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夏成鹏 《中国茶叶》2005,27(4):45-46
看了<中国茶叶>2005年第一期中苏芳华所著的"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一文之后,有几点疑问想与之探讨.普洱茶应不应该单列为普洱茶类?不管从六大基本茶类分类方法还是从广义的普洱茶定义和苏芳华本人参与编写的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的普洱茶定义上讲,普洱茶也不能单列为一个基本茶类.另外从"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一文中所定义的普洱茶及其介绍特点和加工工艺上看,完全符合黑茶这一基本茶类.就此本人提出几点拙见与茶界同仁商讨.  相似文献   
22.
苍南种植槟榔芋种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芋农不断改进耕作技术和长期自然选择,苍南槟榔芋成了魁芋类优良品种。因其具有易煮熟、熟食松酥香甜、富含硒锌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3.
夏成鹏 《茶业通报》1994,16(1):24-25
优化茶类结构的经济效益分析夏成鹏(苍南县桥墩茶技站)苍南县茶类原为单一生产炒青。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1992年,在五凤乡普尾、坑口两茶场改为多茶类生产,其中普尾茶场现有投产茶园230亩,其中14亩茶园进行采制碧螺春、龙井、炒青茶组...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苍南槟榔芋不同肥料配施试验,研究了配施对槟榔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钾素和有机肥是影响槟榔芋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采用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合理配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槟榔芋是靠地下块茎膨大形成产量,土壤水分多少都将影响块茎是否能高速膨大和芋肉松紧,水分在槟榔芋生长阶段十分重要,在品质转化阶段缺水影响母芋纤维增多,芋肉组织结构粗硬;反之,太多的水分会使母芋过分吸水成水渍状,也煮不烂.通过对土壤水分的管理试验,以探索其与槟榔芋产量和品质关系,为芋农提供科学土壤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26.
介绍平阳县特早茶低产园改造技术,包括进行地改,提升茶园土壤地力;进行树改,利用茶树修剪技术;新技术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特早茶低产园改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7.
浙江苍南县有茶园面积49646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20000亩左右,年产茶叶884吨,生产茶叶有龙井、碧螺春、春毫、雪龙、毛尖等名优茶,有温炒青、烘青、珠茶等大宗茶.全县采摘茶园平均亩产为44kg,平均亩产值529元,但各地差异很大,发展十分不平衡,最高的亩产达350kg,亩产值达4150元,而最低的亩产仅20kg,亩产值250元.其中五凤乡坑口茶场、前垟茶场和普尾茶场3500亩高效丰产茶园平均亩产值达到2260元,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总结这三个茶场的经验,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在发展“一优两高”茶业中,围绕着“投、降、增、提、促”五个字(即合理投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品位、促进销售)做文章,通过“四改进、二进行、一开拓”七项措施来实现,这也是苍南县发展茶叶生产应走的路子,现将这七项措施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8.
夏成鹏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2185-2187
以电脑和手机同步为基础,对农药经营、使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监管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系统应用范围覆盖辖区内农资经营、使用、监管执法和服务等环节。主要应用平台的四大系统,即农资监管系统、农资购销系统、农资使用系统、社会公众服务系统;实现两端同步,即在PC端和手持移动端数据实时自动同步,利用农业执法、农资购销App应用程序与PC端互通互联、移动、高效便捷;实现农药采购、销售、使用和废弃包装物回收的记录电子信息化,形成农药“进、销、用、回”的闭环管理,强化农药经营使用管理。系统有较强信息预警功能,科学指导合理用药,控制田间污染,优化监管部门市场监督检查、有效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并通过农药实名制的一物一码精准追溯,达到减少农田农药投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