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林业   742篇
农学   377篇
基础科学   524篇
  327篇
综合类   2943篇
农作物   352篇
水产渔业   243篇
畜牧兽医   1616篇
园艺   513篇
植物保护   22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试验旨在通过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组织抗氧化指标及肝脏、肠道组织学变化,评价大口黑鲈对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的耐受性。以初始体重为(6.20±0.01)g的大口黑鲈为靶动物,在基础饲料中依次添加0(D0组,作为对照组)、150(D150组)、300(D300组)和1 500 mg/kg(D1500组)的BHA,其中300和1 500 mg/kg分别是最高推荐剂量(150 mg/kg)的2和10倍,进行为期10周的饲喂试验。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4组中以D150组的生长性能最好,其余各组的终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摄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D150和D300组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和D1500组(P0.05)。D1500组血浆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D150、D300组无显著差异(P0.05)。D150和D300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D1500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1 500 mg/kg BHA可以显著提高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P0.05);饲料中添加150、300、1 500 mg/kg BHA均显著降低了血浆、心脏和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对照、D150和D1500组大口黑鲈的肝脏、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D150和D1500组的损伤相对较少。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50 mg/kg BHA对大口黑鲈具有一定的脂肪代谢促进作用和抗氧化保护功能,且对大口黑鲈是安全的,安全系数为10倍。  相似文献   
992.
姚喜喜  吴建平  刘婷  陈昊  吴宁  岳燕 《草业科学》2016,33(2):299-304
本研究旨在探讨向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牛至精油对日粮温度、荷斯坦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蹄病发生率的影响。选择72头健康荷斯坦奶牛,根据生产性能、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原则进行配对试验设计分为试验组[产奶量(29.88±8.55)kg·d-1,TMR中添加牛至精油]和对照组[产奶量(29.15±7.07)kg·d-1,TMR中未添加牛至精油],每组36头牛。试验组奶牛按每天每头0.028 kg添加牛至精油。结果表明,在6月份17:00,7月份13:00、17:00,8月份13:00、17:00试验组TMR日粮温度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月份试验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7、8月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7、8、9月份试验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牛至精油可降低TMR温度、改善适口性、提高新鲜度;同时还可增加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产奶量,尤其当奶牛处于北方夏季高温天气下,这一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3.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DNA保守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新兴技术。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禾本科牧草matK和rbc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4对通用引物,建立并优化了针对禾本科7个主要牧草属8种牧草11个样品[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玉米(Zea mays)、针茅(Stipa capillata)、"贝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Plxie)、"凯帝莎"多年生黑麦草(L.perenne‘Caddieshack’)、甘肃羊茅(Festuca kansuensis)、"百琪"紫羊茅(F.rubra‘Bargena’)、"梦神"紫羊茅(F.rubra‘Maxima’)、"百胜"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Barvictor’)、"钻石"草地早熟禾(P.pratensis‘Diamond’)和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的目的片段的扩增条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经分别比对,筛选出8种牧草的4个标记位点5’端和3’端保守序列。对各标记位点保守区内的核苷酸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matK1、matK2、matK3分别有6个单倍型(H1~A、H1~B、H1~C、H1~D、H1~E和H1~F)、7个单倍型(H2~A、H2~B、H2~C、H2~D、H2~E、H2~F和H2~G)和3个单倍型(H3~A、H3~B和H3~C),rbcL基因有5个单倍型(H4~A、H4~B、H4~C、H4~D和H4~E)。根据matK(matK1、matK2、matK3)和rbcL基因筛选的4个标记位点为8种牧草建立了相对应的特异DNA识别码。本研究可为混合禾本科牧草饲料中的高粱属、玉蜀黍属、芨芨草属、针茅属、黑麦草属、羊茅属和早熟禾属的8种牧草准确识别提供分子水平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内蒙古包头地处北纬40~41o,平均海拔1067.2米,冬季高寒阴湿,最低温度在零下20~30℃,果类菜种植少。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北方高寒地区冬季种植结构,包头农科院积极开展对不同结构日光温室的试验示范,并通过多次在不同结构日光温室种植辣椒,研究出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并推广。  相似文献   
995.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50年来黄河首曲流域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弱化.分析了黄河首曲流域气候、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结果表明:造成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流域草地与湿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控制放牧、防止滥采乱挖、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是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介绍了荔枝、龙眼上重要蚧虫垫囊绿绵蜡蚧Chloropulvinaria psidii(Maskell)在广东的发生为害情况、生物学特性。此外,对几种杀虫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97.
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环境效益及评价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技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阐明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中尺度气象效应、区域性气候效应、降盐改土效应、海堤林带的固土护堤效应和沿海农田林网的抗灾保产效应。  相似文献   
998.
国外沿海防护林生态及其效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最近10年来国外沿海防护林生态和生态效益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森林生理生态特征、生物量及枯枝落叶研究;林木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对森林生长的影响,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危害;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及其对其它各业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森林经营对土壤和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晋西旱塬地渗水地膜覆盖玉米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位于晋西南黄土残塬沟壑区的隰县旱地进行了渗水地膜覆盖玉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地膜覆盖比较,渗水地膜覆盖玉米增产38.3%,增产效果显著;玉米生育期0-100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天然降水的水分粮食生产效率达到23.25kg.mm^-1.hm^-2;当气温在35℃以下时,渗水地膜与常规微膜具有相同的增温效果,当气温在35℃以上时,渗水地膜下的增温速度明显减慢,玉米生育期株高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0.25~0.60kgy的~(60)Co-射线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卵和蛹进行了辐照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孵化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0.60kGy辐照后,卵不孵率和幼虫死亡率达93.64%。前期蛹比4~5天龄的蛹对γ-射线敏感。经0.50kGy辐照后,供试的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