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1.
为探索盐碱地水产养殖产生固体废物的利用途径,实现盐碱地田塘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用热解与水热炭化方法对盐碱水养殖固体废物进行处置,得到热解生物炭(BFM)和水热生物炭(HFM),以未经处理的养殖固体废物原料(FM)为对照,组成3种改良剂,每种改良剂设置3种剂量(2%、5%、8%)施加到硫酸盐型盐碱土中进行改良效果评价。结果表明:BFM和HFM氮磷钾含量丰富,表面羟基等官能团得到了保留。随着BFM、HFM、FM施加剂量从2%提升到8%,盐碱土速效氮含量分别提升了9.00%、10.21%~78.58%和27.64%~67.39%,总磷含量分别提升了14.98%~42.90%、16.62%~39.68%和4.70%~42.25%。施加改良剂后盐碱土pH未见明显改变,盐分随施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HFM组盐碱指标保持在较低水平。施加改良剂可改善耐盐碱水稻的出苗率,5%BFM和5%HFM剂量组、2%FM剂量组3 d出苗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1.65%、66.65%和41.65%;而当改良剂施加量达到8%时,水稻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综上,盐碱水养殖固体废物水热炭作为改良剂效果优于热解炭...  相似文献   
12.
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铜锌铅的富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4种南方常见水生植物(狐尾藻、轮叶黑藻、金鱼藻和水绵),以郴州重金属污染土样作为底泥,通过4种藻类单独及两两组合的水培方式,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培养1周,培养结束,比较各藻类的生长情况;经过浓盐酸+浓硝酸+高氯酸消化处理后,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藻体内铜锌铅3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单独培养和组合培养,藻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以狐尾藻的长势最好,狐尾藻+轮叶黑藻的培养中狐尾藻的生长百分比达到最大值65.7%。轮叶黑藻+水绵的组合方式可用于治理铜污染严重的区域,轮叶黑藻和水绵体内的铜含量可分别达到4.69mg/kg和20.13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0.041和0.178;金鱼藻+轮叶黑藻的组合方式可用于治理锌污染严重的区域,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体内的锌含量可分别达到139.96mg/kg和117.93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0.301和0.253;金鱼藻+狐尾藻的组合方式可用于治理铅污染严重的区域,金鱼藻和狐尾藻体内的铅含量可分别达到302.01 mg/kg和290.33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0.337和0.324;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行鲤鱼干扰素γ-2β(IFNγ-2β)全长cDNA的克隆、鉴定及序列分析。[方法]以鲤鱼外周血白细胞干扰素γ-2β(interferon γ-2β,IFNγ-2β)EST序列为基础,以地高辛标记作为探针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鲤鱼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进行核酸杂交筛选,克隆鲤鱼IFNγ-2β的全长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了3个阳性克隆。对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包含119bp的5’非编码区,218bp的3’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ORF长537bp,共编码178个氨基酸,在其3’非编码区存在几个ATTTA不稳定基序。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所获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鲤鱼IFN基因的同源性达97%;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分析发现,该序列其具有IFN家族的典型序列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IFNγ-2β在体内的表达方式、功能特点和调控机理以及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取鲤鱼全长IL-10(interleukin 10)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利用DD-RTPCR(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方法获得差异表达IL-10cDNA片段,以地高辛标记做为探针,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鲤鱼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进行核酸杂交筛选,克隆鲤鱼IL-10全长cDNA,并对该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鲤鱼全长IL-10cDNA共1117bp,包含55bp的5’端非编码区,一个540bp的编码17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及522bp的3’端非编码区。其中,3’非编码区包含3个mRNA不稳定基序"ATTTA";该蛋白序列具有IL-10家族的典型序列特征;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鲤鱼IL-10基因同源性为89.1%。[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IL-10在体内的表达方式、功能特点、调控机理及其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盐碱水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在高pH、高碱环境下的存活率不稳定。