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林业   305篇
农学   266篇
基础科学   243篇
  191篇
综合类   1641篇
农作物   152篇
水产渔业   361篇
畜牧兽医   1165篇
园艺   343篇
植物保护   18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植物沙障不同种植模式对川西北沙地的恢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沙障被广泛地应用于沙化治理中,但是生物沙障不同种植模式下对沙化治理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复合草本在高寒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研究较为缺乏。为了明确混合草本沙障不同种植模式对高寒沙地治理效应,选择川西北沙地作为典型高寒半湿润沙地,利用燕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作为混合草本沙障,自2014年利用行播、带播、撒播种植模式恢复高寒半湿润沙地4年,于2014年测定一年生燕麦生长状况,调查4年后地表植物群落盖度和多样性特征,并且测定土壤水分、容重、含水量、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等指标,分析复合草本不同种植模式对高寒沙地恢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草本带播和撒播模式对高寒沙地恢复效果明显。一年生燕麦后期从生态系统中消失,多年生草本适应性良好。带播和撒播种植模式显著增加了地上植物盖度、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带播和撒播模式也显著减小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含量。在高寒沙化复合草本种植恢复过程中,建议将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作为衡量土壤性质变化的指标。综合地表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建议以混合草本带播和撒播种植模式作为高寒沙化治理的主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92.
配制核黄素含量分别为0.54、2.32、4.08、5.78、9.28和19.35 mg/kg的6种纯化饲料,投喂初始均重为(11.21±0.16)g的草鱼幼鱼8周,通过研究核黄素对其生长性能、肝胰脏中D-氨基酸氧化酶(D-AAO)与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及体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0.54和2.32 mg/kg组草鱼幼鱼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核黄素含量的增加,草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肝胰脏中D-AAO及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当饲料中核黄素含量为5.78 mg/kg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大值;5.78 mg/kg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0.54 mg/kg组(P0.05),但饲料中核黄素含量对脏体比、肥满度及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折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为5.54 mg/kg;肝胰脏中D-AAO活力达到最佳时对饲料中核黄素的需要量为5.99 mg/kg。  相似文献   
993.
以C型产气荚膜梭菌中PCR扩增出β1毒素基因,构建了表达质粒p GEXKG-β1,将构建的KG-β1转化受体菌BL21(DE3),得到重组菌株BL21/KG-β1。对重组菌株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了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以高效表达毒素蛋白。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评价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安全性,指导其在甘蓝上规范使用,2014年在山东烟台、江苏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苯氧威在甘蓝、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6~1.9d和1.9~2.3d;苯氧威有效成分剂量为90g·hm~(-2),分别分2次和3次喷施,最后一次施药后3、7、14、21d的甘蓝和土壤中均未检出苯氧威(0.02mg·kg~(-1)),因此建议苯氧威在甘蓝上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d。  相似文献   
995.
以生产常规配方为对照,以30%,50%的紫茎泽兰替代常规配方中的棉子壳、玉米芯等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结果表明,黄背木耳的产量较常规配方显著提高,可以作为利用紫茎泽兰栽培食用菌的候选品种;但其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降低,可能导致黄背木耳生产的周期延长,降低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96.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的一种严重的接触性传染病.在寒冷的冬季和气温较低的初春猪极易患此病,且传染迅速,死亡率高,对养猪业威胁很大.因此,冬季养猪要重视对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制.  相似文献   
997.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奶牛是布鲁氏菌病最易感的动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奶牛业在全国各地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市大力发展以奶牛产业为龙头的牧业经济,奶牛跨省调运数量日益增加,使原来在牧区流行的布鲁氏菌病在我市也有病例发生,并且有些地方已有人感染此病的病例发生.下面将我市奶牛场在布病防治和净化方面的一些经验和采取的措施概括如下,供广大同行及奶牛场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肉类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肉鸡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家禽,在肉鸡饲养中,规范饲养过程管理和疫病预防,不仅能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而且能保证肉质的鲜美、健康,满足人们食用需要。实际养殖中,饲养管理和疫病预防是环环相扣的两个环节,从本质上讲,疫病预防是肉鸡养殖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进行养殖管理能降低肉鸡发生疫病的概率。本文就肉鸡饲养管理及疫病预防策略展开分析。1 肉鸡饲养管理的要点如何提升肉鸡饲养管理质量是养殖户  相似文献   
999.
采用EST-SSR分子标记对来自四川、西藏、青海的24份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17条引物共检测到10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每条引物5~8个;平均多态性位点6个,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93%;遗传距离变幅范围0.188~0.675,平均值0.486,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值在0.240~0.470变化,平均值为0.381,这揭示了供试的中华羊茅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等相关性较低,其中I-2-23-7和I-14-1-1野生材料表现出了独特的遗传特性,与其他供试材料间均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通过地理海拔的分析,发现分布于中度海拔(3 000-3500m)的中华羊茅种质具有最高的Nei’s基因多样性(0.304 3)和香农多样性(0.462 2),遗传变异较高。本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中华羊茅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对植物群落的演替起着决定作用,探讨灌丛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可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鄂尔多斯高原天然分布的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与油蒿(Artemisia ordosica)过渡区的不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选择本氏针茅向油蒿群落过渡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植物群落,采用环刀法采集土壤样品,分析6个不同群落0-5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氏针茅向油蒿群落过渡的过程中,1)0-50cm土层土壤质地发生显著变化(P0.05),由砂质壤土变为砂土,土壤砂粒含量由阶段Ⅰ的77.5%上升到阶段Ⅵ的89.2%,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分别由阶段Ⅰ的0.59%和21.9%下降到阶段Ⅵ的0.21%和10.6%;表层土壤含水量由阶段Ⅰ的6%下降到阶段Ⅵ的4%,土壤容重由阶段Ⅰ的1.58g·m~(-3)上升到阶段Ⅵ的1.77g·m~(-3);2)土壤全氮、全碳、全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0-5cm表层土壤的全氮、全碳、全磷分别从阶段I的0.08%、0.77%、0.41%下降到阶段Ⅳ的0.03%、0.25%、0.23%,土壤全钾整体上波动较大。3)土壤表层肥力下降,质量降低,水分含量降低,限制了浅根系草本植物的生长,有利于深根系的半灌木植物油蒿的入侵。在鄂尔多斯高原灌丛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中,应注重提高表层土壤质量,促进灌丛化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