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旨在鉴定和分析肉鸡肌肉和脂肪组织基因组差异剪接基因(differential splicing gene,DSG)。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对AA肉鸡胸肌和腹部脂肪组织各3个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MATS软件检测样品中可变剪接事件(alternative splicing,AS)和组织间的DSG,并对DSG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在肉鸡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分别检测到(5 966.00±111.66)和(6 757.00±156.51)个可变剪接事件(P=0.002)。5种可变剪接类型中以外显子跳跃(skipped exon,SE)为主,分别占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可变剪接事件总数量的54.92%和52.67%。肌肉和脂肪组织基因组间检测到513个显著的DSGs。GO基因富集分析发现,93个DSGs显著富集于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中。信号通路分析发现,31个DSGs富集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焦点粘连、丙酮酸代谢和细胞内吞作用信号通路中,其中14个DSGs在肌肉和脂肪组织基因组中的表达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通过对肉鸡肌肉和脂肪组织基因组中DSG的鉴定与分析,为研究可变剪接及其调控机制、组织间差异剪接的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日粮维生素E水平对肉鸡屠宰性能和血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AA肉鸡母鸡16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日粮中分别添加0、25、50、75和100 mg/kg维生素E,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2羽鸡进行屠宰和收集血清,测定肉鸡的屠宰性能和血清维生素E含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具有提高肉鸡屠宰性能的趋势(P0.05)。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后,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血清中维生素E含量(P0.05或P0.01);添加50 mg/kg维生素E使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了34.15%和10.00%(P0.05),添加75 mg/kg维生素E使血清总胆固醇含量降低了12.4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了5.33%(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肉鸡屠宰性能,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揭示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酶(AMPK)基因在北京油鸡(BJY)腿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肌内脂肪(IMF)沉积的中的作用.选择体质量一致的1日龄北京油鸡(BJY)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饲养于标准鸡舍,饲养过程自由采食和饮水,在相同营养标准和管理条件下饲养至1、56、112日龄进行屠宰,测定腿肌AMPK各亚基基因和脂肪代谢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的含量,通过计算2-△△CT值来衡量不同阶段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BJY鸡腿肌AMPKα2和AMPK γ2基因在56日龄的表达量低于1(P>0.05)和112日龄(P<0.05)的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γ、脂肪酸转位酶CD36(FAT/CD36)、脂肪酸合成酶(FAS)、Ca信号受体(CASR)等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AMPKβ1、AMPKβ2和AMPKγ1基因的56日龄表达量高于1(P<0.05)和112日龄(P>0.05)的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代谢基因(PPARα、PPARγ、FAT、FAS、CASR)的变化呈相反趋势.细胞培养研究表明,前体脂肪细胞经过AMPK激活剂AICAR处理后,细胞脂质蓄积能力和PPARα、PPARγ基因表达有所降低,而经过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后,细胞脂质蓄积能力和PPARα、PPARγ基因表达会增加.这些结果表明AMPK对脂肪细胞的脂质蓄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AMPK基因对肌内脂肪沉积具有一定调控作用,特别是AMPKβ1、AMPKβ2和AMPKγ1基因具有显著的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确诊福建省龙岩市某蛇场滑鼠蛇发病死亡病因,采集病蛇肠道内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细菌形态学观察、沙门菌inv A基因序列分析、耐药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肠炎沙门菌;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完全耐药。由此可知,福建省龙岩市某蛇场滑鼠蛇发病死亡病因为肠炎沙门菌感染,治疗可选用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2只3月龄东北细毛羊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杂交一代育肥羊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组羊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500和800 mg/kg的GSH,试验期为60 d.测定谷胱甘肽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中GH和IGF-Ⅰ浓度及组织中IGF-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GSH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料重比(P<0.05),但对育肥羊的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0、40和60 d时,试验组育肥羊血清中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羊肝脏和背最长肌中IGF-ⅠmRNA的表达量有所提高,当GSH添加量达到800 mg/kg时,育肥羊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试验初步得出,日粮中添加GSH促进了肝脏IGF-Ⅰ的分泌,提高了肌肉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提高血清中GH与IGF-Ⅰ浓度,从而促进了育肥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对我国不同雉鸡种群的肌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优良雉鸡的选育和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在相同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5个雉鸡种群250只(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对其胸肌和腿肌剪切力、pH值、失水率和肌肉颜色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五种雉鸡胸肌剪切力均为雄性大于雌性,其中,黑化雉鸡雄性最大,为2.462 kg/cm^2,申鸿七彩雉鸡雌性最小,为1.091 kg/cm^2,雌鸡腿肌剪切力大于胸肌。肌肉失水率均小于60%,p H值均低于6。肌肉颜色L值为47.40~62.90,a值为7.81~11.61,b值为8.27~12.57。pH值与失水率和肌肉颜色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指标分析,申鸿七彩雉鸡的肌肉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8.
槐猪FTO 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杭槐猪为试验材料,对FTO基因5′上游区域SNPg.-167TG、第一内含子SNPc.46-139AT和第三外显子同义突变SNPc.594CG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等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3个突变分别产生Eco RⅠ、XapⅠ和Bsh1236I等3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结果表明:被测猪群在3个位点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态性,PIC值分别为0.276、0.343和0.235,各位点等位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g.-167TG位点,等位基因G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791,然而,TT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c.46-139AT位点,等位基因T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674,相对于AA基因型,TT基因型显著降低了背膘厚度;c.594CG位点,等位基因G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837,各基因型个体之间在3个被测性状中差异均不显著。因此,FTO基因g.-167TG和c.46-139AT可作为槐猪肉质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