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现代农业综合体标准化建设评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标准化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的要求,在构建现代农业综合体标准化评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具体指标权重,以对现代农业综合体标准化建设的指标贡献程度进行准确评判。评判指标体系由要素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共营合作机制、科技支撑保障、多元服务能力、综合功能拓展和全产业链整合8类指标构成,共有15项具体指标。最后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将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以便于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综合体与现代农业园区的联系与区别,并为现代农业园区向现代农业综合体转型发展指明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92.
水稻直播具有省工、省种等特点,若管理得当,可达到移栽稻的产量水平。但水稻直播田杂草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直播稻的推广。稻田禾本科杂草与秧苗的叶龄及形态相仿,撒播稻的杂草防除更加困难。Sofit为丙草胺加安全剂的新型选择性除草剂,用于秧田有效、安全、经济,对直播稻田除草效果也很好,但随播随用影响成苗。1987~1988年我  相似文献   
93.
1992~1996年田间试验表明,1hm~2用果尔172.8g(有效量)在大蒜播后芽前至立针期或2叶1心期至4叶1心期喷施,对蒜地杂草防效86.4%以上,对大蒜安全。果尔144g+除草通297g在大蒜播后盖膜前应用,对杂草株防效87.4%以上,鲜重防效95.3%以上。4a中示范果尔除草6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94.
红脂大小蠹是目前危害油松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介绍了该虫对通辽市南部山区油松 林的危害现状,并分析了其对森林潜在的危险性,提出了防控红脂大小蠹扩散、蔓延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
基于熵组合权重的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合理地估算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特别是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的重要环节。为此,以永川区23个乡镇为例,选取自然条件、社会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7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信息熵法、AHP法、最小信息熵原理以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的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进行了估算并运用层次筛选法将研究区划分为Ⅰ级优先复垦区、Ⅱ级重点复垦区、Ⅲ级一般复垦区和Ⅳ级适度复垦区。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估算以及评价分级,可为土地整治规划以及确定、实施农村居民点复垦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6.
红脂大小蠹是目前危害油松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文章介绍了该虫对通辽市南部山区油松林的危害现状,并分析了其对森林潜在的危险性,提出了防控红脂大小蠹扩散、蔓延的策略。  相似文献   
97.
青海湖流域草甸土光释光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山草甸土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土壤类型,其特征为土层薄、土壤发育微弱,但由于土壤具体的发育时代尚不明晰,限制了对草甸土成土过程和气候背景的理解。选取青海湖流域西南部的橡皮山顶草甸土两个剖面(XPSD1、XPSD2)和东南部的日月山垭口两个剖面(RYS1、RYS2)进行了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年代学研究,系统分析草甸土中颗粒(38~63μm)石英单片再生法测年的可靠性,探讨了草甸土发育的气候背景。结果表明:(1)OSL测年方法可有效运用于高山草甸土的测年中,释光自检验表明该测年结果可靠。(2)四个剖面的年代结果显示,现存的草甸土主要是晚全新世(4~0 ka)形成的,可能是相对干冷气候下的产物,其成土发育过程以风尘加积为主。(3)橡皮山顶2号剖面底部的黄土母质年代为16.2±1.8 ka,与上部土壤呈假整合接触,存在约14 ka的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98.
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水产品中氧化三甲胺及其分解产物二甲胺和三甲胺的非抑制性离子色谱方法.样品使用10%三氯乙酸溶液浸提,浸提液通过离心,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方法使用4mmol/L硝酸+3%乙腈作为淋洗液,色谱分离柱为Metrosep C4 150(150mm×4mm);二甲胺、氧化三甲胺和三甲胺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22、8.21、9.09min,检出限分别为0.025、0.050、0.050mg/kg;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0.999),RSD为1.41%~3.83%(n=5),加标回收率为91.5%~100.3%.通过比较,含有内源性甲醛的水产品样品中检出二甲胺,而不含有内源性甲醛的样品没有检测到二甲胺.  相似文献   
99.
【目的】机插秧是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加快水稻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通过"钵苗机插+高密度"、"钵苗机插+中密度"、"钵苗机插+低密度"、"毯苗机插+高密度"、"毯苗机插+中密度"、"毯苗机插+低密度"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配合的处理,研究其对氮素利用特征、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关系。【结果】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与各阶段氮素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氮素吸收速率、茎和叶的氮素转运量、穗部氮素增加量、氮素偏生产力、拔节后根系干质量以及产量,25 d秧龄均较40 d秧龄优势明显。在相同秧龄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可促进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根系生长,提高氮素积累及吸收速率,增加结实期各器官氮素的转运量,从而提高稻谷产量;尤其在秧龄25 d、钵苗机插株距为15.5 cm时,较其他处理优势明显,为本研究最优处理。毯苗机插在25 d秧龄与株距为12 cm时,也能够获得较高产量;密度降低,提高了根冠比及茎叶转运率,但降低了各时期的氮素积累量、吸收速率以及结实期茎叶的转运量,产量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秧龄机插方式与密度配合下,主要生育时期根干质量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47**~0.83**),齐穗和成熟期根冠比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均极显著负相关(r=-0.52**和-0.79**)。【结论】机插杂交稻25 d秧龄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性均优于40 d秧龄,且钵苗较毯苗机插能优化水稻个体与群体关系,但其机插密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行距与株距以33 cm×15.5 cm为宜,可促进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同步提高;且拔节与成熟期根系的生长对产量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钵苗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及应用提供技术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置"钵苗机插+高密度(M_1D_1)"、"钵苗机插+中密度(M_1D_2)"、"钵苗机插+低密度(M_1D_3)"、"毯苗机插+高密度(M_2D_4)"、"毯苗机插+中密度(M_2D_5)"、"毯苗机插+低密度(M_2D_6)"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的处理开展试验。【结果】秧龄与插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光合生产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且互作效应显著。同一机插方式及密度处理下,机插25 d秧龄水稻的秧苗素质、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单茎叶片和茎鞘表观转运量及转运率、单茎和群体干物质量、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光合势、抽穗后净同化率以及产量均明显优于40 d秧龄处理。同一秧龄和机插方式下,水稻群体茎蘖数、各时期LAI和衰减率、群体干物质量、光合势以及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抽穗后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在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均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M_1D_2处理最优,而毯苗机插则表现为随着密度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且钵苗机插各指标较毯苗优势明显。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行距33 cm、配套株距14.5~15.5 cm,因群体总颖花数、结实率的优势,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中又以行距33 cm、株距15.5 cm最能充分发挥其杂交籼稻株型的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到12.74 t/hm~2,是本研究最佳组合;而毯苗机插随秧龄增大以及栽插密度的降低,群体质量指标恶化,有效穗数不同程度降低,产量并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