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5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CK/CH/LHLJ/04V在鸡胚上连续传代后,其致病力、免疫原性和组织嗜性均发生了改变。为了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的分子特征,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4个不同代次(P3、P40、P70、P110)的毒株的3'端7kb区域,克隆于pMD18-T中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CK/CH/LHLJ/04V病毒群中含有基因突变的各种亚群。3'端7kb区域的氨基酸替换主要发生在S蛋白。P3和P40中,S1亚基中的氨基酸替换,同样发生在病毒传代过程中的其它亚群中。但是P70和P110中的另一些氨基酸替换却仅发生在某些亚群中。P70和P110的大部分亚群中,3'非编码区出现109bp的缺失,这可能与病毒的复制、转录和致病力有关。病毒3'端7kb区域的变化很可能导致了病毒毒力的减弱、免疫原性的降低和组织嗜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致弱过程中基因组的进化特征,作者对EIAVFDDV前病毒的囊膜基因env进行了分析。使用PCR方法体外扩增EIAVFDDV前病毒DNA的env,并随机挑取PCR的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随机挑取的PCR阳性克隆中,29/30的克隆子在第2 128-2 130位核苷酸处存在TGG→TGA(翻译中止密码)的突变。该基因对应的EIAV穿膜蛋白gp45的氨基酸数在突变株中较未截短株中减少154,变成259个aa。对EIAVFDDV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时发现,EIAVDLV45 ku的gp45条带被约35 ku的条带取代。由此推测,EIAVFDDV疫苗株绝大多数病毒颗粒的gp45是截短型。对该代次疫苗株免疫马匹第15和40天体内EIAV前病毒DNA和基因组RNA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截短毒株具有在体内和体外进行复制的能力。由于已有研究表明细胞嗜性改变与gp45的截短有关,因此,推断EIAVFDDV的gp45的截短是其适应在体外培养的驴胎皮肤细胞上复制传代的结果。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EIAVFDDV的gp45存在高比例截短突变,证明该截短突变毒株具有在体内和体外进行复制的能力。但该截短突变是否可通过改变EIAVFDDV在免疫马体内的细胞嗜性,进而影响其毒力和免疫原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3.
资金是企业企业总资产中最具动力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依托.资金的运转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总资金的运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4.
为了制备抗鸭肠炎病毒(DEV)VP2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以DEV Clone-03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UL49基因并克隆至pMD-18载体.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将UL49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UL49.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VP22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36 ku,与预期的大小一致.重组蛋白能够被鼠抗DEV阳性血清所识别,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将重组蛋白纯化、复性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MAb,经间接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筛选及鉴定.获得4株能够稳定分泌抗DEV VP22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810、2G1、3F10和3G2.其MAb亚类分别属于IgG2b、IgG2b、IgA和IgM.4株MAbs都能够与DEV Clone-03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能够识别天然构象的VP22蛋白.这4株MAb可用于DEV VP22蛋白功能研究及抗原表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基于RT-PCR方法,扩增了用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5匹马的编码经典MHC-I类分子的大部分基因,具体包括编码肽结合区大部分区域、α3区、穿膜区及胞浆区蛋白的基因,并进行了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试验马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总RNA提取物经RT-PCR扩增,并将所得产物进行T-A克隆。从每匹马的所有克隆中,分别随机挑取鉴定为阳性重组质粒的21~23个克隆用于测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匹试验马匹各自具有3~5个等位基因,由于MHC-I分子等位基因表达的共显性特征,可以推测马的基因组内可能存在2~3个基因座对应于这些等位基因,这与国外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另外,不同马匹PBMC表达的MHC-I类分子的差别水平不一致。除了6号与7号和10号马之间MHC-I类分子的差异较大,无相同或高度相近的经典MHC-I类分子序列外,各马匹间均表达具有1个或1个以上的相同或高度同源的对应经典的MHC-I类分子的mRNA。以上研究结果既可作为正在开展的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基础性、支持性数据,又可进一步丰富国内马的经典MHC-I分子多态性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6.
鸡IL—15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有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鸡脾淋巴细胞中克隆得到了白细胞介素-15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已发表的鸡白细胞介素-15基因完全一致,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牛的最接近,同源性分别为46%和31%,与哺乳动物白细胞介素-15序列类似,有4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同时本研究也用此方法对鸡脾脏、法氏囊、胸腺、哈德氏腺和盲肠扁桃体等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中鸡白细胞介素-15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器官的淋巴细胞均表达mRNA。在实验还用有丝分裂原ConA对鸡脾淋巴细胞进行活化,观察活化的淋巴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5mRNA的情况,结果发现白细胞介素-15mRNA在活化的脾淋巴细胞中表达量升高。  相似文献   
77.
本试验以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鸡胚尿囊液经差速离心,庶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NDV为包被抗原,以纯化的鸡IgG、IgM及IgA免疫,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鸡IgG、IgM及IgA,分别建立了检测DNV特异性IgG、IgM、IgA的间接ELISA方法,抗原最适包被量为1.34μg/孔。酶标兔抗鸡IgG、IgM、IgA的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400,1:400,1:100,血清样品检测IgG时,最适工作浓度为1:400,检测IgM时为1:50。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快,快速简便等优点,适合于对各类新城疫特异性抗体的动态监测和大批检测,同时也为城疫免疫要理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78.
应用鸡胚连续传代的第5(P5)和115代(P11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中国分离株CK/CH/LDL/97Ⅰ进行动物实验,评价两个不同代次毒对SPF雏鸡的致病性、病毒在机体内复制动态以及病毒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变化。结果显示,P5接种的鸡群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10%;P115接种的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表明,P115较P5毒力明显减弱。病毒复制动态检测结果显示,P5和P115均能在鸡的上呼吸道中复制,但P5接种的鸡群上呼吸道带毒时间为15d左右;P115接种的鸡群上呼吸道带毒时间为9d左右。抗体检测发现,P5与P115均能刺激机体产生血清抗体,SPF鸡对P5与P115感染均能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说明致弱毒P115仍然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P115代病毒可作为IBV疫苗研制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79.
用昆虫杆状病毒青海比试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核心蛋白和P26蛋白,作为免疫琼脂双扩散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对76份已知马传贫非特异性血清进行检查,同时与市售AGID和ELISA试剂盒作比较。  相似文献   
8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21世纪新发现的一种人类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聚集性,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窘促。SAPS的流行给我国及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极其严重,世界各国积极组织力量,在采取综合防治和控制措施的同时,开展了有关病原学、疫苗学、药物及生物制剂等多方面相关的研究。目前,已取得很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