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长温度及其污染纯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晚疫病病原菌可耐最高温度43℃,4℃情况下菌丝仍可以生长,孢子囊在8h后所有的孢子释放完毕,同时提出了病原菌污染后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32.
以番茄品种"14637"种子为试材,采用0.8%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种子12 h,然后分别在叶、花、茎、果实、种子等方面对M1和M2世代群体单株进行表型变异观察,同时利用20对SSR引物对M2代典型变异株系进行分析鉴定,构建番茄突变体库,以期为获得番茄新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M1代群体发生了一些变异,如植株矮化、叶色变异、花朵畸形、茎细弱、果实畸形等,但表型变异现象不明显;M2代番茄群落筛选共发现65种变异类型,189株变异植株,突变率为12.89%,其中获得的有益突变类型有8种;对M3代中13个典型变异植株进行基因组水平的变异检测,通过SSR引物分析,发现13种突变体均发生了DNA水平上的变异。该研究初步构建了含有189株M2代植株、65种表型变异的番茄突变体库。  相似文献   
33.
番茄溃疡病俗称"鸡眼斑",目前对黑龙江省番茄生产危害逐年加重,掌握和了解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是确保番茄丰产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以Cf-10和Cf-16基因对东北三省分离鉴定的8个番茄叶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的抗性进行了评价,表明Cf-10和Cf-16基因对分化出的生理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分别对07881×08HN30(含Cf-10)和07880×08HN34(含Cf-16)构建的F1、F2代分离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对F2群体进行了SSR标记。遗传分析表明,08HN30和08HN34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从34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个与Cf-10基因连锁的标记LEtaa001和LEaat003,遗传距离分别为9.7和22.9 cM;1个与Cf-16基因连锁的标记Tom144-145,遗传距离为10.4 cM。上述研究结果为抗源基因在番茄抗叶霉病育种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精细定位Cf-10和Cf-16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东农724 是以09546 为母本,以0961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番茄一代杂种,生育期110~113 d( 天)。叶片稀疏、竖立,节间长,长势强,耐弱光、低温,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ToMV、枯萎病和黄萎病,大果型,单果质量220~250 g,成熟果粉红色,果面光滑美观,硬度0.54 kg·cm-2,不裂果,耐贮运。丰产性好,保护地栽培每667 m2 产量11 000~15 000 kg,适合全国各地保护地秋冬茬和冬春茬抢早栽培。  相似文献   
36.
以番茄为试材,只利用1次PCR反应体系,同时对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yellow leaf curl virus)的Ty-1、Ty-2基因、番茄根结线虫病(Root-knot nematode)的Mi基因和番茄叶霉病(Leaf mold)的Cf-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扩增的特异性片段和单引物扩增的片段吻合,即对与Ty-1基因、Ty-2基因、Mi基因和Cf-5基因紧密连锁的片段特异性扩增,所获得的片段大小分别是395、900、750和960 bp.经TaqI酶切后所获得的特异性片段大小与前人试验所得大小基本相同,初步证明了四重PCR检测的准确性.该体系可对Ty-1、Ty-2、Mi和Cf-5 4个抗病基因进行同时筛选,在苗期辅助选择.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时间、人力、物力,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综述了近年来番茄白粉病原菌鉴定、病害防治、抗病基因发掘、抗病机制以及番茄抗病育种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番茄抗白粉病研究面临的问题、研究的热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番茄果实性状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5份番茄品种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包括单果质量、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心室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在内的8个果实性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我国番茄优良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115份材料中筛选出78份果实性状良好的材料,其中0.9分以上优良材料7份,为16603、16584、16585、16590、16605、16612、16701。通过聚类分析,将115份材料分成3个亚族,筛选出适合鲜食的樱桃番茄材料5个:16653、16669、16667、16668、16652。长果型耐贮运番茄6个:16726、16725、16730、16728、16729、16735。主成分法和聚类分析法可以缩小亲本选配的范围和难度,有利于筛选优良亲本,增加育种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39.
以番茄抗病材料CLN32120a-23(含ty-5基因)和感病材料Moneymaker(不含抗病基因)为试材,通过杂交、自交获得的F1、F2代,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了1个与抗病性状共分离的共显性SSR标记。结果表明:该标记在CLN32120a-23中可以扩增出550bp的条带,在Moneymaker中可以扩增出780bp的条带,在F1中可以扩增出上述2条条带,标记结果与田间鉴定基本一致,证明该标记能够区分抗病材料、感病材料及杂合抗病材料,是与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ty-5紧密连锁的共显性标记。对27份番茄材料进行检测,鉴定出有15份材料基因型为ty-5/ty-5,分子标记检测与田间检测结果吻合率达80%。该标记可用于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ty-5基因的PCR快速检测,同时为ty-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黑龙江省番茄白粉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东北农业大学日光温室中的番茄白粉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及分析,明确了该白粉病的病原种类及其分类地位。根据分生孢子的显微形态观察初步确定为新番茄粉孢菌(Oidiumneolycopersici L. Kiss)。进一步根据真菌rDNA-ITS序列检测分析后发现该病原菌与新番茄粉孢菌(O. neolycopersici)的相似性为100%,并对与其相似性较高的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本试验研究的白粉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白粉菌相似性不高,这可能是由于哈尔滨地区白粉菌自身小种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