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了进一步了解2,3-丁二醇合成路径中关键酶的表达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bud B)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HD79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技术得到目标酶基因,目的片段全长1680 bp。以表达载体p RSFDuet-1为骨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整合表达载体p R1SW-bud B。电转化法将其转化至菌株HD7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高浓度Kan筛选和PCR双重鉴定验证后测定ALS酶活力。结果表明,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整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酶活可达1.0627 U/mg,比原始菌株提高了4.35倍。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2,3-丁二醇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PFC的冰碛土泥石流起动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碛土作为无定向排列的碎石类土,颗粒变化范围很广,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特征,在冰川融雪和暴雨激发下易形成泥石流。本次模拟试验通过PFC2D进行直剪试验模拟标定细观参数,再通过PFC3D,对变化含水率下冰碛土物源泥石流起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离散元法能够很好地模拟冰碛土泥石流的起动、运动过程,能清晰的观察出不同含水率下各时刻的坡面状态;通过监测坡体不同位置的应力变化,得到冰碛土的坡面稳定和坡面破坏的临界含水率(10%),当含水量超过临界含水率,土体强度骤减,土坡逐渐失稳破坏;冰碛土在起动形成泥石流时,在坡顶、坡中和坡脚三个截面的土体结构控制分别为:提供咬合力的粗颗粒主控、粗细颗粒共同控制、提供黏聚力的细颗粒主控。离散元法具有良好的观测手段,对研究泥石流起动机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化肥减施配合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燕麦生产中肥料施用过量的问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减施50%化肥(50D)、减施25%化肥(75D)、100%化肥(CK)、减施50%化肥+生物有机肥(50DM)、减施25%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75DM)等5个处理,分析了土壤3种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和燕麦产量,研究减量磷酸二铵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和收获期75DM处理下0~20 cm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在收获期较CK分别提高7.6%、12.6%和25.2%;与CK相比,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效增加了燕麦收获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为9.8%~22.9%,且以75DM处理最优。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下燕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其中以75DM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75D和CK提高24.5%和9.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与燕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减施25%化肥并配施600 kg/hm2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中有效性氮、磷、钾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状况,有利于燕麦增产。  相似文献   
14.
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雯  葛菁萍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5):298-304
本试验是以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自然发酵豆酱中的霉菌进行形态学分析,初步探究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菌群的变化规律,探索在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组成及优势菌株,这对于豆酱发酵起到关键作用。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酱样品中的霉菌进行计数、分离,并通过载片培养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从传统发酵豆酱中分离得到6株具有代表性的霉菌,对每类中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真菌湿室培养法鉴定后,确定了其种属地位,分别为:米曲霉、大毛霉组、犁头霉属、总状枝毛霉组、雅致放射毛霉组和曲霉属,其中米曲霉是优势菌。本研究揭示了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菌相组成,这为将豆酱生产由传统制备转向工厂化生产提供了菌株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相油悬浮剂加工技术研制出1.82%胺·氯烟剂,且在生产上用1.5kg/667m^2进行杨梅果蝇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4h时对果蝇成虫的防效达80.00%~90.00%,48h时防效为61.54%~81.82%;对幼虫的控制效果:鲜果为85.71%~87.64%,落地果为58.97%~85.94%。药后48h,果实农药残留不超限量标准,符合产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西南部地区高温热害综合指数与减产率的时空分布关系,探寻双季稻的高温热害 灾损的时空分布规律,为该区域水稻种植提供合理化建议,确保粮食安全。【方法】基于 Logistic 模型的高温 热害综合指数,评估广西南部地区 6 县(市)双季稻的高温热害灾损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广西南部 地区 6 县(市)早稻的平均减产率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 7% 上升到 21 世纪初的 22.4%,晚稻的平均减产率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 17.6% 上升到 21 世纪初的 22.1%,高温热害是引起减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水稻受高温 热害损失较严重。广西南部地区的双季稻受高温热害影响的强度各有不同,早稻受高温热害的强度波动上升, 最低的时间段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强度最高的在 21 世纪初。晚稻受高温热害的程度整体都不强,除 1990 年数 值特别高以外,趋势上没有产生剧烈波动。【结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早稻的生育关键期有部分时间不在 高温集中时间段内,可以在前期通过施加肥料或者喷施植物调节剂进行规避。晚稻则可以借鉴广东省试验结果, 在适当地区推迟播种期,在 7 月底左右播种,避开高温集中时段,确保粮食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张英  王刚  孙雯 《中国林业》2010,(23):F0002-F0002,I0001-I0003
<正>11月20日,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在安徽太平试验中心隆重举行"国家竹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开工仪式"。这一标志着我国竹藤领域第一个新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级工程将正式开工建设;同日,国际竹藤组织"安徽太平竹藤科技培训基地"也在此举行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仁义精神,2011年2月25日,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召开2011年工作会议,回顾总结竹藤中心2010年工作,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安排部署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检测安徽省滁州、安庆和合肥的20个稻田养殖的200只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鳃组织中白斑综合征病毒和虾虹彩病毒,结果发现白斑综合征病毒阳性检出率为97.5%,病毒含量达106拷贝/mg的检出率与克氏原螯虾死亡率呈正相关.虾虹彩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3%,只在滁州的3个和合肥的2个稻田的养殖虾中检出.  相似文献   
20.
新的一年,人们都希望自己日子红红火火、财源滚滚而来。多数人认为自己富不起来的原因是挣钱太少,但其实除此之外,以下的这些错误观念也可能阻碍你发财致富。房子一定要大如果买了负担不起的大房子,结果大多会让人偿还更长时间的贷款、缴纳更多的税、花费更多的维护费,还要购买更多的家具来填充。一些人认为房子会增值,所以购房是最好的投资。但事实是,多数人变成了"房奴",没有炒房技巧,房子也不太可能成为可供享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