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4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5篇
  17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偃单8号是偃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偃101为母本、偃043为父本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08年4月23号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8013。  相似文献   
42.
1.品种选择选择经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高油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43.
鸭霍乱也叫禽巴氏杆菌病,或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火鸡等)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有时也呈慢性型。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潮湿、拥挤、鸭舍通风不良、营养低下,长途运输及寄生虫病为发病的诱因。直到目前,此病在世界各国仍为主要传染病,国际兽疫局将其列入国际控制的传染病。笔者将2005年5月份在我市某养殖小区发生的一起雏鸭霍乱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不同马尾松种源树干植硅体碳封存潜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植硅体封存有机碳(PhytOC)在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干植硅体碳封存潜力存在的差异,从而筛选出植硅体碳封存潜力较强的马尾松种源。  方法  在浙江淳安姥山林场采集20个马尾松种源树干样品,20个种源分别来自于全国11个省区的20个产地。以各样品总有机碳、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质量分数及树干生物量的测定结果来分析不同马尾松种源植硅体碳封存潜力的差异。  结果  20个马尾松种源树干的总有机碳、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分别变动于467.6~489.6、0.305~0.845、126.8~210.2、0.049~0.128 g·kg?1;马尾松标准株树干生物量和植硅体碳储量的变动范围分别为76.48~295.39 kg·株?1和4.83~31.58 g·株?1;种源聚类分析可以将20个马尾松种源划分为4类,以湖北通山84、广西恭城111、江西吉安63和广西岑溪115植硅体碳封存能力较强的种源为1类;以河南桐柏21、湖南安化72、广东信宜105为代表的7个马尾松种源的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次之;以浙江淳安56、贵州都匀123、福建永定95为代表的8个马尾松种源为第3类;浙江庆元54为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最差的一类。  结论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干的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和植硅体碳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广西岑溪115的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最强,因此在马尾松生态系统中,可通过推广广西岑溪115来提高植硅体碳封存量。图3表2参35  相似文献   
45.
生物有机肥用量对地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黄河地区地黄品种退化、产量下降、功效降低的问题,从改善地黄产地土壤入手,以怀地黄为试材,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对地黄生长、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根际与非根际土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地黄的块根数和根粗,提高地黄产量和品质.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地黄块根中大量元素积累量在增加,尤...  相似文献   
46.
孙凯  凤桐 《中国种业》2017,(9):70-71
通过对东北地区苦瓜杂交制种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从育苗、定植、授粉、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方面,简述苦瓜杂交制种的技术要点,以期为东北地区苦瓜杂交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水稻耐淹成苗率相关性状全基因组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 耐淹成苗率低是限制直播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挖掘高种子活力、低氧萌发能力强的水稻材料是提高耐淹成苗率的关键,但控制耐淹成苗率的遗传位点的挖掘仍然比较有限。目的 利用来源广泛的自然种质,分析影响耐淹成苗率的关键表型性状,挖掘相关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直播稻耐淹成苗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材料基础。方法 以200份来源广泛的水稻种质为材料,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发芽试验,测量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低氧条件下测量芽鞘长和芽鞘直径;进行耐淹成苗试验,水深10 cm,20 d后测量耐淹成苗率。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挖掘影响耐淹成苗率的关键性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对以上6个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与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并在关联区间内筛选候选基因;对02428和YZX 2份材料进行有氧、无氧以及氧气含量转换条件下的转录组检测,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结果 种子活力、芽鞘表型和耐淹成苗率在200份材料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芽鞘长和活力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芽鞘长、活力指数与耐淹成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出8个与活力指数显著关联的位点,15个与芽鞘长显著关联的位点;结合基因组注释,在关联区间筛选出6个与活力指数相关的候选基因,7个与芽鞘长度相关的候选基因;进一步比较13个基因在有氧、无氧及氧气转换条件下的表达模式以及表达量的变化,发现Os02g0657000Os03g0592500Os08g0380100表达量变化显著,表现出对氧气处理的敏感性。结论 种子活力、芽鞘长与耐淹成苗率密切相关,可作为筛选高耐淹成苗水稻材料的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转录组分析与基因表达模式比较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候选基因的筛选效率。水稻耐淹成苗过程可能受到与逆境胁迫、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调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开展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和整治分区研究,探索提升耕地质量建设效益的有效途径。【方法】 文章以河北省唐山市四区为研究区,基于2017年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构建国家自然质量等与利用等别可提升潜力模型,而后进行可实现潜力分析与整治分区。【结果】 研究区内国家自然等和利用等的现实等别较低,提升潜力较大;通过将表层土壤质地、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盐渍化程度和剖面构型等6项分等因素提升至理论最高值,国家自然质量等别提高的总面积为80 330.04 hm2。其中,国家自然质量等别提高4等的总面积为3 371.04 hm2,全部集中在古冶区;提高1~3等的总面积为76 959.00 hm2,集中在丰南区和丰润区。通过将表层土壤质地等6项分等因素提升至理论最高值,国家利用等别提高的总面积为84 361.18 hm2。依据排列组合原理和国家利用等别可实现潜力提升区叠加分析,研究区内耕地质量限制组合因素为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型、剖面构型+表层土壤质地型、剖面构型+灌溉保证率型、盐渍化程度+排水条件型、灌溉保证率型。【结论】 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9.
基于MCR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将土地利用现状中的农村居民点作为源,通过选取地形、区位、用地等3个阻力因素9个阻力因子建立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再结合加权Voronoi图的空间势力范围确定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安置方向。结果表明,都昌县农村居民点呈由南到北布局适宜性降低的特征;都昌县高等、中等和低等3种类型农村居民点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8.59%、51.39%、20.03%。根据现状和适宜性评价结果,都昌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有重点发展型、优先发展型、内部整理型和拆迁合并型等4种模式。研究结果对促进经济和城乡发展、协调农村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挖掘新的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s,为水稻花期调控的遗传机理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以籼稻品种特籼占空间诱变突变体CHA-1和籼稻航恢7号空间诱变突变体H335为亲本进行杂交,构建包含275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作图群体,利用由两亲本重测序及RIL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所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在2个环境下进行水稻抽穗期QTL定位。【结果】经两亲本重测序及RIL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了包含2 498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各染色体标记数平均208.17,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95 cM。在2个环境下共定位到4个影响抽穗期的QTLs,分布于第3、第6和第8号染色体,其中qHD-6和qHD-8-1位于前人已报道定位的区域并被克隆,另外2个QTLs(qHD-3和qHD-8-2)尚未见报道,并且qHD-8-2能在2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贡献率分别为8.30%和10.89%。【结论】通过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在2个环境中共检测到4个影响抽穗期的QTLs,其中qHD-3和qHD-8-2是新的抽穗期QTL位点,可用于后续抽穗期调控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研究,也可用于水稻抽穗期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与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