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常用消毒剂对水产动物的毒性(连载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 九、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水溶液与有机物接触,能释放出新生态氧,迅速使有机物氧化,使酶蛋白和原浆蛋白中的活性基团和巯基(-SH)氧化变为二硫链(-S-S)而失活,从而起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2.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以发热、黏膜糜烂或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本文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学、致病机理、流行现状以及防治概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3.
为有效防治烟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调查潍坊地区烟田烟蚜种群发生情况,开展人工温室大量繁殖烟蚜茧蜂和田间释放烟蚜茧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潍坊地区烟田烟蚜主要发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接蜂时烟蚜量和接蜂量是影响烟蚜茧蜂繁殖的重要因素;大田放蜂生物防治效果达764%,防效显著;大田放蜂应在田间蚜量发生较少的5月中旬,同时随着放蜂次数和放蜂量的增多,防治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54.
以人工感染金鱼鳃上指环虫的杀灭率和金鱼死亡率为指标,研究甲苯咪唑、吡喹酮、托曲珠利及敌百虫4种杀虫剂与银杏果皮提取物复配前后的杀虫效果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在较低质量浓度与银杏果皮复配后杀虫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25mg/L甲苯咪唑复配前杀虫率为78.08%,复配后杀虫率提高至93.84%(P0.05),0.25、0.50、1.00mg/L吡喹酮复配前杀虫率分别为51.37%、70.32%、81.51%,复配后提高至90.41%、99.24%、99.02%,且均差异显著(P0.05),0.25、0.50mg/L托曲珠利复配前杀虫率为47.26%、60.96%,复配后提高至87.82%、95.72%,差异显著(P0.05),0.25、0.50、1.00mg/L敌百虫复配后杀虫率分别为67.81%、94.52%、99.31%,显著高于复配前杀虫率(P0.05)。在低质量浓度下,4种杀虫剂复配后对金鱼的毒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5.
对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中分离出的鲍鱼希瓦氏菌(Shewanella haliot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双壳气单胞菌(Aeromonas bivalvium)3株有益菌株,利用正交设计得到9种复合比例,通过饲料中添加上述9种比例混合的菌体(菌数总量为109 cfu/g)饲喂凡纳滨对虾,经过28 d养殖实验,评价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指标的影响。随后,利用氯化铵调节水体氨氮浓度至26.67 mg/L,经过16 d的氨氮毒性实验,研究不同比例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抗氨氮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9个复合益生菌实验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以3株菌菌数6︰1︰3比例效果较好;不同配比的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P0.05),并表现出了不同的影响效果,其中,3株菌菌数(菌数总量为109 cfu/g,下同)2︰3︰3、4︰2︰3及6︰1︰3比例对ACP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3株菌菌数4:2︰3和6︰1︰3比例对ALP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3株菌菌数2︰1︰1比例对T-SOD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各比例的复合菌对溶菌酶活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氨氮浓度26.67 mg/L条件下,不同比例复合菌组对虾累计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3株菌菌数4︰3︰1和6︰3︰2比例组累计存活率较高,即抗氨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6.
为进一步提高潍坊烤烟上部叶的工业可用性,研究了赤霉素不同施用浓度及不同施用时间对提高上部烟叶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上部叶能明显提升其可用性,667 m2最佳施用量为200 mg,施用浓度为10 mg·L-1,于烟株打顶后当天对上部4~6片叶正面一次性喷施,施用10 mg·L-1赤霉素处理的上部叶化学质量得分为90.97,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得分84.75。  相似文献   
57.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探讨了鱼虫清对欧洲鳗(Anguilla angulla)的急性毒性效应,同时进行了鱼虫清对寄生虫的杀灭试验。结果表明:鱼虫清对欧洲鳗的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7mg/L、1.67mg/L和1.35mg/L,安全浓度为0.4mg/L。鱼虫清对指环虫(Dactylogyrus)和车轮虫(Trichodinella)的杀灭效果分别为:浓度在0.30mg/L、0.20mg/L以上作用24h,杀虫率可达100%。试验证明,鱼虫清对杀灭指环虫和车轮虫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8.
为促进黄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本研究开展了黄瓜T-DNA插入突变体快速构建与鉴定方法的研究。基于对黄瓜遗传转化体系农杆菌侵染活力和共培养条件的优化,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为插入片段,进行黄瓜T-DNA插入突变体的创制,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快速鉴定,最后采用TAIL-PCR技术对突变体进行分子鉴定,确定突变位点。结果表明,选取农杆菌侵染液在活化至12~18 h时具有最佳的活力和浓度,而最佳共培养温度为23℃。采用体式荧光显微镜快速鉴定,从2 978个转化外植体中鉴定得到3株表达GFP再生苗,转化率为1.00‰。TAIL-PCR成功鉴定了一个突变体,其插入位点位于CsaV3_1G032940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中,该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为AT4G18950 (blue light-dependent H+-ATPase phosphorylation 1,BHP1),参与蓝光介导的气孔开放过程,但在正常栽培环境中该突变体的T0植株与野生型无差异。本研究结果对黄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不同预处理液对蜡梅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瓶插植株瓶鲜重变化、瓶插寿命、开花率和萎蔫脱落率等综合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预处理液对蜡梅采后衰老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7mg/L6-BA+200mg/L8-HQS+200mg/LSUC处理具有最佳的处理效果,对延缓蜡梅采后的衰老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0.
为探究毛细管电极形成的空间电场对静电雾化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单、双毛细管静电雾化的实验系统,并采用高速数码摄像机记录了无水乙醇的静电雾化过程,通过系统分析雾化图像获得了滴状、纺锤形、脉动锥射流、旋转锥射流、稳定锥射流和多股射流等典型的静电雾化模式;并依据锥射流雾化模式下对应的实验工况,利用静电场叠加原理与椭圆积分方法,对单、双毛细管静电雾化电极产生的空间电场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单、双毛细管电极的轴线上电场强度最大,电场强度随着φ(空间中的任意一点P与毛细管轴线正向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小,随着r(原点O与点P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与毛细管单电极相比,相同条件下,毛细管双电极中间区域的径向电场强度减小,轴向电场强度增大,非相干区域的电场强度均增大;毛细管双电极的空间电场的分布使得静电雾化产生的射流与雾滴群等呈现"八"字状,即偏离双毛细管几何对称面向外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