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5年来以贯彻江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为契机 ,在全国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蓬勃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 5万km2 。标志着我国在认识、把握和运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的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 ,开始从毁林毁草扩大农耕到退耕还林还草、以粮为纲到以粮换林换草的重大转变。重新学习江总书记的重要批示 ,更加深化了我们对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坚定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决心和信心。要有效治理生态环境 ,加快再造秀美川的关键是 :领导重视、尽快转变生产方式、制订和实施科学的规划、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和机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规划、强化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全体代表: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是一次重要会议.我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工作在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战线,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作出积极贡献的森林医生们,表示亲切的问候.近年来,我国的林业建设稳步发展,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林业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3.
14.
3、中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绿色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2008年全国绿色有机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实物总量与1997年相比,分别增长了6.8倍、13.3倍.其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自1997年以来,以年均24.7%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姜春云副总理给中国经济林协会成立大会的贺信林业部转中国经济林协会成立大会欣闻中国经济林协会成立,谨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并通过大会向为我国经济林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致以亲切问候!经济林是我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一、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椴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造成养菌期间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28~31日,林业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向大会致信祝贺,现全文刊登于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对进口商品的配额逐步放开甚至取消,国外的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将大量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动植物疫情异常严重,给一些国家的经济、贸易甚至政治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势下,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也是我国最紧迫的民生问题之一.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并使之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既是我国13亿人口食品安全和营养改善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华农耕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20.
相较世界发达国家,中国的工业文明不仅来得迟,而且在牺牲生态和环境方面,又基本重蹈了西方的覆辙。代价之沉重,教训之深刻,令所有关注这一历史进程的人都嗟叹不已。原因在哪里?出路在哪里?人与自然究竟应该如何相处?多年来,人们都在思考。前不久,由第十四、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姜春云主编的《偿还生态欠债》一书问世。这本长达32万字的宏篇巨著,第一次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系统地对我国工业文明的进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集中地体现了我国多年来在保护生态和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其权威性、科学性、创新性不言而喻。姜春云同志振聋发聩地指出:我国生态和环境现状“形势严峻,令人忧虑;生态赤字,触目惊心;偿还欠债,刻不容缓。”本文是姜春云同志为该书亲自撰写的“前言”(标题为编者所加),现刊载出来,以飨读者。本刊还将在第二期上对该书进行较为详尽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