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62.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63.
从苎麻纤维细度生物学基础的植物学、细胞学、遗传学角度和栽培、生化、生态环境、土壤结构及养分、收获和剥制加工六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分析影响苎麻纤维细度的因素,为苎麻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亚麻天然水沤麻过程中的脱胶微生物数量,果胶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及水体的pH、还原糖、含氮量、COD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探明了亚麻天然水沤麻过程中微生物类群与数量、脱胶酶活性、水体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5.
以苎麻属植物种子为材料,分别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及GC-MS联用仪,对其微结构、出油率、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油脂理化特性等进行研究,探讨了苎麻属植物种子的微结构和油脂的功能特性,为苎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苎麻属植物种子外形多样且种子表面纹饰以网状纹和线状纹为主;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分别在0.034~0.049 g、0.455~0.694 mm和0.250~0.322 mm之间;在以石油醚为萃取溶剂、80℃水浴和12h萃取时间的最佳条件下,种子出油率为13.45%~28.19%,属于高含油量种子,但不同基因型种子的出油率差异较大,野生种的平均出油率要高于栽培种的;种子油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7.82%~93.69%。种子出油率与千粒重和粒长之间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宽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6.
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产优质苎麻品种"中苎一号"为材料,研究了扦插苗打顶处理对苎麻低位分枝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嫩梢扦插打顶处理可极显著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比叶重(SLW)、净同化率(NAR)、净光合速率(Pn)。  相似文献   
67.
作物打顶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打顶是作物栽培过程中一项重要而又特殊的技术措施。近年来,打顶栽培技术广泛应用于棉花、烟草、芝麻、中药材、花卉等作物栽培当中,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打顶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和增产增质的内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作物打顶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8.
以中苎1号、湘苎3号、Tri-1和新品系R057共4个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插条不同扦插深度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干重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根系干重、叶干重和分枝干重都表现为扦插深度1.5cm>3.0cm>4.5cm处理,且处理闻差异显著;分枝数、分枝长度、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出随插条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综合考虑,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培育时,扦插深度以1.5cm左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9.
对苎麻嫩苗、侧枝、茎梢扦插繁殖的水分平衡、营养供应、发粮生长过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掐条死亡的原因区别为素质不良型、旱害湿害型、病虫危害型、营养匮之型和机械损伤型共5种基本类型,提出了提高扦插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0.
对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①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产量、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上均很低,说明它们在提高产量上利用价值不大,但除了密球苎麻外,其它苎麻的壁腔比都较高,这在纤维品质的改良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尤其在纤维变性上有可能提供优异的基因.②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素含量上与栽培种的差异不显著,但其高含胶率导致剥制原麻困难,因此不适宜直接利用.③野生种质资源的纤维支数、断裂强力(强度)和断裂功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改良的潜力相对较大.④聚类分析中,lO个供试材料被分成三类,类群I适合用在选育优质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Ⅱ适合用在选育超高支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Ⅲ适合用做低档苎麻纺织品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