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38~40℃,CO_2与空气比例为40:60和60:40的条件下,利用50%鸡胚提取液,50%鸭胚提取液,M_(100)、F_(12)、羊血清、牛血清、酵母提取物,混合维生素和多种有机和无机物分别组成8组不同成分与浓度的培养液,对达呼尔奥斯特线虫进行了寄生阶段的体外培养试验。在以鸡胚或鸭胚提取物为主,分别加入 M_(100)、牛或羊血清、酵母提取物等成分的培养液中,幼虫经14~17d 培养后,有大约14%~20%通过第三次蜕化达到了第四期。实验结果表明,(1)商品培养基 F_(12),M_(100)对幼虫发育无明显作用;(2)鸡胚或鸭胚提取物对幼虫一定阶段的发育有较好的效果;(3)不同寄生阶段的幼虫要求不同的营养成份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2.
肠艾美耳球虫(Eimeria intestinalis)小配子体及小配子的发育均在宿主细胞的带虫空泡内进行,带虫空泡内含有较多的泡内小管以及由小配子体逸出的线粒体和基质小体。多核小配子体是由最初的单核小配子体发育而成。小配子的形成首先是中心粒转变成鞭毛的基粒,此后鞭毛和顶体与小配子体成切线方式长入带虫空泡;几个小线粒体融合成一大线粒体,嵌于核前方一侧,与核一起突入带虫空泡。成熟的小配子体长约6.5μm,有两根鞭毛。鞭毛的横断面为9+2的微管结构。体部由顶体、线粒体和核组成。由顶体的腹侧向后发出4~6根微管,其中只有2~3根延伸到体后部。  相似文献   
83.
达呼尔奥斯特线虫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4.
在我们对北京地区家畜寄生虫的区系普查中,发现绵羊的胃肠道线虫不仅种类多,而且感染的数量也很大,它对北京地区的养羊业危害甚大,为解决此生产问题,继在1978年利用盐酸左旋咪唑进行  相似文献   
85.
我一直想借用黄永玉先生的一篇章的题目——《比我更老的老头儿》,写兽医界比我更老的老头儿,首选人物当然是熊大仕先生。  相似文献   
86.
首次对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虫卵、第一、三、四期幼虫和成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对各期虫体的口孔、唇片、头乳突,头感器,体表横纹和纵脊等主要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与捻转血矛线虫,达呼尔奥斯特线虫及蒙古马歇耳线虫的扫描电镜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7.
用纯化的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VSG)免疫大白鼠制备出抗血清,经饱和硫酸铰盐析,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rose4B亲和层析提取VSG特异性多克隆IgG抗体(Abl)。用Abl免疫大白鼠和家兔制备出抗独特型血清。ELISA抑制试验检测结果表明,8份大白鼠抗独特型血清的抑制率高于25%。用正常大白鼠IgG致敏的醛化绵羊红细胞吸收兔抗独特型血清除去异种抗体,采用Abl-Sepharose4B亲和层析,可从每毫升兔抗独特型血清中获得97.4微克抗独特型抗体(Ab2)。经ELISA抑制试验检测表明,提取的兔抗独特型抗体(Ab2)对Abl与VSG的结合反应可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能识别Abl的抗原结合部位,其配位的空间构型与VSG表位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88.
鸡体内用5mg/kg马杜霉素作用于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敏感虫株和抗药虫株,比较裂殖生殖阶段超微结构的差异。敏感株型裂殖体体积变小,所生成裂殖子的数目变小,裂殖子膨胀,裂殖子间(带虫空泡内)微管膨胀,结构模糊,有髓鞘样结构出现;限制膜外突和细胞质分离形成空隙,膜结构模糊,有破损;细胞浆空泡化,出现附加体和髓鞘样结构;少数细胞核的外膜外突和内膜分离,有的部位的核膜模糊、破损。首次发现裂殖子顶体结构发生异常变化,棒状体消失,微线数目减少或者消失;线粒体表现为形态改变,嵴脱落,内部形成空泡、膜状结构和髓鞘样结构,线粒体的嵴与长辆平行排列,且贯穿线粒体。抗药虫株没有发现异常变化。推理抗生素类抗球虫药的作用机理为破坏虫体结构和抑制虫体的生理机能两个方面;球虫对该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是基因突变和药物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裂殖生殖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描述。其第二次裂殖生殖方式为外裂殖生殖,裂殖子侵入宿主细胞后,裂殖子逐渐变圆形成裂殖体,此过程中裂殖子的棒状体首先消失,引后锥体和极环消失、最后微浅、淀粉颗粒和折光体消失。裂殖体长大后,细胞膜下陷,将裂殖体分成几个部分,随后裂殖体进行核分裂成多核裂殖体,此后在靠近细胞核处细胞膜加厚外突,临近部位的细胞膜凹陷,同时近突起部位内膜复合体加厚形成极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幼稚裂殖子,幼稚裂殖子后部与残体相连,此过程中裂殖子的锥、极环、微线、棒状体、淀粉颗粒、折光体依次逐渐形成。裂殖子成熟的标志为从残体脱离,裂殖子的膜下微管24根纵向贯穿裂殖子直达顶端和极环相连,裂殖子内部由锥体、锥体前环1、锥体前环2、极环、微线、线粒体、折光体和3-多个棒状体等组成。  相似文献   
90.
斯氏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氏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呈香蕉形,外被三层膜组成的表膜,有前后极环;顶复合器具典型结构,棒状体为8根;核一个,位于虫体前半部,含一个偏心核仁;相当于核中部水平位置的表膜上,见有一微孔;折光体在核后,呈球形,约占子孢子纵长的2/5;尾部常见一兔尾巴式的结构,构成方式类似阿米巴的伪足,是由被表膜的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胞质中见有许多管泡状线粒体和一些电子致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