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95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20篇
  51篇
综合类   359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65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61.
土壤健康是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基础保障,开展土壤健康评价、掌握土壤健康状况对土壤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土壤健康评价相关文献为基础数据,采用CiteSpace工具文献数量、题目、关键词、作者等信息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健康评价是一项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农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最大,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2)土壤健康概念从狭义到广义,评价指标从理化属性到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单一粮食生产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法模型从专家经验到系统建模,技术手段从常规检测到微生物组学、地信遥感等正在逐步改进和完善。(3)生物学指标、土壤多功能定量评价、客观准确的评价模型等是目前土壤健康评价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我国土壤健康评价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对国际土壤健康评价进展情况的总结梳理对我国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62.
以“辽豆15”为试材,在开花期和鼓粒期设置轻度干旱(土壤相对湿度65%±5%)和重度干旱(土壤相对湿度50%±5%)以及对照(土壤相对湿度80%±5%)处理,开展大豆干旱及复水控制试验。干旱处理持续7d、14d和21d,并在胁迫结束后进行复水,复水水平与对照处理一致。达到胁迫时间当日和复水后第7天取大豆倒三叶叶片,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干旱胁迫对以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复水后补偿效应。结果表明:开花期,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胁迫均使叶片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以及POD活性显著升高,轻度干旱胁迫使SOD活性显著升高。鼓粒期,大豆受干旱胁迫影响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但POD活性显著降低。复水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出现补偿效应,但对POD补偿效应不明显。由此可见,干旱会对大豆叶片造成过氧化伤害,主要表现在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同时复水可使大豆叶片由干旱造成的过氧化伤害得到缓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863.
试验旨在研究豆粕中掺假菜籽粕的近红外反射(NIR)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在豆粕中掺入0、5%、10%、15%、20%、25%、30%菜籽粕,每个掺杂水平30份重复样品(建模集样本20个,验证集样本10个)。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获取样品NIR光谱,使用化学计量学软件拟合建模集样品掺假比例的NIR光谱预测模型,验证集样本评价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豆粕中菜籽粕掺假比例的NIR光谱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83,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30。菜籽粕掺假比例为5%、10%、15%、20%、25%、30%的NIR光谱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93%、12.20%、2.21%、1.17%、1.72%、1.69%。研究表明,使用NIR光谱可以对豆粕中菜籽粕的掺假量实现准确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864.
本文总结了设施根域限制葡萄棚套种榆黄菇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榆黄菇培养料的配制、装袋接种、菌种选择、出菇管理、采收时间及方法、病虫害防治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套种技术的推广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5.
中国是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但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而且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狂犬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文章就狂犬病防控手段之一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和评述,着重对国内外狂犬病经典仓室模型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狂犬病的疫情趋势预测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66.
【目的】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严重抑制水稻产量品质形成,优化植株营养状态,改善能量代谢可减缓高温热害,但高温下不同施肥量对籽粒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品质及耐热性形成的影响仍未见报道,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可为水稻耐热性抗风险栽培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推广大面积较大的单季杂交籼稻品种中浙优8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盆栽的试验方法开展研究。设置不施肥(0-NPK)、1/2肥料(1/2-NPK)和正常施肥(1-NPK)三个肥料用量处理,开花当天移至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15d(高温处理设置昼/夜分别为36/28℃,常温对照设置昼/夜分别为28/25℃)。【结果】无论常温或高温下,在供试肥料水平下随着施肥量增加,中浙优8号产量、结实率及千粒重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高温下,结实率、千粒重的下降幅度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然而,整精米率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垩白度则呈增加的趋势。高温处理后籽粒可溶性糖、MDA、H2O2、腺苷三磷酸酶(ATPase)及PARP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含量高于常温对照处理,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抗氧化酶活性及ATP含量则...  相似文献   
867.
【目的】探讨不同行比对向日葵/花生间作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贵州特色资源材料的最优田间配置方式提供参考。【方法】以黔葵1801和黔花生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向日葵/花生不同行比间作和向日葵、花生单作,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下向日葵和花生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的变化。【结果】与向日葵单作相比,向日葵/花生间作2︰2、2︰3和2︰4种植模式下向日葵株高依次降低9.54%、9.82%和3.28%,叶片数减少29.15%、22.14%和16.24%,产量降低23.30%、30.94%和34.50%;向日葵单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高于2︰2种植模式,低于2︰3和2︰4种植模式。与花生单作相比,向日葵/花生间作2︰2、2︰3和2︰4种植模式下花生主茎高降低42.31%、32.40%和25.26%,花生侧枝长减小28.07%、17.17%和5.97%,总分枝数减少21.81%、26.06%和12.76%,结果枝数减少36.81%、12.16%和6.95%,结果数显著减少54.98%、46.54%和43.57%;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70.28%、57.80%和36.00%,气孔导度降低30.00%、22.50%和15.00%,胞间CO2浓度增加38.54%、23.84%和13.30%,蒸腾速率降低29.16%、16.88%和14.52%;产量降低79.18%、58.34%和51.49%。向日葵/花生间作2︰2、2︰3和2︰4种植模式下土地当量比分别为0.98、1.11和1.14。【结论】向日葵/花生间作能有效提高作物的间作优势,以向日葵/花生2︰4种植模式最佳。  相似文献   
868.
玉米籽粒相关性状作为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也是产量遗传改良的重要指标,对提高玉米产量以及研究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米骨干自交系ZNC 442和SCML 0849为亲本构建的131份F2∶3家系为材料,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方法对该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同时在两个环境下对该群体的粒长、粒宽和百粒重进行评价,并利用ICIM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对目标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共定位到72个籽粒相关性状QTL,其中粒长相关QTL 23个,粒宽相关QTL 29个和百粒重相关QTL 20个。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共筛选出控制籽粒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3个,分别是Zm00001d018839、Zm00001d018863、Zm00001d050868,通过参与苯丙烷生物合成和生长素、油菜素内酯信息传导,影响籽粒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69.
为适应目前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和农业“机器换人”对农机装备技术的需求,探索一条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道路,本文利用SWOT法分析影响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因素,通过国外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经验,总结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浙江省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并给出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两融”、“两适应”为主要路径,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技术和工作等各种措施,加快全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70.
旨在研究低氧环境下不同浓度菊苣酸(chicoric acid, CA)对SD大鼠不同部位脂肪组织抗氧化能力、炎性因子及能量代谢的影响。选取60只6~8周龄、体质量为(192±7.35)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P>0.05),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处理组(CA剂量分别为10,20,40 mg/kg),每组15只,连续灌胃49 d。灌胃50 d对SD大鼠进行麻醉处理后,采集并测定肝脏、皮下脂肪和附睾脂肪组织的抗氧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能量代谢因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CA组肝脏、皮下脂肪、附睾脂肪组织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和脂联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