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林业   416篇
农学   233篇
基础科学   308篇
  228篇
综合类   1826篇
农作物   264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718篇
园艺   269篇
植物保护   17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讨冷季能量补饲对牦牛生产性能、肉品质和瘤胃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0头((269.75±35.46) kg)2岁大通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低、中、高3个综合净能水平(5.51 MJ·kg-1,6.22 MJ·kg-1,6.94 MJ·kg-1)日粮,经15 d预饲期和90 d正试期后屠宰,测定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高能量组牦牛试验末重、干物质采食量、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中、低能量组(P<0.05),瘤胃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显著高于中、低能量组(P<0.05);高能量组牦牛肉色L*值显著低于中、低能量组(P<0.05);高能量组牦牛瘤胃细菌Chao1和ACE指数显著低于中、低能量组,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中、低能量组,理研菌科RC9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中、低能量组(P<0.05)。综上,冷季饲喂高能量(6.94 MJ·kg-1  相似文献   
102.
为分析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与多年生禾草混播3年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含量特征,筛选出修复效果最好的混播比例,本研究采用比色和氯仿熏蒸的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以藏沙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hum)不同比例混播为处理,分别为T1(4∶1∶2),T2(4∶2∶1)和T3(5∶1∶1),同时以未修复沙化草地为对照(CK),并与天然草地(NG)作比较。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比例混播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以T3处理的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呈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有效磷、碱解氮和含水量呈正相关。因此,灌草混播时,适当增加灌木的占比有利于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3.
采用体外定量法检测20株鸭源鸡杆菌的被膜形成能力,并对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1株鸭源鸡杆菌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质、营养条件)下产生生物被膜(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鸭源鸡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形成被膜的能力,其中3株被膜形成能力中等,2株形成能力较强;鸭源鸡杆菌在银染法、试管法和微量板定量检测法中形成BF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是24、60、24h。其生长周期为8h开始起始黏附、20h大量黏附阶段、24h时形成了完整的生物被膜、32h生物被膜老化散播,之后起始新一轮的被膜周期。葡萄糖、蔗糖及NaCl的加入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被膜的形成,且随着加入量增加NaCl对被膜形成抑制更显著,而低质量浓度的MgSO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F的形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物被膜内鸭源鸡杆菌聚集成团状、相互黏连形成致密的三维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城乡居民历来喜爱消费优质活鲜鸡,现场选购现场宰杀,味道好,消费放心。但随着城市卫生管理的升级和人畜共患病预防认识的提高,一些大中型城市制定了禁止活禽交易的规定,迫切要求养禽行业作出相应的调整,改活鲜鸡上市为冰鲜鸡上市,改家禽现场宰杀为工厂化屠宰。对此,笔者就大中型城市冰鲜鸡供应及其定点屠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5.
牛体外受精卵的二步法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R1aa为基础培养液,采用二步法对牛体外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完善牛体外受精卵的培养体系.实验一:对照组连续7 d均为CR1aa 50 mL/L FBS培养,处理组前3 d为CR1aa 3 mg/mLBSA培养,后4 d换为CR1aa 50 mL/L FBS.处理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卵裂率和囊胚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实验二:对照组连续7 d均为CR1aa 50 mL/L FBS培养,处理组前3 d为CR1aa培养,后4 d换为CR1aa 50 mL/L FBS.处理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囊胚率和囊胚孵化率差异不显著.实验三:对照组连续7 d均为CR1aa 50 mL/L FBS 0.1mmol/L GSH培养,处理组前3 d为CR1aa 0.1 mmol/L GSH培养,后4 d换为CR1aa 50 mL/L FBS 0.1 mmol/L GSH.处理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囊胚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囊胚孵化率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GSH与二步法培养系统结合相对于传统的一步法培养系统更适于牛体外受精卵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06.
现代养鸡业对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日益广泛。氨基酸添加剂具有促进家禽生长、提高产蛋率、节约饲料蛋白质等效果。“产蛋多”、“高料效精”是含有两种蛋氨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复合添加剂。本试验旨在探讨在本地区饲料条件下,两种添加剂对产蛋鸡的饲养效果。一、试验方法选择185日龄来航产蛋母鸡135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5只。第一组添加“产蛋多”,第二组添加“高料效精”,第三组作对照组只添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添加  相似文献   
107.
以条浒苔为研究对象,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条件,后采用均匀设计确定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条浒苔蛋白质的提取条件为pH 11.0,温度60℃,时间5h;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温度30℃,pH 5.5,时间5.5h,加酶量5.0%,纤维素酶处理后再经水提取5h,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为30.22%~35.74%。为浒苔深加工及资源化利用,测定浒苔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条浒苔蛋白质的等电点pI=3.0,在pH 7时起泡性最好,起泡性随着蛋白质溶液的浓度增加而增强,泡沫稳定性在pH 3和质量浓度2mg/ml时最好,乳化性在4mg/ml时最好,乳化稳定性在2mg/ml时最好,条浒苔蛋白质的吸油性为131.6%,60℃时溶解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8.
不同制剂中草药添加剂对猪胴体特性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报道,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提高猪日增重。而当今人们不仅关心能产出多,更关心其能否提高畜产品的品质,改善产品风味,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绿色动物食品。目前针对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此次试验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生产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生产工艺生产中草药添口剂,研究其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为开发“优质、安全、高效”的中草药多功能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王春丽  姚延兴  彭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19-10922
[目的]探讨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若干因素对萝卜(RaphanussativusL.)小孢子胚诱导及胚再生植株的影响。[方法]首先探讨不同萝卜品种的出胚能力,然后分析热激、低温预处理和培养基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最后研究胚状体再生成苗与植株继代培养情况。[结果]对22份萝卜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12份获得胚状体,3份获得再生植株,出胚材料中90%以上为杂种一代。4℃低温预处理0~3d小孢子出胚率无明显差异;培养基中加入1~2滴0.5%活性炭和一定浓度6-BA可显著促进小孢子诱导产生胚;不同萝卜品种适宜的热激温度和时间有所不同;发育正常的子叶型胚成苗率为100%;胚萌发分化早期适宜培养基为B5+2%蔗糖+1.2%琼脂,后期可逐渐将琼脂浓度降低;FCM测定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为30%,单倍体占少数,四倍体与嵌合体(二、四倍)均为30%;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人工加倍率达60%。[结论]该研究完善了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可提高单倍体获得频率,加快这一技术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步伐。  相似文献   
110.
寒地水稻鞘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鞘腐病主要危害水稻植株的剑叶鞘部位,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产生和积累。黑龙江省该病病原菌优势种为禾谷镰刀菌。本文报道了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