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明确茶树新梢挥发物与茶树品种对绿盲蝽抗性的关联,通过田间调查确定不同茶树品种的绿盲蝽抗性,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茶树新梢挥发物组成,然后分析茶树新梢挥发物与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同一茶园同一时间调查,4个茶树品种绿盲蝽危害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苔选0310表现出抗绿盲蝽特性,黄金芽表现为易感绿盲蝽;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的茶树品种新梢挥发物组成亦不同,受害程度最轻的苔选0310新梢挥发物主要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和水杨酸甲酯等,且较之其余3个品种新梢内萜烯烃类挥发物数量和相对含量明显更丰富,受害最严重的黄金芽新梢中含有较高的己醛、青叶醛和己醇等挥发物。茶树品种挥发物相对含量与绿盲蝽危害指数间的关联分析发现,萜烯醇类含量与茶树抗绿盲蝽间呈一定正相关,己醇含量与茶树感绿盲蝽间呈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大叶蝉亚科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吸汁类害虫大叶蝉亚科种类间的系统发生关系,选用线粒体Cyt b基因432 bp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大叶蝉亚科9属21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yt b基因的多序列中,有227个核甘酸变异位点,变异率为52.5%,简约信息位点206个,占总位点数的47.7%;T、C、A、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8.8%、17.4%、33.2%、10.6%,A+T平均含量为72.0%,明显高于G+C含量(28.0%).T、C转换大于A、G,T、A颠换占主体.密码子第1、3位点转换已达到一定饱和.以横脊叶蝉亚科(Evacanthinae)的2种类(黑条脊额叶蝉、褐带横脊叶蝉)以及杆叶蝉(Hylicinae)作为外群,基于432 bp编码的144个氨基酸序列构建了系统树,MP树和NJ树结构基本一致,均支持大叶蝉各属的单系性,构建的系统树和雄性外生殖器一些特征演化吻合.故Cyt b基因是大叶蝉亚科属种系统发育十分有效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绿盲蝽取食危害对茶树鲜叶挥发物的影响,为绿盲蝽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别测定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的3个茶树品种健康新梢和受害新梢鲜叶中挥发性物质,分析茶树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挥发性物质种类及组成差异.[结果]绿盲蝽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取食存在明显偏好,不同品种嫩梢危害指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黄金芽的危害指数最高,其余依次为白叶1号和浙农139.绿盲蝽取食后,茶树鲜叶中挥发物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顺-2-戊烯-1-醇、(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苯乙醇、顺-3-己烯-2-甲基丁酸酯和橙花醇仅在3个品种绿盲蝽取食鲜叶中检测到.萜烯烃类化合物是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中差异最明显的一类挥发物,其中健康鲜叶中检测到3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受害鲜叶中检测到9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其数量及相对含量的增加量越大,茶树受害程度越轻.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变化明显,茶树受害越重,鲜叶中水杨酸甲酯增加幅度越大.[结论]浙农139对绿盲蝽具有一定抗性,黄金芽则较感绿盲蝽.绿盲蝽取食诱导茶树鲜叶挥发物发生明显变化,挥发物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萜烯烃类物质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茶扁叶蝉(Chanohirata theae)隶属半翅目,叶蝉科,近年来在贵州茶园比较常见.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南、安徽、浙江、贵州、台湾等省,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取食茶树嫩梢、叶片汁液为害.文章介绍了茶扁叶蝉的分类与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提供了成虫、若虫、卵等形态图片,为该害虫的识别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茶树新害虫山香圆平背粉虱(Crenidorsum turpiniae)在贵州的发生分布及生物学特性,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对该虫的发生分布、发生动态及生活习性、趋色性、发育历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在贵州省3市12个县(区、县级市)有分布,其中,以遵义市红花岗区、湄潭县、余庆县和毕节市金沙县发生程度最高;全年有4个成虫发生高峰期,其中以第1个高峰期虫口量最大,高峰日百叶虫量高达1828头;成虫羽化多发生于上午,喜栖息于茶蓬上层嫩叶背面,清晨和傍晚活动力弱,中午前后最为活跃,具明显趋黄性;在25℃条件下,1~4龄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为7.9、4.3、2.7、7.1 d。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闽桂地区尖凹大叶蝉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对闽桂地区尖凹大叶蝉5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线粒体COⅡ基因部分片段进行了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COⅡ基因590bp的序列中,碱基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8.8%、33.8%、16.4%和11.1%,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表现出强烈的A、T偏向性,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含量高达87.6%。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转换大于颠换,且转换多发生在T-C间。尖凹大叶蝉群体内COⅡ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且各地理种群间已产生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中性检测显示尖凹大叶蝉进化遵循中性模型,且在过去呈现种群扩张趋势。尖凹大叶蝉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2~0.042。种群系统发育树显示出尖凹大叶蝉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符合所处的地理区划,与地理距离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推断遗传分化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所处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效果迅速,然而其长期使用所带来的野3R冶问题直接影响茶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日受关注,生物防治作为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体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概述生物防治的定义、演变及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如害虫天敌、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制剂、信息素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在茶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存在的不足,并对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提出展望:充分利用生防微生物来拮抗茶树病原菌、构建载体植物系统防治茶树虫害、充分发挥天敌对茶园害虫的调节作用、加强茶树生物农药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叶蝉刺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体(brochosomes,BS)最早发现于叶蝉,是由叶蝉马氏管分泌,经肛门以液体形式排出的一种脂蛋白.从刺体的形成、结构、成分,及作为叶蝉特有的分泌物在叶蝉发育中的变化等方面综述了叶蝉刺体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体表刺体(Egg brochosomes,IBS)扣卵刺体(Egg brochosomes,EBS)的特...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人工混播草地害虫综合治理水平,采用网捕法和陷阱法对贵州独山县豆禾混播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播草地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其多样性在4—10月均能保持较高水平,11月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需加强对优势害虫种群的防控工作。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优势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昆虫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紧密,受降水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贵州湄潭地区频发的一种茶树粉虱害虫进行了鉴定和初步观察。通过对害虫伪蛹特征的显微和电镜观察,种类鉴定为山香圆平背粉虱Crenidorsum turpiniae(Takahashi,1932),系茶树害虫新纪录种,本文对其伪蛹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记。通过室内饲养,初步观察和记录了为害茶树的山香圆平背粉虱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田间为害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