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2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中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产权具有激励和再分配的功能,这两项功能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中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的变革,始终体现着效率与公平的取舍,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公平”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而造成中国集体林业的产权绩效低下。产权模糊、产权不稳、产权残缺和产权分散是中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思路:一是针对林业产权特点,强化产权功能;二是完善林业法律体系,规范政府行为;三是落实林业经营权,推进使用权再次流转。  相似文献   
22.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亿万农民真正关心的问题。实现农户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的条件 是,清除土地使用上的“大锅饭”思想,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3.
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结构耦合发展模式及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吴起县资源特征、农村经济现状,提出了丘原(涧)生态农业、丘陵沟壑林草恢复和梁峁川农果加工经营等3种最佳的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根据耦合原则,并通过线性规划,合理利用各种结构要素在系统内相互的耦合作用,得到耦合发展的最佳农业生产结构;通过农业生态经济结构耦合,协调产业和资源(量)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问题。  相似文献   
24.
退耕还林工程所面临的是一个由二元结构所衍生出的矛盾和问题,即如何解决不同地区和产业因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产生的对同一土地(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之间需求弹性和效用函数的错位。问题的核心是协调发达的现代部门对森林的多样化需求与欠发达的传统部门对生存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退耕还林的政策投入仅是该工程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为此,应加大事后介入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长远效果。  相似文献   
25.
论产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产业化生态经济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环境问题的产业成因,指出产业体系不完善是造成现实环境问题的内在原因,全面推行产业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有关环境保护的产业化建议  相似文献   
26.
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申山  姜志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326-1327,1339
针对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在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原则、补偿对象和补偿收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土地征收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框架,并提出了改革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相关建议,即:扩充我国土地征收补偿范围;明确界定土地收益分配主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采用完全的补偿原则,让广大被征地农民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27.
科技进步在保障粮食安全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粮食科技发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未来粮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为确保21世纪中国人口高峰期到来之际的粮食安全提供科技储备,战略重点是力争在粮食科技的若干重大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为此提出了实施国家粮食安全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运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建立新型粮食科技推广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我国森林碳汇市场构建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研究森林碳汇服务物理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应该建立与之相应的市场化机制, 并从供求双方、价格机制、交易成本和政府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森林碳汇市场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农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资源与环境矛盾,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界先后提出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概念.在比较分析两者提出的历史背景、概念、特征和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两者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模式上有交叉重叠,但两者的侧重点和地位不同;提出循环农业为生态农业的高级阶段,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循环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