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寻防治榆紫叶甲病的生防菌株。[方法]从榆紫叶甲虫体上分离菌株后进行培养,并对室内饲养的榆紫叶甲各龄幼虫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感病榆紫叶甲成虫虫体上分离到18个菌株,其中12个菌株具有几丁质和蛋白质降解活性。5个菌株对1~2龄幼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在接种后1~3 d幼虫开始死亡,处理后7 d幼虫的累积死亡率为21.2%~46.8%,其中YJA-03和YJA-10菌株的累积死亡率30.0%。YJA-03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PCR扩增鉴定确定它属于短杆菌属(Exiguobacterium)。YJA-10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鉴定其属于Glutamicibacter属。[结论]YJA-03和YJA-10菌株可用作防治榆紫叶甲病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2.
生物拌种剂防治大豆根腐病效果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腐病是黑龙江大豆产区的主要根部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为Fusarium.oxysporum f.sp.redolens.枯草芽孢杆菌B29对大豆根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将枯草芽孢杆菌B29菌液和一些营养因子等复配成生物拌种剂,通过审内抑菌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PCR-DGGE技术对生物拌种剂对大豆根腐病菌F.oxysporum f.sp.vedolens的抑菌活性和生防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拌种剂对大豆根腐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拌种剂浓度呈正相关,原液和10倍稀释液抑制率均达93%以上,1000倍稀释液的抑制率为75%;拌种剂处理大豆后大豆苗期体内与抗性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明显增强;拌种剂中的生防菌能够在大豆根际土壤中定殖,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末造成影响.田间小区试验显示生物拌种剂对大豆根腐病的苗期防效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生防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F28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采用活菌计数及菌株特异PCR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度、含水量、pH、接种量、土壤类型和病原菌对其在离体土壤中定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于菌株TF28定殖的温度、pH、含水量范围较广,在20~35℃,pH 4.5~8.6,含水量5%~35%范围内均能有效定殖;25℃、弱酸性和中性、15%含水量更利于其定殖;接种量和病原菌显著影响其定殖,接种量越大,定殖能力越强;病原菌在接种后14 d内显著促进其定殖;另外,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高更利于其定殖。该研究为菌株TF28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B91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枯草芽孢杆菌B9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提高其发酵产物中芽孢的浓度。[方法]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培养基中影响芽孢浓度的显著因子,即葡萄糖、酵母膏和Mn SO4;通过爬坡试验逼近显著因子对应最大响应值的稳定区域,并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试验确定各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结果]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9.35 g/L,酵母膏6.93 g/L,氯化钠3 g/L,K2HPO42 g/L,Mg SO40.2 g/L,Mn SO410.16 mg/L,Ca CO30.2 g/L。菌株B91在优化后培养基中的芽孢浓度达到41.89×108cfu/ml,与优化前(24.83×108cfu/ml)相比提高了68.7%。[结论]实现了该菌株高密度培养的同时提高了芽孢形成率,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体,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NH+4供大豆使用,然而大豆生长后期固氮能力降低,因此选用绿色肥料复合菌剂检测大豆产量等是否提升,为农业上大豆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究不同根瘤菌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结瘤和产量的效果,通过大量盆栽试验,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快生型根瘤菌HH103、TY3-5-1 2株根瘤菌和3种单一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胶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为供试材料,对黑河43号大豆分别进行根瘤菌与菌剂的组合处理,研究不同根瘤菌与不同微生物菌剂下大豆结瘤数、根瘤干质量、鲜质量、株高、根长、单株质量、生物量、产量等数据。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均能促进大豆根系结瘤,提高农艺性状与生长发育,其中根瘤菌TY3-5-1主要提高大豆农艺性状;根瘤菌HH103主要是增加大豆的产量,2种菌株的结瘤数无明显差异;施入微生物菌剂后,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豆的影响明显高于单一菌剂;将2种根瘤菌1∶1混合形成复合菌剂对大豆的产量、结瘤和性状的影响明显高于单一根瘤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根瘤菌的配施下明显增加结瘤数,促进... 相似文献
7.
溶磷真菌能够溶解土壤中被固化的磷元素,在提高磷肥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从磷矿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2株高效溶磷真菌W10和W12,在液体培养基中检测菌株对不同难溶磷的溶解能力以及耐盐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与ITS rDNA序列分析,W10与W12分别被鉴定为篮状菌(Talaromyces sp.)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W10和W12溶解Ca3(PO4)2的最高溶解量分别为843.05 mg/L和1 187.09 mg/L,对AlPO4和FePO4的溶解量远远低于对Ca3(PO4)2的溶解量;W10最高可耐受4%的盐浓度,W12在10%的盐浓度下对Ca3(PO4)2仍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没有达到耐盐极限,有开发为盐碱地微生物肥料的潜力;玉米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CK2相比,10~40 d的W...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对马铃薯丝核菌病害具有较好防治作用的生防菌株,并研究其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对峙培养法筛选生防菌,并利用梯度稀释法及共培养法对拮抗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筛选出2株对马铃薯丝核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PB12、CZS;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时,菌株PB12的抑菌率为98.67%,CZS的抑菌率为98.36%,生防菌液稀释度的变化对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在固体培养时,随着生防菌液稀释度的增加,抑菌能力稍有下降.菌株PB12和CZS均可抑制丝核菌菌核的形成.[结论]筛选出2株对马铃薯丝核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PB12和CZS,并通过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的形成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昆虫触角中,位于嗅觉感器神经树突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与同源配位体相互作用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神经活动.在与气味受体相互作用前,这些疏水性的配位体必须进入和穿过含有高度聚集气味降解酶的水环境,气味分子和气味结合蛋白OBP相互作用,在水腔和感器的表皮毛壁的交界面上与气味分子结合,通过扩散穿过水腔,将气味运送到神经细胞膜受体.接收后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对所有感官器官接收信号进行整合,最后使效应器官产生行为反应.对昆虫感受气味物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方法]采用生化测定方法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叶片6种防御酶活性和2种抗病信号分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内生细菌处理后番茄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增强,6种防御酶最大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2.5、1.6、1.5、2.7和4.1倍.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含量明显上升,SA含量第7天最高,JA含量第3天最高,分别为对照的2.1和2.9倍.[结论]内生细菌TF28可诱导提高防御酶活性抵抗番茄灰霉病侵染,诱导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与SA和JA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