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解析家蚕对常用农药氰戊菊酯和杀虫双的解毒机制,分别给家蚕5龄幼虫添食2种农药,观察家蚕对农药的中毒症状,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对添食农药的家蚕幼虫的血液蛋白进行分离,利用电喷雾电离(ESI)质谱对具有2次以上重复的显著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家蚕5龄幼虫分别添食1/4LD50剂量浓度的2种农药后,均在3~12h内出现中毒症状,且血液蛋白的表达也发生了变化:在氰戊菊酯诱导下,幼虫血液中增加了纤维样蛋白、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杀虫双诱导下,幼虫血液中增加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3;经2种农药分别诱导处理后3h,幼虫血液中都减少了体液低分子蛋白-Ⅲ的表达。推测家蚕对氰戊菊酯和杀虫双具有一定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与家蚕第2白卵(w-2)性状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以家蚕正常型黑卵及其第2白卵近等基因系的转色期蚕卵为材料,构建抑制消减杂交(SSH)文库,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SSH文库中部分克隆的测序分析表明,该文库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性较好。随机挑选SSH文库中的300个克隆制作家蚕cDNA芯片,对家蚕正常型黑卵及第2白卵近等基因系转色期蚕卵进行检测,获得11个差异表达基因。对这11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分析,其结果与芯片数据分析结果趋势一致,在正常型黑卵与第2白卵近等基因系之间,这些基因的表达差异为0.1倍至数千倍。  相似文献   
23.
家蚕眠性既受染色体上主基因的控制,又受其它伴性成熟基因的调控,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探讨环境因素改变家蚕眠性的分子机制,以四眠蚕品种898黄绿、D92黄绿和三眠蚕品种三眠A为材料,通过催青期或小蚕期温度、湿度、营养等因素的调控诱导眠性变化,利用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对这些家蚕正常个体和眠性变化个体大眠蜕皮前后的血液蛋白质表达差异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获得转铁蛋白、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SCI-I、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2、27 kD糖蛋白前体、核糖体蛋白L20和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2等13个上调或下调的可能与家蚕眠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从蛋白质水平深入了解家蚕眠性变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jc油蚕(ojc)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报道的油蚕自然突变体,隐性,基因位于第5染色体,但其基因座未确定。本研究选择家蚕第5染色体上的隐性油蚕突变金鸡龙油(kin-shiryu translucent,ok)与jc油蚕进行杂交,结果F1代全部表现油蚕性状,F1自交后观察F2代,也无性状分离,仍然全部为油蚕。这一结果说明jc油蚕与金鸡龙油蚕(ok)是同一个基因座上的突变。同等条件饲养金鸡龙油蚕与jc油蚕,其幼虫期致死率ok油蚕比jc油蚕高。形态观察发现,两油蚕突变的皮肤透明度相当,并且都是高度油蚕。把jc油蚕基因符号修改为okc。本研究还通过杂交实验育成了同一连锁群上的三隐性系pe-wb-okc,是家蚕第5连锁群基因分析的重要标记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家蚕品种性状与抗逆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5个家蚕品种的3个抗逆性状及若干品种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所分析的这些性状可以综合为4个主因子性状群:抗逆性状因子、经济性状因子、茧质性状因子和生长发育因子;通过提高家蚕品种的虫蛹率,可以增强家蚕的耐氟性和耐高温多湿性,但不利于改良家蚕的耐吃湿叶性,对家蚕幼虫生命率、全茧量和茧层量的提高只能协调改良。[结论]由于因子间具有独立性,可依据该群体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采取有重点的逐步改良方法,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6.
家蚕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效的家蚕人工授精技术。[方法] 取雌蛾交配约30 min后的交尾囊,通过挤压离心提取精细胞,胰蛋白酶处理后进行交尾囊注射。[结果] 建立了家蚕精子细胞高效采集技术;2人解剖操作,每h可取得精液100 μl左右;显微镜观测精子细胞活率达80%以上;精液的纯度较好,家蚕的受精率平均达76.5%。[结论] 高效家蚕精液提取处理技术的建立为家蚕精子其他相关技术的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7.
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必需的极早期基因ie-1和细胞释放型病毒CRV入侵关键基因gp64为靶序列,分别人工设计并体外转录出dsRNA I1(438 bp)和dsRNA G1(337 bp),用家蚕培养细胞BmN研究目标dsRNA对BmNPV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dsRNA I1能有效地抑制BmNPV在BmN细胞中的增殖,最大抑制效果使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TC ID50)比对照降低了104.30倍;dsRNA G1能显著地抑制新形成的病毒粒子的细胞侵染能力,最高可使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降低103.17倍。  相似文献   
28.
家蚕脂肪酶-1(Bmlipase-1)在蚕体中肠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具有抵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侵染的活性。用PCR方法扩增了Bmlipase-1启动子的8个不同区域片段,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报告基因,分别构建重组家蚕杆状病毒并注射感染家蚕幼虫后,通过荧光观察、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报告基因在家蚕中肠中的表达量,以明确对Bmlipase-1具有转录调控活性的启动子片段。结果表明:Bmlipase-1启动子-1 453~192 bp区域的活性最强;在-1 453~-679 bp区域有与Bmlipase-1在中肠组织特异性表达相关的启动子保守序列及1个CAAT box和大量的GATA序列等正调控元件,推测该区域可能与Bmlipase-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有关;-81~493 bp区域涵盖核心启动子区、第1外显子区和第1内含子区,含有大量Pbx-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OTC序列和GATA序列,推测该区域发挥对Bmlipase-1转录的基础调控作用;-1 980~-1 452 bp区域存在负调控元件。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Bmlipase-1的转录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9.
粗纤度家蚕品种C华×JD的育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茧丝纤度性状的遗传规律 ,采用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相结合的方法 ,育成了 1对茧丝纤度 4 5dtex的粗纤度家蚕品种C华×JD ,其单产达 4 4 2kg/盒种 ,茧丝长 10 0 0m、解舒丝长 70 0m以上 ,适合于生产粗旦生丝。  相似文献   
30.
茧丝的平均纤度及其最大开差、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等特征数据和每百回茧丝纤度分布曲线是原料茧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关系到缫制生丝的规格、定粒配茧工艺设计、生丝品位(如生丝偏差、总差与均匀一、二度变化)等。家蚕茧丝均匀度与以上茧的特征关系密切,可以认为茧丝纤度及其均匀度是影响生丝规格、生丝品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本文在调查一定数量品种的基础上,选取茧丝均匀度较好和较差的品种作为材料,用经典遗传学方法进行茧丝均匀度的遗传及与其它性状间相关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