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2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7篇 |
农学 | 179篇 |
基础科学 | 205篇 |
179篇 | |
综合类 | 1015篇 |
农作物 | 122篇 |
水产渔业 | 49篇 |
畜牧兽医 | 548篇 |
园艺 | 162篇 |
植物保护 | 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06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河蟹养殖自动作业船导航控制系统设计与测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河蟹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水草清理难度大、喂料投饵不均匀、人力成本高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和GPS/IN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组合导航的多功能全自动河蟹养殖作业船导航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明轮驱动船、ARM主控制器、GPS/INS组合导航装置等组成。为降低传统的基于有限目标点航道位置计算方法的复杂度并减小船体偏离航道的误差,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插点的航道位置计算方法,实时地解算出当前时刻的目标位置,并设计了相应的转弯及航道切换策略。针对明轮船具有非线性、大时滞、欠阻尼的运动特点,设计了基于模糊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的航向、航速双闭环运动控制算法;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船载子系统软件,并编写了上位机监控程序对船载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利用河蟹养殖作业船试验平台进行了航速及自动导航试验,并对有限目标点和实时插点的航道位置计算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船体速度响应较快,超调量不超过5%,稳态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采用有限点的航道位置计算方法时,船体在转弯与直行时偏离航道的最大误差分别为2.12和1.52m;采用实时插点的航道位置计算方法时,船体在转弯与直行时偏离航道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36和0.09m,分别下降了83.02%和94.08%,船体的控制精度得到了全面的改善。该文可以为多功能河蟹养殖作业船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2.
利用特异引物从基因组BAC文库筛选到1个35 kb的片段,对该片段测序比对分析发现可能含有p26的复制区.为了验证该片段中是否含有p26的复制区,首先,将大肠杆菌和苏云金芽胞杆菌穿梭载体pHT304用EcoR I酶切切掉苏云金芽胞杆菌复制子后自连,获得复制子克隆载体pHT304E;随后,将12 kbEcoR I片段亚克...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凤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野外采集的叶芽为外植体,以1/2 MS+3%蔗糖+0.7%琼脂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激素配比试验,筛选蜈蚣草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结果]从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3%蔗糖+0.7%琼脂+0.5 g/L PVP+0.1 mg/L KT+0.5 mg/L 2,4-D;从愈伤组织诱导出GGB和从GGB诱导出幼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3%蔗糖+0.7%琼脂+0.5 g/L PVP+1.0 mg/L KT+0.01 mg/L 2,4-D;另外,使用1/2 MS+3%蔗糖+0.7%琼脂+0.5 g/L PVP+0.5 mg/L 2,4-D做继代培养可以使愈伤组织持续增殖。[结论]研究直接使用野外材料组织培养,简化了试验步骤,是一种方便快速的蜈蚣草组培方法。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68.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栽、抛秧、机插3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品种晚粳稻产量均表现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手栽比较,两年抛秧方式减产率为6.05%—25.70%,机插方式减产率为9.94%—39.04%;手栽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其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抛秧和机插的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全生育期亦缩短,其中抛秧方式全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机插平均缩短10.3 d;不同类型品种间,晚粳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较中粳稻大;同一熟期类型品种,杂交稻全生育期较常规稻缩短天数多。各类型品种全生育期及其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均表现出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其中机插方式全生育期温光利用率较少,分别为85.66%和80.7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栽培方式适宜性及配套适宜品种类型进行了初步归划,认为手栽、抛秧、机插均适宜在该区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应配套适宜粳稻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土壤降解。[方法]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研究和分析了转Btcry1Ac基因抗虫棉的根、茎和叶片组织在不同发育时期毒蛋白的含量变化及转Bt基因抗虫棉(GK45)和非转基因棉花(新陆早36号)在根际土壤、表层土壤和后茬种植区土壤中Btcry1Ac毒蛋白的年平均含量变化。[结果]BtCry1Ac毒蛋白含量在抗虫棉生长过程中均呈动态下降趋势,而根中下降的速率最快,茎和叶片次之;棉花种植区土壤表层中均检测到Btcry1Ac毒蛋白,且后茬种植区中表层毒蛋白的含量增加,而根际土中含量极低。[结论]Btcry1Ac毒蛋白的含量检测为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价及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系统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