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为探究不同混播的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对黑土滩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三种混播组合,分别是上繁草组合(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SF),下繁草组合(冷地早熟禾(Poa araratic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XF),上繁草+下繁草组合(垂穗披碱草、同德短芒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星星草,SFXF),研究人工草地建植后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筛选出最佳恢复组合。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建植显著增加植物地上生物量(P<0.05),但降低了植物多样性(P<0.05);人工草地建植改善了土壤性质和养分条件,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P<0.05)和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土壤0~20 cm的铵态氮含量(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种人工草地建植组合进行分析排序,得出SFXF为最优恢复组合。  相似文献   
302.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基于实测的115个样点调查数据,包括群落结构、土壤因素以及气候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和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不同类型高寒草地(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及其关系,并试图厘清不同草地类型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驱动要素。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在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二者关系在两种草地类型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2)驱动因子分析表明,年均降水量(AMP)与地上生物量(AGB)和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高寒草甸中土壤有机碳(SOC)、土壤速效氮(SAN)和土壤速效磷(SAP)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仅与土壤含水量(SW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高寒草原的SOC、SAN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SWC、SAP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均不显著(P>0.05)。3)结构方程...  相似文献   
303.
泛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有机碳、氮库。在气候变暖驱动下,高纬度或高海拔冻土融化加速,冻土活动层冻融格局改变,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成为全球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效应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泛北极和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CO2,CH4和N2O三种主要温室气体通量对冻土退化及冻融作用的响应特征和影响机制,探讨了高寒地区生态系统净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的相互关系,并简要提出了目前冻土区土壤碳排放和氮转化关键过程研究中需要加强的方面,旨在为继续深入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碳氮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4.
【目的】挖掘和利用赛里木酸奶中的乳酸菌资源。【方法】采集12份阿克苏地区赛里木镇周边酸奶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和菌株形态学观察和明确菌株分类学地位,检测菌株溶血性和有害代谢物质等。【结果】在12种赛里木酸奶样品中筛选得到4种乳酸菌,分属于Eremococcus、Leuconostoc、Lenti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 4个属下的4个种,试验菌株可耐受0.5%胆盐,0.5%NaCl,且具有较好耐高温、牛奶胨化和抑制细菌等特性,并展现出良好的自聚合能力;所有菌株均无溶血现象;除H5-4外利用氨基酸均不产生物胺,并不产生硝基还原酶。【结论】从赛里木酸奶中分离获得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和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305.
为探讨高寒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征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本研究以不同海拔的典型高寒草甸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在中海拔梯度处物种最丰富,生产力最高;除pH、土壤容重外,土壤环境其他因子含量随海拔梯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中海拔处值最高;物种Margalef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特征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水分、速效磷和铵态氮,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下的环境差异对研究区内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特征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为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措施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6.
土壤无机磷是高寒生态系统有效磷的重要来源,研究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无机磷组分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刻理解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研究采用Tiessen修订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分析了岷江源区卡卡山和斗鸡台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不同深度土壤(0-15和15-30 cm)无机磷组分的季节动态(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末期)和空间赋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形态土壤无机磷的含量受到生长期、植被类型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斗鸡台土壤活性无机磷(NaHCO3-Pi)含量在生长季初期最低;卡卡山草甸(56.0 mg·kg-1)、树种线(68.4 mg·kg-1)和密闭森林(65.7 mg·kg-1)土壤活性无机磷含量在生长季末期最高(P<0.05);两处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中等活性无机磷(NaOH-Pi)含量在生长季末期均达到最高值(P<0.05)。2)密闭森林样带的土壤无机...  相似文献   
307.
气候变化改变了青藏高原降水和温度,并影响非生长季土壤冻融格局。本研究采用冻融模拟试验,探究了祁连山岛状冻土区高寒草甸活动层(0~20 cm)土壤在长期昼夜冻融交替(149次)过程中土壤氮库对融化温度(5℃,10℃,20℃)和含水量(15%,30%,45%)的响应。结果表明:昼夜冻融过程中土壤有效氮大量释放期长达50天,以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铵态氮(NH+4)累积为主。微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MBN)通过氮固持增加,发挥土壤有效氮“缓存库”作用;土壤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冻融过程中DON和MBN积累,但含水量对NH+4累积存在阈值效应;融化温度对水分饱和土壤氮组分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干燥和湿度适中土壤DON,NH+4及硝态氮净累积量对低温融化响应较高温条件更敏感。气候变化驱动下冻融过程中温度和水分耦合效应对冻土区氮转化影响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