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6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0篇
  25篇
综合类   18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1.
“万木林”的生态伦理学思考——纪念建瓯万木林600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现代生态伦理学角度 ,分析建瓯万木林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渊源 ,初步评价了万木林在生态、经济及社会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并联系林业生产实际 ,指出万木林对人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保护自然、提高生态意识及有关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启迪和警示  相似文献   
92.
整治国土、维护地力、保持生态平衡是发展林业的基础。炼山是我国南方清理造林地的一种方式、然而,人们对其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不多。为客观评价炼山的生态效果,为造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从水土流失角度出发,探讨炼山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效果。一、研究方法试验地设在福建省龙溪县团结乡杉松采伐迹地,土壤系红壤,坡位为中坡,坡向是南偏东82°,林下植被以芒萁为主。试验因素为炼山、坡度及整地方式,各取两个水  相似文献   
93.
杉阔混交林混交比例确定的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Lotka Volterra种间竞争的原理确定混交比例。结果表明 :目的树种 (杉木 )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依混交树种不同而异 ,目的树种与同一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亦因立地条件而变化 ,它们的混交比例的变动系数依混交树种而异。采用这种方法得出目的树种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4.
概述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情况,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的探讨,从不合理的栽培措施、树种特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的研究动态。提出改革栽培制度、改善林分结构、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林的发展规模等对策,以实现林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5.
杉木栽培制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杉木栽培制度是栽培方式及其相应的栽培技术系列的综合体系。栽培制度是杉木林培育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亦为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杉木林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体系。建立杉木栽培制度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林地持续利用和人工林持续速生丰产,其建立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文中还分析了现行栽培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96.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29 a不同密度杉木林分内,对不同林下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梯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下植物的平均高、总覆盖度和生物量均随杉木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林下植物对土壤水分和孔隙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0~20 cm和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基本上呈现出随林下植物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并且以O~20cm尤为明显,这说明林下植物具有促进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的作用.因此,保护和恢复林下植物对杉木林地力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关于福建省树种结构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根据福建省森林资源现状、结构特点提出关于树种结构调整必要性、树种结构调整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同时着重提出杉木、马尾松、阔叶树等几个主要树种的结构调整的方向、途径以及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相似文献   
98.
羊群穿着洁白的裙子,在西部夏天绿色的频道上播出。青草包围着村庄,花儿努力地开。我的身边堆满熟悉的事物。割倒的青草,一垛一垛整齐地排列在庄子旁,一年四季都那么绿,轻易不会褪色。马车缓缓从天边驶来,轮翼沾满花香。青草和野花簇拥着,草原小学的钟声像清澈的河水漫过村庄和草尖。在白云的呵护下,裕固族少女轻声地唱着裕固歌谣,把羊群领向去年的草场。花儿努力地开。在宁静的村庄,只有花瓣打开时的声音,让我独自想到了那些再也永远无法靠近的时光。干净的白云下,耕作和放牧的人,自由地使用身体。这是大地上开放的最好的花朵…  相似文献   
99.
杉木-山苍子-作物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通过对杉木-山苍子(A)、杉木-山苍子-黄豆(B)、杉木-山苍子-烟叶(C)及对照的纯杉林土壤生物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结构、孔隙组成和水分性状等研究,结果表明:模式B、C表层土壤结构性状变差,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下降,土壤生物学活性减弱,但底层土壤熟化程度提高。为了维持幼林地土壤肥力,模式B、C应适当降低耕作强度,缩短间种年限,同时适当增加N和P肥使用量。模式A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能力,是南方林区优良的杉木混农模式。  相似文献   
100.
内蒙古后山旱农区马铃薯适宜播种密度和播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马铃薯是内蒙古后山旱农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和马铃薯加工利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旱地马铃薯适宜播种时期为5月1日左右,适宜密度为57000株/hm2左右;5月21日左右播种,水分亏缺较大,薯块含水量高,淀粉含量较低,适口性差,不利于贮运;5月11日左右播种不仅会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而且会导致各种病害,叶片死亡程度较重.适宜播种密度和播期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优化利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促进旱地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