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林业   307篇
农学   255篇
基础科学   245篇
  182篇
综合类   1534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343篇
畜牧兽医   967篇
园艺   341篇
植物保护   17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A4”为材料,研究以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EBR)、水杨酸(SA)和乙烯(ET)组合的外源复合激素和3个连续诱导时间(5、7、10 d)为变量,通过测定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抗氧化酶活性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变化,分析外源复合激素及连续诱导时间对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连续诱导时间处理均可提高匍匐翦股颖的抗病性,其中ET+EBR组合连续诱导处理7 d的病情指数最低,为13.3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此时防治效果为40.51%;另外,此组合诱导处理后,匍匐翦股颖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130.53%、197.40%和101.66%;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316.26%、41.95%和80.34%;脱氧抗坏血酸(AsA)、氧化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脱氧抗坏血酸/氧化型抗坏血酸(AsA/DHA)、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G)也均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表明EBR、SA和ET三种物质组成的复合外源物可以诱导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其中ET+EBR组合连续诱导处理7 d的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为新型复合诱导抗病剂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22.
为研究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新方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试验选取黄连、乌梅、白术等中药制成黄连组方口服液,检测其对大肠杆菌O78的抑制作用与临床疗效。体外试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口服液抑菌效果;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口服液对细菌死亡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口服液对菌体形态与结构的影响;临床试验检测口服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口服液对大肠杆菌的MIC为62.5 mg/mL,MBC为250 mg/mL;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口服液组大肠杆菌的死亡率为74.1%,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死亡率为37.2%;扫描电镜下可见口服液处理组的菌体溢缩、断裂,形成许多残体;透射电镜下可见菌体变形,质壁分离现象。临床疗效显示,黄连组方治愈率为86.67%,而西药组治愈率为63.33%;空白对照组和西药组脾脏指数与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 < 0.01),空白对照组、西药组、黄连组方高剂量组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1),模型组的胸腺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 < 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连组方可使菌体发生变形、溢缩断裂、质壁分离等变化达到杀菌效果,并可通过提高动物体免疫力来防治雏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923.
924.
本文旨在分析南方主栽李品种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为李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8个李品种基本的品质性状(重量、大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营养品质总酚、花青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8个李品种的果实重量、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成熟李主要的可溶性糖。李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其它有机酸包括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不同品种间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苹果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对8个李品种果实的19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PCI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包含了原来信息的32.07 %和24.93 %,结果表明,果皮的色泽、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8个品种中芙蓉李的总酚、花青苷、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可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李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925.
为提高梨急性花枯病药剂防治效果,以‘浙梨6号’为对象,选择6种药剂进行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梨急性花枯病发病率影响和防治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以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对急性花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对‘浙梨6号’花序发病率、花朵发病率分别控制在74.44%和28.45%,防治效果达到54.16%,极显著高于其余供试药剂,且花序、花朵坐果率较对照提高65.09%、66.32%;50%苯甲.吡唑酯乳油、40%唑醚.咪鲜胺水乳剂防效次之,但花序、花朵坐果率亦较对照显著提高,三者可作为防治梨急性花枯病交替主选药剂。  相似文献   
926.
采用低活性矿渣代替部分砂作为内养护材料,研究不同掺量的低活性矿渣对低水灰比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及内养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内部相对湿度测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低活性矿渣减缩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活性矿渣对砂浆早期影响大,抗压强度及界面区强度在低活性矿渣释水后均出现下降;砂浆后期强度在低活性矿渣火山灰效应和内养护效应的叠加作用下迅速增长并超过对照组,15%低活性矿渣掺量的砂浆7~28 d强度增长率可达71.5%;低活性矿渣具有良好的吸水释水性能,能有效弥补砂浆的内部相对湿度损失,减小自收缩产生的原动力;低活性矿渣与界面区水化产物紧密搭接,显著改善了砂浆的界面区结构。  相似文献   
927.
研究了常温(20℃)和冷藏(0℃)条件下1-MCP处理对岳帅苹果采后贮藏品质及乙烯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l/L 1-MCP处理能强烈抑制岳帅苹果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延迟乙烯高峰的出现时间、降低乙烯峰值,保持果实硬度,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能较好保持果实的外观颜色和风味。常温下(20℃)1-MCP处理果实货架期比对照延长2~3倍。冷藏条件下(0℃)对照果实仅能贮藏120 d左右,而1-MCP处理果实贮藏期在180 d以上。  相似文献   
928.
为了准确地了解内燃机的功率,常需要进行台架试验,费时、费力.为此,研究了无负荷测功的原理和实际试验,设计了测试系统,利用计算机对380和3110型柴油机进行了无负荷测功,并与台架试验相比较,为内燃机无负荷测功以及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929.
大青杨9个地理种源生长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个不同产地的大青杨进行了苗期生长量测定,经方差分析,地径与苗高生长量均呈显著差异,3年间的地径、苗高间的净生长并不呈相关关系。经遗传力估算,试验点的优劣对大青杨第1年生长有较大影响,第2、3年生长遗传性非常稳定。通过本试验为东北各造林区选用适用种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0.
在西北内陆干旱区干旱少雨,探寻高产节水的草地群落以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通过2 a(2019和2020年)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4种水分调控梯度(充分灌溉W0,75%~85%的田间持水量(FC);轻度亏水W1,65%~75%FC;中度亏水W2,55%~65%FC;重度亏水W3,45%~55%FC)和3种豆禾混播组合(紫花苜蓿+无芒雀麦,A1;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A2;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草地早熟禾,A3)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调控与混播组合对混播草地组分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混播草地功能稳定性(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和种间相容性,水分调控与混播组合的交互效应对草地的组分稳定性、功能稳定性和种间相容性均无显著影响。综合评价得出,轻度水分亏缺条件下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处理的加权关联度最高,综合排名最优,是西北内陆干旱区适宜的豆禾混播组合与灌水管理模式,该研究可为当地人工草地高效节水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