为探究凡纳滨对虾对长期高碱胁迫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低碱对照组(LSW:碳酸盐碱度为3 mmol/L,盐度为6,pH为8.1)和高碱胁迫组(AW:碳酸盐碱度为10 mmol/L,盐度为6,pH为8.8)养殖42 d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和鳃组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Illumina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注释,进而筛选、分析高碱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及调控通路并进行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2个组织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有243个,其中,98个表达上调,145个表达下调。肠道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糖代谢、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胆汁分泌、ABC跨膜转运、紧密连接以及免疫调节等途径。鳃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谷胱甘肽代谢、碳酸氢盐转运、精氨酸合成、糖代谢以及离子转运等相关途径。进一步筛选获得10个最显著的差异表达基因,经qRT-PCR验证发现,凡纳滨对虾鳃中碳酸酐酶(CA1、CA10)、蜕皮激素诱导蛋白(Eip74EF)、β-半乳糖基转移酶(UGT8)基因在高碱胁迫下均表达下调,而Na+/K+-ATPase-α (NKA-α)、Na+/K+ transporting ATPase interacting (NKAIN)、氨转运蛋白(Rhbg)、苹果酸脱氢酶(MDH)等基因表达上调,与转录组表达趋势一致,推测其可能参与了对虾高碱胁迫下的应激响应。凡纳滨对虾表现出较强的高碱适应性,可能是通过下调鳃中CA的表达,补偿体内碱中毒,上调Rh氨转运蛋白防止氨在体内积累,上调NKA相关基因维持体内渗透平衡;但蜕皮激素诱导蛋白(Eip74EF)显著下调,推测其蜕皮功能受到影响。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凡纳滨对虾在长期高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17.
冯祥汝  陈义龙  赵晓  王文东  张俊辉  杨振国  孙真  贾生美  卢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14-11316,11319
[目的]获取鲤鱼全长IL-10(interleukin 10)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利用DD-RTPCR(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方法获得差异表达IL-10 cDNA片段,以地高辛标记做为探针,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鲤鱼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进行核酸杂交筛选,克隆鲤鱼IL-10全长cDNA,并对该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鲤鱼全长IL-10 cDNA共1 117 bp,包含55 bp的5'端非编码区,一个540 bp的编码17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及522 bp的3'端非编码区,其中,3'非编码区包含3个mRNA不稳定基序"ATTTA";该蛋白序列具有IL-10家族的典型序列特征;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鲤鱼IL-10基因同源性为89.1%。[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IL-10在体内的表达方式、功能特点、调控机理及其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集污系统的效能,以草鱼为养殖对象开展试验,分析比较了沉淀池、养殖池上游及水源等处的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溶解氧(DO)和酸碱度(pH)等水质指标。结果显示:集污系统可通过吸取和沉淀将鱼类排泄物分离出池塘,养殖水体中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69%和63.42%。沉淀池的TP、SS、CODMn含量高于养殖池上游的,最高时分别高出221.85%、241.67%、102.18%。养殖池上游的TN、NH4+-N含量与沉淀池没有明显差异,但NO2--N和NO3--N含量频繁高于沉淀池。水源、养殖池上游、沉淀池水体中的SS、pH、COD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鲤鱼TLR5M的EST序列为基础进行5'-RACE试验,获得了其cDNA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该序列共3182 bp,包含38 bp的5'端非编码区,486 bp的3'端非编码区,1个265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885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该序列与麦瑞加拉鲮鱼TLR5基因同源性高达84.46%。  相似文献   
20.
陈义龙  冯祥汝  赵晓  王文东  张俊辉  杨振国  孙真  贾生美  卢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23-11325,11352
[目的]进行鲤鱼干扰素γ-2β(IFNγ-2β)全长cDNA的克隆、鉴定及序列分析。[方法]以鲤鱼外周血白细胞干扰素γ-2β(inter-feronγ-2β,IFNγ-2β)EST序列为基础,以地高辛标记作为探针,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鲤鱼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进行核酸杂交筛选,克隆鲤鱼IFNγ-2β的全长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了3个阳性克隆,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包含119 bp的5'非编码区,218 bp的3'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ORF长537 bp,共编码178个氨基酸,在其3'非编码区存在几个ATTTA不稳定基序;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所获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鲤鱼IFN基因的同源性达97%;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分析发现,该序列具有IFN家族的典型序列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IFNγ-2β在体内的表达方式、功能特点和调控机理以及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