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考察了离子强度、重金属(Cd2 )和pH对200 °C和400 °C下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碳(分别记作CS200和CS400)吸附西玛津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程度较高的CS400对西玛津的吸附能力(log Koc)高于炭化程度较低的CS200,因为CS400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较多的芳香碳且较大的比表面积。尽管H-键作用可能会发生,但是CS400的主导吸附机制为疏水作用、电荷转移(π-π*)作用和孔填充作用,而CS200的主导吸附机制为分配作用。两种生物碳对西玛津的吸附几乎未因离子强度增大和Cd2 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表明西玛津和生物碳之间未发生离子交换和Cd2 并没有起到键桥离子的作用。低的pH有利于两种生物碳对西玛津的吸附。负载西玛津后,CS400的zeta电位显著降低证实了电荷转移(π-π*)的重要作用,而CS200的zeta电位降低不明显说明分配作用为主导。Cd2 的存在几乎未改变两种生物碳吸附西玛津的zeta电位表明特定位点的表面吸附并不是生物碳吸附Cd2 的主导机制。离子交换可能是生物碳吸附Cd2 的主导机制,这也很好解释了CS200比CS400吸附更多的Cd2 和Cd2 的存在对两种生物碳吸附西玛津几乎未产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阜新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降水量,利用1981—2010年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历史天气资料和降水实况数据,依据人工增雨技术原理,统计、分析阜新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并对人工增雨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年均拥有云水资源总量238.4×108 m3,而实际年均降水量只有471.8mm,相当于水资源量47.2×108 m3,仅为所拥有云水资源总量的16.5%,可见阜新地区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2)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适合阜新地区人工增雨的天气模型和技术指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12次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增雨效率平均为18.3%,比原来提高了5.2%,年均可增加水资源量约2.5×108 m3,对阜新地区科学、有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开发云水资源,增加全市水资源总量,缓解干旱,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解析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响应信号在番茄体内的动态分布,对从细胞水平阐明这两类激素的调控功能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细胞分裂素响应启动子TCSn1驱动绿色荧光报告基因TCSn1::GFP(GFP)和生长素响应启动子DR5v2驱动红色荧光报告基因DR5v2::tdTomato(tdTomato),实时原位分析了番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响应信号,发现两种荧光在发芽3~7 d幼苗根冠的侧根冠、小柱起始细胞和小柱细胞及根伸长区的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和原表皮层,发芽5~10 d的茎尖分生组织,定植23和37 d植株茎段的维管束组织,定植32 d植株的幼嫩叶片,开花当天的花瓣和果梗,开花2~6 d果实的胚珠、胎座、小柱及表皮等组织/器官中均有分布。两种荧光的强度均在茎尖分生组织和果实胚珠中最高,并且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在发芽3~7 d的根冠和伸长区中先下降后有所恢复,茎段中37 d弱于23 d,发芽5~10 d茎尖分生组织和开花0~6 d果实中持续上升。本研究为番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响应分析提供了一个灵敏而稳定的可视化工具,并解析了两种激素在番茄不同器官中的分布与强度。  相似文献   
24.
以MJ345A型木工带锯机为研究对象,空载下,运用先进的北京波普振动分析仪和Vib’sys振动信号采集、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振动信号采集和分析,通过锯条横向振动位移、自功率谱分析得出:对锯条横向振动位移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为主轴转速,其次为锯条张紧力,皮带张紧力为不显著因素;最佳工艺参数为锯轮主轴转速831 r·min-1、锯条张紧力22N、皮带张紧力34.9394 N。在调锯最佳工艺参数下,使用宽度16 mm、厚度0.7 mm的带锯条的MJ345A型细木工带锯机,对锯条产生裂纹前后的振动信号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横向振动位移如果在0.65~0.77μm之间,振动主频率在420~446Hz之间,则说明锯条已经产生至少1条超过3 mm裂纹缺陷,需要及时更换带锯条。  相似文献   
25.
利用阜新市阜新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1—2021年降水量、土壤墒情气象观测数据、农业气象干旱灾情及人工增雨相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阜新市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降水量分布及其与干旱相关性、云水资源开发潜力、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及其对缓解农业干旱的作用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科学开展人工增雨有效措施,旨在为阜新市科学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水资源总量、有效缓解农业干旱和减轻农业干旱灾害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舞钢市位于河南省中部, 平顶山市东南隅,地处伏牛山余脉东部与黄淮平原交接处, 总面积645.67 km^2,下辖7 个街道办事处、7 个乡镇,涉农行政村183 个,耕地面积2.13 万hm^2,农户6.9 万户,农村人口25.9 万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的意见》中关于“支持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建设”的精神,为增强舞钢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示范村镇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舞钢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全市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的新格局快速形成,夯实了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持续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7.
利用Damel趋势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1961~2022年阜新地区的气象资料。结果表明,阜新年平均气温为8.1℃,整体呈上升趋势,62年上升了1.2℃;年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降水量为501.0 mm,年际间降水量差别较大;日照时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变化率为9.0 h/1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700.0 h。阜新地区作物生长季(5~9月)的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均与粮食产量呈反相关关系,降水量与粮食产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相关系数上看,降水在粮食产量中占主要作用。计算得出粮食产量预测方程为,Y=32.907-0.98x1+0.027x2-0.004x3,经F检验,P=0.000,说明此预测模型的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