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细菌的耐药性,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获得的。对于后天获得的耐药性,我们可以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1选择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根据引起畜禽疾病的致病微生物的种类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未弄清楚病原菌时,一定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临床上最好做药敏试验,根据  相似文献   
22.
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mix.)是东北重要的用材及用药树种,其树皮、果实以及叶片均是重要的药材,对其种质评估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价核桃楸优良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吉林省临江林业局核桃楸种子园中的31个核桃楸无性系为材料,对各无性系的叶长、叶宽、叶厚、叶面积、叶形指数、叶鲜重、叶干重、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各测定指标差异极显著(P<0.001);各指标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4.77%~30.31%和3.49%~26.12%,各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82~0.96,重复力较高,表明核桃楸叶片性状的高变异受较强的遗传因素控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楸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与叶面积等指标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对31个核桃楸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无性系分为3类,第1类包括20个无性系,第2类包括10个无性系,第3类包括1个无性系,说明大部分无性系亲缘关系较近。这些分析结果为下一步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3.
俏夕阳     
孟刚 《花木盆景》2006,(11):45-45
今年夏初,我在集市遇得一方小石。该石为玛瑙玉髓质,系产自河北省境内滦河岸边的卵石。它质地细密,蛋青色,通体温润光滑,呈半透明状,有玻璃光泽,硬度为摩氏6.5度左右。个体虽不大,但那自然天成的外  相似文献   
24.
两广二号蚕品种的1~2龄蚕用人工饲料饲养与桑叶饲养对比表明:全蚕期经过人工饲料饲养比桑叶饲养平均延长了13 h;良蛹率、全茧量、茧层率和 400 头蚕的产茧量等指标人工饲料饲养的蚕比桑叶饲养的蚕分别平均低3.82%、1.46 g、1.08%和19.74 g;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差异不明显;茧丝纤度、缫折、万米吊糙、清洁、洁净等接近。认为两广二号品种适宜人工饲料饲养。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基因组中移码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引物,利用PCR扩增出NS1’移码片段,并将移码片段克隆入pET-32a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于20℃过夜诱导,实现了目的片段的可溶性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鉴定,可检测到分子质量约为25 ku的融合蛋白。以日本脑炎病毒野毒株和弱毒株感染小鼠血清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原核表达蛋白仅与野毒感染小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该蛋白具有区分临床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的潜力。  相似文献   
26.
酪啡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酪蛋白是乳中最重要的成分。酪蛋白是乳源活性肽的重要来源,乳源生物活性肽是酪蛋白在消化酶作用下释放的,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中酪啡肽是最重要的乳源生物活性肽之一。作者就酪啡肽的检测、吸收及其生理功能进行综述,并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酪啡肽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7.
选择健康和体况相近的15~25日龄雏鸡104羽,随机分为5组,在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条件下,评估三种不同抗球虫药物,磺胺氯吡嗪类、马杜拉霉素、盐酸氯丙嗪的抗球虫效果,以抗球虫指数(ACI)作为药效的综合评定指标。结果显示,各药物组的ACI分别为磺胺氯吡嗪类184.35,马杜拉霉素142.06,盐酸氯丙嗪165.10,显示磺胺氯吡嗪类抗球虫效果最好,盐酸氯丙嗪次之。  相似文献   
28.
鸡球虫病是养禽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分布很广。在我国抗球虫药物的种类很多,但由于球虫耐药性的普遍存在,抗球虫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试验通过挑选健康雏鸡随机分组,在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条件下,评估3种抗球虫药物(磺胺氯吡嗪钠、马杜拉霉素、盐酸氯丙嗪)的抗球虫效果,并对3种抗球虫药物进行比较,以抗球虫指数(ACI)作为药物治疗效果的综合评定指标,为规模化养鸡场提供试验依据,以适应生产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9.
【目的】鉴于sirtuin家族基因重要而多样性的功能,从家蚕全基因组中鉴定sirtuin家族基因,并进行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及其理化性质、基因进化、组织表达芯片分析及在不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情况分析,为研究家蚕sirtuin家族基因的功能和推动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化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家蚕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家蚕sirtuin家族成员;开放阅读框(ORF)的预测用ORFfinder进行;使用SIM4进行ORF的内含子和外显子的预测;用GSDS和ExPaSy在线工具分别进行基因结构图和蛋白序列理化性质的预测;用CLUSTAL_X软件进行多序列联配及对其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并用ESpript进行二级结构作图;使用SMART在线软件进行蛋白功能域预测;MEGA5.0软件用于系统发生树分析;利用已有的家蚕幼虫5龄第3天的芯片数据进行组织表达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家蚕sirtuin家族基因在5龄第3天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系统分析鉴定了家蚕中存在的5个sirtuin家族基因(Bmsirt2、Bmsirt4、Bmsirt5、Bmsirt6、Bmsirt7),共分为4类(I、II、III、IV)。5个基因分布在家蚕5条染色体上,均为单拷贝基因。基因结构分析显示5个基因均为多外显子基因。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家蚕的sirtuin家族基因与类群中其他昆虫的同源基因形成明显的直系同源关系且高度同源,同样不含有sirt3。蛋白结构预测发现家蚕的sirt6与其他物种的sirt6蛋白一样含有两个sir2结构域聚在一起。组织表达芯片分析发现,sirtuin家族基因在多个组织中具有转录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家蚕的Bmsirt4在脂肪体、丝腺中低表达;Bmsirt5在精巢、中肠中高量表达,在脂肪体、血液、丝腺中低量表达,与芯片数据基本一致。【结论】通过全基因组分析,家蚕共有5个sirtuin家族成员,进化上分为4类,且与其他昆虫高度同源,芯片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基本一致,分析表明组织表达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30.
刘彦群  孟刚 《北方蚕业》1999,20(4):28-29
在柞蚕3龄起添食抗保幼激素金鹿三眠素可诱导四眠蚕变为三眠蚕。诱导三眠蚕的3龄经过延长1~2日,4龄延长6~7日,由于没有5龄期。其全龄经过缩短8~9日。诱导三眠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及茧层率均小于四眠蚕,茧丝长短于对照,茧丝纤度为4.157D,比对照细1.522D,获得了细纤度柞蚕丝。诱导三眼蚕的单蛾产卵数、产卵量低于四眠蚕,但其产出卵率明显提高:卵的形状、大小、孵化率无明显差异。诱导三眠蚕的子代仍为四眠蚕,其产量、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