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同工酶分析在三种杨树对光肩星天牛抗性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从杨树 -光肩星天牛的协同进化关系出发 ,应用同工酶分析法对毛白杨、I 69杨和小美旱杨进行了生态抗虫性的研究 .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对照树的酶谱分析表明 ,3种杨树的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和酯酶 (EST)各有其特有的酶谱 ,毛白杨POD具有特异性条带 ;根据比色方法对酶活性分析得毛白杨POD含量最高 ,活性最强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 ,毛白杨与其它两种杨树之间的POD酶差异极显著 .随后又对危害树进行了分析 ,测得毛白杨POD增长率最大 (为 17% ) .由此作者认为POD ,PPO ,EST和蛋白质 (PRO)都与抗虫性有一定的关系 ,其中POD与抗虫性的关系最大 ,可能由抗虫基因所控制 .  相似文献   
13.
枣园生态系统中主要害虫、天敌生态位及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太谷地区枣园生态系统中主要害虫、天敌的时间、空间生态位及不同营养层物种间竞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相同资源的物种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枣园间作物(或杂草的有无)和用药与否对时间生态位的宽度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生态位重叠与种间竞争的大小以及空间生态位的宽度没有影响;明确了害虫与天敌在时间与空间序列上的分布变化规律,为枣树害虫的综合生态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松毛虫幼虫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测定油松毛虫经济阈值的基础上,对4种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4点:(1)以概率分布为基础的序贯抽样模型为:d_0=27.35043N-570.3982,d_1=27.35043N+570.3982;(2)Iwao(1975)的序贯抽样模型为:(3)Kuno(1968)的序贯抽样模型为:(4)高春先(1983)的复序贯抽样:以Iwao方法为基础,同时结合Kuno方法作出判断.当经济阈值m_0=30,D_0=0.20时,以概率分布为基础的序贯抽样的最大抽样数为复序贯抽样的10倍,Iwao的序贯抽样为复序贯抽样的3.75倍.由此说明复序贯抽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样本单元数,提高判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油松毛虫危害油松的动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以油松林-油松毛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组建了油松生长动态子模型,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动态子模型和油松毛虫危害油松的动态子模型.并将它们耦联在一起,形成了动态经济阈值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当油松密度相同时,油松针叶量越大,则经济阈值也越大;当油松针叶量相同时,油松密度越高,则经济阈值越小;当使用的药剂费用越低,杀虫效果越高时,则经济阈值越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频次分布X~2检验和七种分布型指数的测定,赤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一般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为聚集分布;个体群内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个体群的平均大小约为70个个体。  相似文献   
17.
用昆虫雷达对油松毛虫成虫自然种群的观测资料与影响成虫迁飞气象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油松毛虫成虫迁飞的虫口密度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海拔高度、风向和风速等因子均有相关关系,其中以风速和风向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成虫迁飞过程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成虫迁飞的最适气温为22.6℃,最适海拔高度为1010m左右,在这样的条件下,成虫可以受到风的辐合作用,具有飞行一定距离的能力。根据统计结果,油松毛虫成虫迁飞活动时间一般在每日19:00~23:00。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前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水平,即分子及细胞水平,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流行病主要从群体水平进行研究。生物群体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元是种群,因此种群就成为流行病研究的中心。本文力图以病原种群和寄主昆虫种群为对象,分析昆虫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以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