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4篇
  9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蜱是多种病原体的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近年来由蜱体内新发现了多种潜在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因此对蜱所携带病原的早期识别和建立相应的检测与防范措施尤为重要。对辽宁省部分地区采集的长角血蜱样本进行宏转录组测序,发现其中存在一种新的黄病毒科病毒成员,是潜在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为建立针对该病毒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选择其糖蛋白VP1基因进行引物探针设计,通过对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方程为y=-3.4436x+33.063,相关系数(R2)为0.9999;此方法可检出最低拷贝数为2.5×10copies·μL-1,与普通PCR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4倍,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其他相近病毒的阳性质粒进行反应均无扩增,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实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均低于0.5%,重复性良好;对不同浓度质粒在不同时间进行反应,CT值无显著变化,稳定性良好。采用本方法对2020及2021年采集于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18个地区540头蜱进行检测,发现阳性样本数为234头,阳性率为43.3%。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微生物降解褐煤产生的黄腐酸(FA)对大豆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以期揭示FA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结果表明:适宜浓度FA可以提高大豆萌发率,显著增加种子POD、CAT及SOD的活性.FA浓度为100 mg·kg-1时,CAT、SOD活性分别提高32.15%、24.5%;FA浓度为200 mg·kg-1时,大豆萌发率比对照提高34.6%,并且POD活性增加19.92%.而高浓度的黄腐酸对大豆萌发及抗氧化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FA表现出类似生长调节剂的性质,适宜浓度的黄腐酸能提高大豆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对种子萌发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养殖惠民政策实施、饲料生产量提升、养殖技术大范围普及、销售渠道扩宽等,使养殖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牛的养殖过程中,巴氏杆菌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大,其也被称为出血性败血症。巴氏杆菌病,不仅会降低牛的产出效率,还会影响牛的健康生长,从而为养殖户带来较多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针对巴氏杆菌病进行合理的诊断操作,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保障提高牛的健康概率,进而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以巴氏杆菌病为例,探讨在养殖过程中如何进行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94.
姜峰 《科学养鱼》2006,(9):59-59
今年在苏北的兴化地区7月份大量暴发出血病,来势快,死亡率高。兴化地区主要以鳊、草、鲫混养为主,发病的塘口每天有几十条到几百条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现把该病的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仅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等。二、症状:初期,病鱼的颌部  相似文献   
95.
为解决杜梨组培苗生根率低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杜梨组培苗为试材,通过不定根诱导、不定根生长培养和试管苗驯化移栽环节,筛选出最适杜梨组培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和炼苗方式。结果表明:1)健壮组培苗在添加了1.0 mg/L吲哚乙酸(IAA)和1.0 mg/L萘乙酸(NAA)的NN69(Nitsch & Nitsch Medium)培养基中暗培养7 d后进行不定根诱导,再转接至无生长素类物质的相同培养基中光照培养,组培苗生根率达96%;2)生根组培苗闭瓶炼苗和水培炼苗3周后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综上所述,前期“高浓度生长素和黑暗培养”和后期“无激素和光照培养”的“两步生根法”适宜杜梨组培苗的生根诱导。杜梨组培苗生根技术的优化,为杜梨无性系砧木的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
以不同退耕年限林地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及可蚀性因子( K)测定与分析,探讨东北典型黑土区退耕还林过程中表层土壤可蚀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0.25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团聚体比例)、粒径>1.0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平均质量直径逐渐增大,团聚体破坏率、平均质量比表面积和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逐渐降低,且在前11 a内变化最显著,退耕36 a后呈不明显波动。退耕还林过程中,表层土壤团聚度逐渐增强,土壤可蚀性降低。退耕36 a后,土壤抗侵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并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比表面积、分形维数、平均质量直径和粒径>0.25、>1.0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均与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呈显著相关( p<0.05);其中,水稳性团聚体粒径>1.0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比粒径>0.25 mm团聚体质量分数与K值的相关性更为密切(p<0.01),是反映黑土土壤可蚀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7.
基于清单分析的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清单分析方法,估算了江苏省总体的及其13个城市的农田化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以及农村生活等5类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排放总量、排放浓度及其贡献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江苏省在1990 ~2009年间农业面源污染变化程度及各市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COD、TN和TP的排放总量从1990年的6420、54.29和4.78万t增加到2009年的96.88、72.87和8.33万t,排放浓度从1990年的20.978、17.740和1.560 mg·L-1增加到31.654、23.810和2.721mg·L-1.2009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农业面源污染差异较大,COD、TN、TP的排放总量分别在2.459 ~ 17.263、1.619~14.403、0.177~ 1.757万t,排放浓度分别在11.261 ~ 105.597、6.135 ~ 90.005、0.813 ~ 9.239 mg·L-1.农业面源污染COD和TP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而TN的主要来源是农田化肥.  相似文献   
98.
为提高具有诱导植物抵御逆境等多种生理功能的冠菌素的产量,基于传统分批发酵法建立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glycinea Z2-6间歇式流加补料发酵方式,并对补料方法中的起始补料时间、补料体积和补料中的合成前体L-异亮氨酸含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间歇式流加补料发酵方式,于接种后第8天开始每隔24 h补加新鲜GC培养基(含0.75 g/L的L-异亮氨酸和0.3 g/L的丙酮酸钠)1次,每次补料体积占发酵液总体积的2.0%时,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Z2-6的冠菌素产量最大,达241.5 mg/L,较传统分批发酵方式下的产量(152.5 mg/L)提高了58.4%,合成速率达到20.1 mg·L~(-1)·d~(-1)。表明此种补料发酵方式既可以使细菌高效、持续地利用营养物质,又可解除产物的反馈抑制,大幅提高冠菌素产量,最终达到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99.
型胶原是肥大软骨细胞的标志物,据GenBank中收录的人、鼠、牛、猪型胶原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同源性高的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培养鹿茸软骨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梅花鹿的型胶原基因序列为877的片段,此片段全部位于编码区,与已报道的牛的型胶原基因的序列比较,同源性达到96%。共有35个碱基发生变异。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二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5%。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利用结构相似数指标对西部12个省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美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目前较美国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仍然处于不和谐的状态。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