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玉筋鱼为饵料及最大摄食量条件下,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研究了体重对黑FDC6能量收支各组分和能量分配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鮶的摄食量、生长量、总代谢量、排泄量及生态转换效率均随体重增大而降低,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均可用线性方程定量描述;其中排泄量随体重变化幅度很小。 依据各收支过程的量化结果, 可得到真鲷的能量分配模式。 30.50±8.66g: 100C=3.74F 5.92U 44.25R 46.09 G;129.32±15.17g:100C=6.21F 6.62U 49.55R 40.74G;201.17±21.37g:100C=3.15F 7.20U 53.39R 36.45G。黑FDC6的各能量收支分配率随体重增大有较显著差异; 代谢能分配率和排泄能分配率随体重增大呈线性增加变化趋势,而生长能分配率却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32.
1998年9月在山东省莱州市过西镇,对养虾池中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叉长49.0~130.0mm,体重1.38~27.39g)的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进行了研究。采用ElliottPersson(1978)方法,从研究斑鰶的摄食周率出发,对其排空率、摄食率以及食物转换效率进行了定量。结果显示,斑鰶属白天摄食类型,摄食高峰在每日的15∶00~18∶00时。从18∶00时至翌日3∶00时,全消化道内含物(占体重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动为DCW=3.086 2·e0.270 9T,排空率为0.270 9gw.w./100gw.w.·h。用指数函数能更好地描述斑鰶的摄食率与体重的相关关系,C=4.162 7·e0.120 4W,R2=0.844 8。斑鰶个体日均摄食量为0.904 6g,生长率为0.149 4g/d,食物转换效率为16.5%,能量转换效率>30%。研究结果表明,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研究某些白天摄食类型的鱼类摄食时,可以只利用从傍晚到黎明这段时间的全消化道(或胃)内含物的变动资料。根据日粮和季节生物量,计算出渤海斑鰶的年饵料需求量约为16万t,这意味着渤海斑鰶每年可把大约16万t的海洋沉积物通过摄食搬运离开海底,对生态系统的沉积物再悬浮以及水底物质交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斑鰶的沉积碎屑食性和杂食性,使它对食物环境的变化(如浮游动物大量减少)具有灵活适应性,保证了种群的大量增  相似文献   
33.
桑沟湾养殖海域的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研究了桑沟湾养殖海域的水环境特征,并与10年前的历史资料作了比较。该湾各种化学指标的垂直分布均匀;受大面积高密度养殖影响,该湾水动力状况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营养物质输送和海水自净能力降低;各种化学指标、初级生产力、营养状况及类型等平面分布和季节性变化都有更加显著的差异。在海带养殖期间,IN和IN/IP始终处于低水平,其季节变化明显受该湾初级生产力制约,故IN必然成为桑沟湾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另外,海带养殖也加速了其养殖期间湾内水体中IN的物质循环速率。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黄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肌肉、内脏、鱼鳃、鳞片和背鳍等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氮稳定同位素的比值(δ~(15)N)。结果显示,内脏、鱼鳃、背鳍、鳞片与肌肉间δ~(15)N的平均值范围为10.29‰~10.72‰,无显著差异(P0.05);而耳石中的δ~(15)N值低于其他组织器官中的δ~(15)N值,其平均值为7.08‰,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耳石与其他组织器官中δ~(15)N值的组成明显不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内脏、背鳍、鳞片、鱼鳃、耳石与肌肉中的δ~(15)N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均0.72,表明其他组织器官中δ~(15)N值可替代肌肉研究鱼类营养等级和构建海洋食物网结构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虾塘水体中溶解氧的补充量与消耗量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溶解氧是对虾养殖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养殖生物的生长。中国对虾养殖多属半精养方式 ,其特点是投饵和有限度的换水条件 ;近几年虾病的频繁爆发 ,促使养殖向封闭或半封闭养殖方式转化 ,从而使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平衡管理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在以往有关虾塘溶解氧收支或动态研究的基础上[1~ 3 ] ,通过对收支过程的重新划分和过程定量方法的合理改进 ,定量了虾塘中溶解氧的各主要影响过程及其季节变化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地点及对虾养殖条件本调查在日照市十村对虾养殖场进行。实验虾塘具有1 0年养殖…  相似文献   
36.
采用剪鳍标记法测定了钻井噪声与振动对草鱼(Cteropharyngiodon idellu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钻井噪声与振动对草鱼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临界等效噪声和振动级约为84.4dB和90.2dB,影响域径约8.5m;污染持续时间和鱼的本重等生态因素能显著改变钻井噪声与振动对草鱼生长的污染效应;由于在污染消失后草鱼生长率能迅速恢复,这说明钻井噪声与振动对草鱼的影响是可逆的,并未产生器质性损伤。因此,用非听觉系统激起反应解释钻井噪声与振动对草鱼的影响机制可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7.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测定了真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温度、摄食水平、饵料生物种类和群居行为因素的影响。真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其关系分别右用公式SGR=2.01LnT-4.69(R^2=0.9881)或SGR=0.97Ln(FL)-0.25(R^2=0.9984)定量描述;而生态转移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0.17T^2+7.19T-54.06(R^2=0.9945)或Eg=-1.10FL^2+10.16FL+5.54(R^2=0.9995)定量描述,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0.8℃,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真鲷体重的1.29%和4.60%。真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有利于  相似文献   
38.
39.
将Eggers现场胃含物法移入室内大型玻璃钢水槽内进行,然后在尽可能相近的实验条件下 比较了室内流水模拟法和Iggers现场胃含物法,测定真鲷日摄食量、日生长量和转换效率 等生态能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尽管两种方法存在着研究对象分别为个体群落的差异,但真鲷的群居性仅能增大其摄食和生长量,而不影响其以比能值为单位表示的生态转换效率,两种方法测得的真鲷生态转换效率分别为24.43%(KJ)和21.76%(KJ  相似文献   
40.
真鲷在饥饿后恢复生长中的生态转换效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20℃条件下,对分别饥饿处理0(对照)、3、6、9、12和15d的真鲷进行了再 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结果发现,饥饿3和6d的真鲷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 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生态转换效率与对照组,而摄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短期饥饿的真鲷通过显著提高摄食水平来达到补偿生长,继续延长饥饿时间则通过显著提高生态转换效率来达到补偿生长。作者认为,真鲷在饥饿后恢复生长中生态转换效率升高的机制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