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比较分析直接观察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无机酸法、MTT染色法、TTC染色法和FDA荧光检测法在芝麻花粉活力上的检测效果,监测芝麻花粉活力的日变化情况,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不同时间直接授粉法对芝麻柱头可授性的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直接观察法、TTC染色法和FDA荧光检测法不适合芝麻花粉活力的检测,而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 染色法、无机酸法和MTT染色法等4种方法可用于芝麻花粉活力检测,其中,醋酸洋红染色法操作简单、易于观察。(2)芝麻花粉活力的日变化表现为不断下降趋势,在7:30-9:30最高,11:30-17:30不断下降,达显著水平。(3)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的芝麻柱头可授性的日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早晨7:30时已有很高的可授性,随后稍有升高, 9:30时达到最高值,11:30后随时间推延呈显著下降趋势。(4)不同时间直接授粉法测得芝麻授粉时间越晚,结蒴率越低,7:30时具有最高的结蒴率;相对结实率在7:30-11:30时差异不明显,均处在较高状态,13:30后开始不断显著下降。(5)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蒴率和相对结实率等4个指标的日变化值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柱头可授性与相对结实率的相关系数最大,达 0.940。  相似文献   
82.
为揭示沉积在洼地不同位置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以西南喀斯特典型小流域内洼地底部、落水洞不同部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150 cm土壤剖面的土样,测定相关理化性质指标,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空间位置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落水洞、洼地底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均为表层最高,呈表聚化现象;落水洞、洼地底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落水洞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大于洼地底部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值相关性不显著,表明落水洞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主要受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影响显著;洼地底部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大于落水洞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洼地底部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土壤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在拟南芥中有6个非特异性磷脂酶C(NPC1~NPC6)。GUS染色显示NPC2在根中主要是在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表达,在成熟区主要是在维管组织中表达;在叶中,NPC2主要在发育的叶片中表达,随着叶片成熟进程,NPC2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npc2-1突变体的PC-PLC活性比野生型降低47.7%,互补的植物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突变体的PC-PLC酶活性。这说明NPC2具有PC-PLC酶活性。NPC2基因在侧根形成位点的表达虽然与IAA诱导的侧根形成紧密相关,但外源IAA处理野生型和突变体之间的侧根密度、主根长度和侧根总长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4.
文章依据实地调查、屠宰测定和生态条件、历史资料,分析和阐述了大围子猪的品种形成、体貌特征、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和杂交利用,并通过对背最长肌的取样分析,阐明了大围子猪的优良肉质.同时,值得指出的是应高度重视其肌内脂肪高亚油酸的种质独特性.  相似文献   
85.
斑点叉尾(鱼回)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鱼回)科鱼类,杂食性,喜群食,多栖息于水体底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杂食性名贵经济鱼类.其适温范围0~38℃,正常生长溶氧2 mg/L,最适3.5~7 mg/L,pH值5~8.5,盐度范围0.1%~8%,试验考虑到斑点叉尾(鱼回)耐低温,经济效益好的特性,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高密度流水养殖,首创了新疆地区斑点叉尾(鱼回)高密度流水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86.
西北地区芝麻异交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西北地区气候条件正常年份下芝麻的天然异交率,以单花芝麻品种汾黑芝3号和三花芝麻品种晋芝3号为材料,以显性基因控制的单花芝麻为异源花粉,采用单花和三花芝麻混合播种、在三花芝麻中间单株播种三花芝麻、与单花芝麻不同距离播种3种试验设计,测定三花天然异交后代群体中的单花性状比率。结果表明,混合播种异交率较高,最高达到18.71%,是所有试验设计中最高的。单株播种设计异交率低于混合播种,但高于除第2行外所有不同行距离播种;三花芝麻种植在距离单花芝麻较近,且周边单花芝麻较多的环境下异交率较高,以第2行的异交率最高,达到11.56%;距离单花芝麻远且周边单花芝麻较少的环境下异交率较低,第42~69行的异交率仅有0~0.25%。  相似文献   
87.
本文采用单因子设计,以控制采食量的方式设置饲粮标准组、低于标准组10%~15%和20%~30%的高、中、低等3个营养水平组,选择大约克夏猪为父本与宁乡母猪杂交,进行第2产至第4产连续3产次饲养试验和第4产泌乳力测定,探讨宁乡母猪的营养需要。结果表明,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在消化能16.42~21.53、22.96~30.02、38.72~52.86MJ和粗蛋白质136.20~178.31、209.26~273.15、459.67~627.18g的日摄食区间内,母猪繁殖增重7.21~24.95kg,仔猪35日龄窝重、日增重分别达51.9~59.9kg和146.43~162.09g。母猪35d泌乳力227.45~257.35kg,泌乳高峰出现在20~25d。由此认为宁乡母猪各生理阶段的能朊分配应是:妊娠前期(80d以前)37%~39%,妊娠后期(80d以后)22%~24%和哺乳期39%~41%;相应的日摄食标准为消化能18.9、27.0、45.5MJ和粗蛋白质156、242、538g。断奶日龄以35日龄较适宜。  相似文献   
88.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围栏年限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土壤酶活性和酶计量比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本试验以青藏高原若尔盖高寒草甸为对象,研究了围栏2,4,6,8和10年自然恢复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与碳(carbon,C)循环密切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与氮(nitrogen,N)循环密切相关的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以及与磷(phosphorus,P)循环密切相关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现增加趋势;围栏8年时,土壤C:N酶活性比特征值下降,C:P酶活性比特征值上升,前者与土壤含水量和pH值呈显著负、正相关关系(P<0.05),后者与土壤有机碳显著负相关(P<0.05)。整体而言,严重沙化的高寒草甸,在围栏封育过程中受N养分限制,在围栏6~8年时,与养分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对植被特征和土壤属性的响应敏感。  相似文献   
89.
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是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内容,森林火灾评估标准制定及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系统建设对于森林火灾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标准》的编制任务,介绍了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标准的编制背景,回顾了我国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现状,分析了我国森林火灾损失评估中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基于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标准的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系统,为科学准确评估森林火灾损失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0.
应用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采用常规与微量给药技术,进行对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试验,10月下旬给药,翌年3、5月份两次触摸检查牛背部皮下瘤疱和皮肤虫孔,并设阳性对照组,评价两种给药技术对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两次检查阳性对照组平均感染率为39.15%,平均感染强度6.75(1~17)个;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常规剂量100、200、300μg/kg试验组牦牛两次检查平均治愈率和驱虫率均达100.0%;埃普利诺菌素注射剂微量10、20、30μg/kg防治组平均治愈率分别为86.3%、94.2%和100.0%,驱虫率分别为79.7%、93.2和100.0%。使用安全。给泌乳牦牛皮下注射埃普利诺菌素注射液0.2mg/kg后54.00h,牛奶中的埃普利诺菌素浓度达到峰值7.38±2.61ng/m L,低于美国(12 ng/m L)和欧盟(20ng/m L)规定的埃普利诺菌素在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不需休药期;皮下注射0.4mg/kg后56.00±26.31h,牛奶中的皮下注射浓度达到峰值6.98±2.98ng/m L,低于欧盟规定(20ng/m L),不需休药期,高于美国规定(12ng/m L),需休药期。适合当前家畜健康养殖中对牦牛寄生虫病防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