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220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116篇
  75篇
综合类   1011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769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通过1995-1997年连续3年的钾肥肥效试验和1996年对辽宁省宽甸县部分耕地速效钾含量的化验,发现全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较1985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目前,有93.1%的耕地需要施钾,通过多点试验,提出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最佳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922.
一、示范目的 为了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改变以往旧的栽培模式,今年在苏家店镇新力村特设此示范田。  相似文献   
923.
变异黄芪已成为我旗及西北地区草原畜牧业的主要毒害之一,危害涉及马、牛、羊、骆驼等各类家畜。曾采取化学药物灭除,人工挖除等多种措施,耗时、费力、耗资,且收效甚微。经广泛调查研究发现可通过生物方法灭除变异黄芪。自然条件下灭除率约30%,通过人工辅助措施灭除率可望进一步提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经济的灭除方法。  相似文献   
924.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俗称"鸡瘟".此病毒不易变异,只有1个血清型,但该病毒各毒株之间的致病力差异极大,鸡群感染嗜内脏速发型病毒,可造成50%~90%以上的死亡,因而经济损失巨大.该病毒还可以感染多种禽类,如火鸡、鸭、鹅等,偶然也可感染人.  相似文献   
925.
秸秆是指各类作物在获取其主要农产品(籽实和块茎等)后所剩余下来的地上部分的茎叶或藤蔓,主要包括大麦秸、燕麦秸、小麦秸、黑麦秸、稻草、高梁秸和玉米秸以及薯类藤蔓等.也包括黄豆秸、蚕豆秸、豌豆秸、羽扇豆秸和花生藤等豆科作物茎秆。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秸秆年总产量约7亿吨,其中稻草2.3亿吨,玉米秸2.2亿吨.小麦秸1.2亿吨.因此.秸秆是一种巨大的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926.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劳动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有资料表明,农产品的增产因素中,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贡献率占全部收成的70%,然而大量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导致产品污染、品质下降、威胁人体健康;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伴随着这一系列负面影响,有机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27.
928.
草地灌丛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驱动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川西高寒灌丛化和未灌丛化草地为对象,分析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主要富集在0.053~0.25 mm团聚体内,灌丛化降低了团聚体内生源物质含量。2)灌丛化后团聚体内C/N、C/P和N/P均呈增加趋势,且C/N最大值出现在>2 mm团聚体中,而C/P和N/P的最大值均出现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最小值分别出现在<0.002 mm和0.002~0.053 mm团聚体中(P>0.05)。3)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土壤酶活性呈>0.25 mm团聚体内富集,灌丛化后土壤各粒径团聚体中蔗糖酶活性增加、而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4)脲酶和β-D葡萄糖苷酶在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中均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全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蛋白酶和磷酸酶与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该区域土壤生源物质主要固存于大团聚体内,而大团聚体易被外界干扰破碎,可见灌丛化现象不利于该研究区有机碳的长期固存。  相似文献   
929.
气扰刺激与波谱光源耦合作用下蝗虫的诱导捕集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灾害蝗虫光电诱导捕集技术中,致使蝗虫产生良好趋光效率的诱导光源是获取该技术高效应用的关键。为给诱导光源的研制提供最优设计参数,利用自行设计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阵列波谱光源与光电诱导蝗虫滑移捕集机分别进行了蝗虫趋光行为的对比试验和诱导捕集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诱导光源相比较,蓝色(465 nm)波谱光源和白色(395~720 nm)波谱光源均能促使蝗虫产生较为明确的趋向选择行为且具有相对较高的趋向运动速度,最终诱使较多的蝗虫集聚于诱导光源区域;气扰刺激能够激发处于栖息状态蝗虫的生理活性,促使蝗虫对波谱光源产生较强的趋向行为并表现出较高的趋向运动速度。气扰刺激与波谱光源的耦合作用可使蝗虫的趋光行为同时具有明确的方向选择性、较强的趋向运动持续性和较高的趋向运动速度,能够显著提高波谱光源对灾害蝗虫的诱导率,并能提高光电诱导蝗虫滑移捕集机对灾害蝗虫的捕集效率和捕集总量。研究结果为光电诱导蝗虫捕集技术中诱导光源的研制提供了设计参数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930.
阿克苏市利用现有塑料大棚的栽培环境,采取地膜覆盖、再在大棚内扣盖小拱棚的三膜覆盖栽培技术使早春豇豆较露地直播提早上市45 d左右,延长了豇豆的生长期,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是当地菜农增加收入的一个新的途径,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作者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豇豆三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可为塑料大棚豇豆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