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5 毫秒
21.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高效的脱氮处理工艺,但其启动和运行过程困难,高效反应器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改进的上流式双层厌氧滤器开展厌氧氨氧化启动反应的试验研究。在反应器填料上分别接种反硝化污泥、厌氧污泥、混合污泥,通过模拟废水提供自养反硝化条件,并逐步提高基质浓度和水力负荷,促使菌群向厌氧氨氧化反应转变。试验发现,反硝化污泥、厌氧污泥、混合污泥均可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启动时间分别为42、54 d和45 d。以反硝化污泥为接种物的启动效果最好,启动时间较短且废水氮素去除率高,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2.2%。双层填料的反应器有效提高了厌氧氨氧化的稳定性,该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对氨氮、亚硝氮的适宜浓度负荷为270、360 mg·L~(-1),废水中COD浓度不宜超过150 mg·L~(-1),系统中存在厌氧氨氧化和甲烷化共存的效应。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解决木耳生产中的“菌林争地、菌粮争地”矛盾,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法]在500~1 600 m的中高海拔林区培育木耳,调查木耳菌棒发菌需时、耳牙发生天数、子实体生长天数、商品外观、市场效果以及生物学效率等指标.[结果]较传统栽培,林下培育产出的木耳产品具有野生木耳的口感和风味;菌糠废料直接被林地中树根究底分解利用,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且由于保湿的需要记忆出菇管理.人员的频繁出入降低了森林火险的发生概率.[结论]林下培育可节省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生物学效率达12.2%.  相似文献   
23.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太极文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太极文化传播进行研究和再认识,并提出可行性传播策略。太极文化传播依靠并助力于"一带一路"政策,在传播过程中要内外兼顾,重视太极文化在本土和海外的传播,加大宣传力度和传播广度,重视太极文化研究,使之系统化和平民化,依托多种传播平台,建立标准化国际太极拳教学,促进太极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蛇类肠道功能建立过程,采用形态测量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了出壳后3、7~10、20、30、40和50 d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大小及组织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1)小肠、大肠的湿重和长度指数40和/或50日龄组最高,3和/或7~10日龄组最低(P<0.05)。(2)小肠前段和中段的直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柱状上皮细胞长径7~10日龄组最低,此后随日龄增加(P<0.05);小肠后段直径50日龄组高于30日龄组(P<0.05),其他组织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3)大肠直径和肌层厚度50日龄组分别高于3、3和7~10日龄组(P<0.05),其他参数无日龄差异(P>0.05)。50日龄前滑鼠蛇肠道大小和多项组织学参数具有可塑性,幼蛇的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建议投喂易于消化的食物。  相似文献   
25.
微生物菌剂促进秸秆发酵产沼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了微生物菌剂不同添加量对玉米、小麦秸秆原料发酵制取沼气的效果,得出了池容10m3户用沼气池最佳投加量为300mL,该菌剂对秸秆发酵制取沼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牛场粪水施用对作物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氮素损失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麦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华北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遵循等氮量原则,设置4个氮肥处理:常规化肥(撒施,CF)、粪水化肥配施(化肥撒施,粪水浇灌,CSF)、粪水浇灌(CS)和粪水深施(CSD)。结果表明:施氮肥处理相比不施氮肥显著增加了作物产量和氮素损失。相比常规化肥处理,施用粪水处理不会降低小麦籽粒和青贮玉米产量,且施用粪水能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CSD处理的效果最好。相比CF处理,CSF和CS处理不管在小麦季还是在玉米季都会增加氨挥发量,在小麦季分别增加了5.6%和27.1%,在玉米季分别增加了7.8%和14.7%。CSD处理相比CF处理则会降低氨挥发量,小麦季和玉米季分别减少了15.3%和12.6%。不管在小麦季还是在玉米季,相比化肥处理,施用粪水都能显著降低氮淋失量;与CF处理相比,CSF、CS和CSD处理的小麦季的氮淋失量分别减少了38.5%、66.7%和35.8%,玉米季的氮淋失量分别减少了22.6%、39.2%和57.8%。研究表明,粪水深施是华北地区在保证作物产量的情况下,提高氮素利用率和降低氮素损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7.
沼气微生物菌剂在农村户用沼气推广普及中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农村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双重背景下,本文以解决户用沼气冬季产气和秸秆产沼气关键技术为切入点,阐明了日前农村户用沼气推广普及现状,分析了在推广普及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针对存在的推广普及难题,研制出了沼气微生物菌剂,解决了冬季产气难和秸秆发酵难两大难题,指出了沼气微生物菌剂的效益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食用菌生产中,菇棚温度的调控尤其夏季的降温成为最大的制约生产要素之一。设计的“大棚水温生态空调器”利用地表水的自然温度,即可实现对菇棚的降温,在山东地区的6月~8月,一般气温在33℃左右,最高温度曾达43℃,开启该设备,利用地表水资源的低温可将棚温降至23℃左右;排出的地表水通过一定压力输回到地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生态降温、保护水资源的目的,为低碳经济项目的优选设备。  相似文献   
29.
菌渣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酒糟菌渣为原料,在实验室内利用自行设计的发酵装置进行了批次发酵试验,探讨了菌渣厌氧发酵的产沼潜力及影响因素,并在农户沼气池内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菌渣经过适当处理可实现高效发酵产出沼气,原料产气率可达0.133 m3/kg干物质,产气潜力约为秸秆的一半,但菌渣产沼气具有预处理方式简便、启动迅速等优点。菌渣产沼气的最佳参数为:将菌渣和牛粪以7∶3的配比(以干物重计)制作发酵原料,发酵原料、沼液、水以5∶3∶2的比例(按重量计)混合,堆沤预处理3~5 d后,投入发酵装置,添加10%的鸡粪沼液为接种物启动发酵。菌渣用于农户沼气池发酵产气可行,气温较高的季节可满足农户日常生活所需,应用时宜采取分批进料方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