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30篇 |
1篇 | |
综合类 | 60篇 |
农作物 | 16篇 |
畜牧兽医 | 4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目的】对甘草离体培养物中总黄酮提取和测定工艺进行优化,以建立在室内筛选高产细胞系和试管苗株系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对提取液、浸泡时间、提取温度等进行优化;【结果】将样品以75%甲醇浸泡6h后在32℃下超声提取两次,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加样回收率为95.3%~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1.61%。测得甘草初代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为0.0012%~0.05%,子叶愈伤组织调控后含量高达0.08%,试管苗中总黄酮含量为1.04%~1.31%,移栽后高达4.5%。【结论】此工艺准确度较高、稳定性好、简便可行,为优良细胞系的筛选和试管苗的早期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2.
63.
为给小麦抗吸浆虫育种提供参考,以小麦高抗和高感吸浆虫品种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分析了小麦形态特征、抽穗期和开花期与吸浆虫侵害后小麦估计损失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吸浆虫侵害后,小麦估计损失率与植株高度、穗下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6和-0.178;估计损失率与抽穗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23;而估计损失率与小穗密度的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仅为-0.026。抽穗期和开花期均与估计损失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5和0.161;抽穗期至开花期天数与估计损失率的相关性不大,仅为-0.071。因此可以通过株高、穗下茎节间长度、抽穗度、抽穗和开花的时间大致判断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64.
本试验通过对EMS玉米花粉诱变所得种子及M1后代植株性状的观察,对EMS对M1的结实率、出苗率、抽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EMS处理浓度的增加,M1的结实率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M1群体的出苗率低,出苗迟缓,持续时间长,每天出苗百分比表现出一种由少至多再至少的平缓发展规律.M1群体的抽雄期表现出早熟、晚熟及同时具有早熟和晚熟变异3种类型.M1苗期变异以叶色变异为主,而成株期以雄穗结构变异为主。 相似文献
65.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与产量性状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多个小麦品种在旱地条件下部分生理特性、形态特征与抗旱性和产量的关系以及水、旱地对比条件下抗旱系数、干旱敏感系数、抗旱指数、单株产量降低指数、产量构成因素降低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间叶片含水量、失水率、植株高度、拔节期苗高、穗茎节长、抽穗度与抗旱性有着密切地相关关系。根据这些性状选择抗旱性对选择产量无明显负作用,可作为杂种后代分离群体选择抗旱性的生理和形态指标。以抗旱系数、干旱敏感系数、单株产量降低指数、产量构成因素降低指数作为选择抗旱性指标时,要考虑产量的高低。抗旱指数既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又能体现品种的丰产性,可作为杂种稳定世代选择抗旱性和产量的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6.
EMS诱变小麦河农822的SSR及SDS-PAGE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利用SSR技术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SDS-PAGE对由EMS诱导河农822获得的矮秆、短芒、密穗、棒状穗、早熟等8个小麦性状变异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DNA水平,除矮秆变异株外,其余均缺失了1条50~190 bp的片段,各个不同性状突变株均增加了3~4条44~574 bp的片段;在蛋白质水平,不同性状突变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Glu-1B和Glu-1D位点呈现出缺失和新增亚基2种情况。这表明突变材料与对照相比,不仅在生物学形态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在DNA和蛋白质水平上也产生了突变,为小麦突变产生提供了充分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67.
冬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研究了小麦抗旱性鉴定的部分产量指标、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通过对4个产量指标分析,确认抗旱指数优于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和产量因素降低指数,抗旱指数既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能,又能体现品种在旱地条件下的产量水平,可作为小麦杂种稳定世代鉴定抗旱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8.
河北省小麦品种基于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河北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试验选用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86对多态性微卫星(SSR)引物,对建国近60年以来在河北省审(认)定的125个小麦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6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96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变幅为2~7个(平均3.83个),以B基因组具有最高的平均等位基因数(3.94),A(3.81)、D(3.78)基因组次之;每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094~0.877(平均0.573),3个基因组的PIC值顺序依次为B基因组(0.593)>D基因组(0.579)>A基因组(0.528)。125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09~0.909(平均0.615),基于遗传相似系数(GS)的聚类分析得出,供试小麦品种在GS值0.52处聚为3类,其中20世纪90年代后的114份品种(91.2%)被聚为1类,表明河北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遗传基础需要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69.
冬小麦抗旱高产品种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模糊综合评判值作为冬小麦品种鉴定筛选的方法。该鉴定方法为遗传基因充分表达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杂种后代鉴定选择的准确性和新品种应用前景的预见性;它打破了抗旱、高产品种划分的概念,能够有效地鉴定参试品种的抗旱性和产量性能;鉴定结果与生产实际应用相吻合;综合评判值已在品种选育、种子管理和农业生产中得到认可和应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小麦品种SARKA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方法]SARKA(抗)×河农822(感)的F1代表现为感病,对其F2代分离群体300株进行抗病、感病鉴定;利用χ^2测验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对F2代群体建立抗病DNA池和感病DNA池,选取均匀分布于小麦21个连锁群上的165对引物对抗感DNA池以及双亲进行SSR引物筛选。[结果]经过χ^2测验符合1:3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抗性分析表明,SARKA的抗病性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位于1A染色体上的SSR标记Xgwm99、Xgwm357与SARKA的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程度较高,遗传距离分别为34.7和29.9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