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日本蟳能量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测定了温度和体重对日本蟳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个体重量的增加,日本蟳单位体重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均减小,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均符合Y=aWb模式。随温度增加,日本蟳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均增加。根据O/N和呼吸商(Q)可知,日本蟳能量代谢的底物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比例为56∶31∶13。  相似文献   
52.
桑沟湾养殖海域悬浮颗粒态有机碳的分布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耀 《水产学报》2000,24(4):329-333
根据1993年11月至1994年10月间9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讨论了桑沟湾养殖海域POC的分布与特征。结果表明,受海水养殖生产及风搅动等因素的影响,该湾的POC有显著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但其POC的垂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该湾的POC与Chl-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其它海域的估算结果相符,POC与POCB比值的较高值出现在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的季节,反之,因温度降低或营养物质缺乏使浮游植物生长受限时,该比值降至最低点。该湾单位水柱下真光层中POC的τ值为29d。  相似文献   
53.
李明  罗星  孙耀 《当代农机》2023,(4):70-71
介绍了宜黄县的茶树生长所需的气象基本条件,分析了温度、日照、水分等要素和茶树生产产量的线性关系,以便形成较科学的决策服务材料供当地茶叶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54.
对黄海中部、长江口邻近海域和闽浙沿岸海域4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及6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样品的鱼鳞沉积量(SDA)进行了调查,揭示了我国典型渔业海域鱼鳞沉积信息及空间分布,并证明了应用鱼鳞沉积速率(SDR)追溯鱼类种群动态变化的方法在我国海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黄海中部的鱼鳞组成种类比较单一,主要由鳀和小黄鱼组成,以鳀占绝对多数.平面分布中缇占75.0%,小黄鱼占25.0%,发现鱼鳞的站位基本处在黄海中部的西北与东南边缘,10594 站位(34°59.9′N,122°29.9′E)、12694 站位(33°59.9′N,123°59.0′E)鱼鳞沉积量较高.黄海中部3个站位的鱼鳞沉积量随深度增加表现出不均匀的垂直分布,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并出现了明显而统一的高峰段.长江口单位体积的鱼鳞沉积量低于黄海中部,鱼鳞组成种类复杂.平面分布中有68.1%的鱼鳞被甄别出,数量较多的鱼种分别为小黄鱼29.2%,发光鲷12.5%,鳀8.3%.发现鱼鳞的站位基本沿舟山渔场中心延伸并与海岸平行分布,以H-28站位(28°09.1′N,122°55.3′E)鱼鳞沉积量较高.长江口3个站位的鱼鳞沉积量垂直分布由较多的鱼种组成,呈不规则变化,但未出现具有连续变化趋势的优势鱼种和相似的变化趋势.相比较而言,黄海中部是更理想的研究区域.  相似文献   
55.
桑沟湾养殖水域的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桑沟湾是我国黄海沿岸的重要水产养殖水。近年来,由于该养殖水域的养殖密度大幅度增长,引发了养殖生物低增长率、高死亡率和养殖生产上高投入、低产出等问题的产生。通过本次调查,作者初步了解了该海域初级生产力分布状况及其季节变化以及水产养殖状况和其他环境因素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并与10年前的历史调查资料相比较。  相似文献   
56.
中国对虾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动态收支平稳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耀  陈聚法 《水产学报》1999,23(4):424-428
  相似文献   
57.
2003 年8~11 月对桑沟湾进行了两次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测定了其扇贝、海带和牡蛎养殖区3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总磷的含量,并且通过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室内培养实验得到了沉积物水界面有机碳、总氮、总磷的交换量与时间的动力学关系,利用连续函数和非线形拟合技术计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有机碳、总氮、总磷的交换速率。其交换速率变化范围TOC 为22 .96~172. 41 mg/m2·d,TN为1 .71~10. 83 mg/m2·d,TP为1. 22~7 .66 mg/m2·d。总体趋势是相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8月高于11月,不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扇贝和牡蛎养殖区高于海带养殖区。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黄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肌肉、内脏、鱼鳃、鳞片和背鳍等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氮稳定同位素的比值(δ15N)。结果显示,内脏、鱼鳃、背鳍、鳞片与肌肉间δ15N的平均值范围为10.29‰~10.72‰,无显著差异(P>0.05);而耳石中的δ15N值低于其他组织器官中的δ15N值,其平均值为7.08‰,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耳石与其他组织器官中δ15N值的组成明显不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内脏、背鳍、鳞片、鱼鳃、耳石与肌肉中的δ15N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均>0.72,表明其他组织器官中δ15N值可替代肌肉研究鱼类营养等级和构建海洋食物网结构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9.
基于海流、波浪、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指标的实测资料,探讨了桑沟湾贝类养殖水域沉积物再悬浮的动力机制,并估算了一次大的动力过程作用下桑沟湾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的释放量。结果表明,(1)在小风速(≤5.0m/s)条件下,波浪在海水-沉积物界面产生的切应力量值与底流切应力大致相当;在较大风速(5.0~11.8m/s)条件下,波浪切应力比底流切应力高出一个量级;(2)当风浪较小(风速≤3.6m/s)时,随底层流速的周期性变化,底层水体浊度变化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二者相关系数值仅为0.22,这说明底流作用只会引起沉积物的水平输运,对沉积物再悬浮的贡献相对较小,沉积物再悬浮的动力主要来自波浪扰动;(3)据估计,桑沟湾贝类养殖水域沉积物再悬浮的临界波浪切应力在0.04N/m2左右,对应的风速约为8m/s;(4)据估算,一次大的动力过程作用下桑沟湾沉积物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最大释放量,春季分别为10.24t和1.71t,这相当于全湾水体中无机氮平均含量增加9.54μg/L,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增加1.59μg/L;夏季分别为11.04t和0.95t,相当于全湾水体中无机氮平均含量增加10.28μg/L,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增加0.88μg/L;(5)贝类养殖使桑沟湾生物沉积作用加强,而沉积物再悬浮造成的内源释放,又对桑沟湾的水产养殖产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对2014年取自桑沟湾贝类养殖区的柱状沉积物进行分析,测定每层沉积物中总碳(TC)、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质量分数,并计算总无机碳(TIC)、海源性有机碳(Cm)和贝壳无机碳(Shell-IC)的质量分数以及各组分碳在总碳中的贡献率,同时对其年汇入速率(BF)进行估算。结合210Pb测年法,研究近80年沉积碳库各种碳的年汇入速率的高分辨率记录,发现其中TC、TIC、TOC、Cm和Shell-I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0.75%、0.34%、0.15%和0.06%。研究还发现,TIC是TC的主要形式,在1960—2010年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Cm的质量分数在2010年前无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在2010年后显著增加,使得Cm/TC及TOC/TC也显著提升。Shell-IC在养殖活动开始后至2000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各组分碳的年汇入速率在1960—2000年间随海水养殖活动呈现相应的变化,之后由于养殖规模和格局的调整,BFCm、BFTOC和BFTC显著升高,BFTIC降低,BFShell-IC先升高后降低。桑沟湾的海水养殖活动影响着贝类养殖区沉积碳库的组成和年汇入速率,碳库各组分的变动也体现出与之相应的变化。本研究详细描述了人类海水养殖活动在开始后的50年里对沉积碳库年汇入速率的影响特征,也为今后陆架海区水产养殖活动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