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296篇
农学   290篇
基础科学   203篇
  235篇
综合类   1538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882篇
园艺   317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卢玲  聂明建  代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276-2277,2290
[目的]研究激素配比与茎尖大小对甘薯脱毒苗培育的影响。[方法]以高淀粉甘薯品种湘福1号和美国SL-9为材料,进行甘薯脱毒苗培育试验。[结果]湘福1号在MS+0.8 mg/L 6-BA+0.2 mg/L NAA+0.05 mg/L GA3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生长最快,成苗率最高,1次培养成苗率比转移的2次培养成苗率高24.5%,秧苗素质也好;美国SL-9茎尖所带叶原基越多,则成苗率越高,脱毒率越低。[结论]综合成苗率与脱毒效果认为,以带2个叶原基的茎尖在含有激素的培养基中的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将 TMR 技术和传统饲喂方式相比较,总结了TMR 技术的优点,并阐明了TMR 饲养技术的关键点,可为我国TMR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3.
白桦为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树种,在木本植物花发育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初步确定白桦雌花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大孢子发生(前期)和配子体发育(中期)过程中基因表达及调控的差异,同时挖掘与雌花发育相关的基因。首先,运用细胞学方法确定试材雌花的发育时期。其次,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分别以白桦前期和中期雌花序的cDNA作为tester和driver,建立正、反向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BHHQ和BHHZ。共获得1406个高质量的EST序列,其中787个与数据库中的已知核酸或蛋白序列有较高同源性, 47个可能与花发育相关。GO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34.96%参与生物合成,16.45%参与细胞组件,48.59%参与分子功能。另外,选择6个与花发育相关EST进行qRT-PCR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不同组织中都有一定表达。其中bhhq.408,bhhq.435,bhhz.359,bhhz.215在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营养器官;bhhq.254,bhhq.190在绝大多数组织中均有一定表达,说明这些基因不仅参与生殖器官的发育,也在营养器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樟树叶片抑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碱提取、酸沉淀的方法从樟树叶片中分离得到一种棕黑色粉末,该提取物主要为有色化合物A和B的混合物,化合物A的含量成倍高于化合物B;经silicagel、Al_2O_3及sephadexG-25柱层析分离纯化等步骤,得到纯化的红棕色化合物A,经PAGE、PLC及TLC检测均为单一谱带或单一斑点;该化合物熔点为280.29℃,λ_(max) ̄(KOH)为213nm,E1cm1%为342.5,肩峰为257nm,pI为3.7,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及毛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5.
氮素管理的指标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巨晓棠  谷保静 《土壤学报》2017,54(2):281-296
用什么指标(indicators或indexes)来衡量不同尺度或生产体系氮素管理的优劣,是提高氮素管理水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在氮素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方法和指标,以客观评价和改进氮素管理水平,为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评判标准。本文系统介绍了国际上氮素管理指标的概念、含义、计算方法及对结果的解析,包括:(1)氮素投入、收益与环境效应的关系;(2)氮素收支(budget)、氮素平衡(balance)和氮素盈余(surplus);(3)氮素利用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4)氮素利用率与氮素输入、输出及盈余的关系;(5)旱地作物收获后土体硝态氮允许残留量(Residual nitrate-N)。在此基础上,汇总了我国在不同尺度、不同土壤-作物体系氮素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我国典型农田的氮素管理指标,为实现优良的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以川中丘陵区紫色土为对象,研究了撒施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及尿素深施对夏玉米季氨挥发的减排效果,为合理施肥和减少农田氨排放提供依据;同时,对比风洞法和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的结果,为准确定量农田氨挥发提供方法依据。设置5个施氮方式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农民传统施氮———雨后撒施尿素(BC);撒施添加有Limus(德国BASF公司新开发的脲酶抑制剂)的尿素(BC+Limus);尿素一次性条施(Band1);尿素分两次条施(Band2)。除不施氮处理外,其他处理施氮量均为150 kg·hm-2,各处理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另外,选取农民传统施氮处理用风洞法测定氨挥发,以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氨挥发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夏玉米季农民传统的施氮方式氨挥发损失率可高于40%,而处理BC+Limus、Band1、Band2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8%、3.8%、1.3%,分别比处理BC减少了90%、92%和97%的氨挥发损失,均具有很好的减排效果。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量稍高于风洞法,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8.4%和41.9%,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7.
为改善离心通风机的气动性能,该文以一高比转速离心通风机为研究对象,结合试验和全通道数值模拟研究了锥盘及4种不同弧盘叶轮对离心通风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非定常流场及压力脉动信号的分析得到了前盘型线对高比转速离心通风机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比转速的增大,叶轮前盘型线对离心通风机效率的影响程度增大,比转速为73和120时,弧盘叶轮较锥盘叶轮效率分别提高5%和14.5%。高比转速离心通风机锥盘叶轮在靠近前盘处的流动分离现象过早,并一直延伸至叶轮出口,在无叶扩压器区域沿轴向出现环流,严重阻碍流体流入蜗壳。将锥盘改为弧盘后,叶片负荷和出口气流角增大,流动分离损失降低,出口压力脉动幅值降低。对前盘弧线进一步优化后,弧盘叶轮边界层损失和压力脉动进一步减小,在设计工况(38 205.63 m~3/h)下效率较原弧盘叶轮提升了1%。该研究成果为高比转速离心通风机叶轮的设计以及内部流动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无机包膜缓/控释肥料生产工艺与肥效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缓/控释肥料的定义、分类、材料、工艺和控释性能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综述了缓/控释肥料研究与生产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9.
华南毛蕨挥发油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行为干扰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连用仪,对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南毛蕨挥发油中含有38种化学成分,酯类物质占21.961%,酸类占17.199%,烯醇类占16.161%,酚类物质占14.263%,醛酮类占11.026%,其中,对昆虫具有驱避作用的糠醛占2.943%,香豆素占1.327%,丁二酸二异丁酯占1.126%.对挥发油进行生物测定的试验结果表明,2.5、5.0、7.5、10.0μL用量对美洲斑潜蝇成虫产卵在施用24h有驱避作用同时表现出一定的拒食作用,其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的大小随施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弱;施用48h后仅10.0μL有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采用四臂嗅觉仪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行为反应测定结果也表明,其对这种挥发油具有同样的行为趋向.  相似文献   
1000.
豫西旱地夏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确立了豫西旱地夏玉米产量与N、P、K施用量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对各因素的单独反应规律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分析得出玉米产量最高时N、P、K的配施量为每公顷施纯N221.1kg、P2O5199.7kg、K2O135.7kg。按纯N3.4元/kg、P2O53.2元/kg、K2O3.0元/kg,玉米1.20元/kg计算得出N、P、K最佳配施量为每公顷施纯N181.5kg、P2O5130.5kg、K2O94.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