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草鱼(Ctenoparyngodon idellus)、银鲫(Carassius gibelio)、鲢(Hypop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构建鱼蚌综合养殖系统, 通过155 d围隔(面积32 m2)实验检验两种鱼类组合(草鱼+++鳙或鲢+)和两种饲喂方式(投喂或不投喂配合饲料)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2 × 2设计, 4个处理: GISB-F(草鱼++++投喂配合饲料)GISB-NF(草鱼++++不投喂配合饲料)SB-F(++投喂配合饲料)SB-NF(++不投喂配合饲料)。每个围隔内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的放养量分别为2015555 ind。结果表明, 各处理围隔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值为3.7 × 108~6.0 × 108 cell·L–1。改变鱼类组合和饲喂方式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优势度、群落多样性、生物量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中蓝藻的比例无显著影响, 但投喂配合饲料导致叶绿素a增加。浮游植物实验前期主要优势种为十字藻属(Crucigenia)和栅藻属(Scenedesmus)种类, 后期为平裂藻属(Merismopedia)和微囊藻属(Microcyslis)种类, 表明浮游植物群落演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以及优势种逐渐演化为蓝藻的规律。水温、氨态氮、总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各处理围隔内氨态氮、总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说明改变鱼类组合和饲喂方式不会影响围隔内蓝藻水华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水产学报》2014,38(2):208-217
通过78 d围隔养殖实验检验了在草鱼、鲫、鲢、鳙混养系统中吊养三角帆蚌对鱼产量和水质的影响。设2个处理,处理Ⅰ混养草鱼、鲫、鲢和鳙,处理Ⅱ在处理Ⅰ基础上按鱼∶蚌=1∶1的比例配养三角帆蚌。实验期间定期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初级生产力(P)、群落呼吸(R)、溶氧(DO)、pH、透明度(SD)、主要离子(CO2-3、HCO-3、Cl-、SO2-4、Ca2+、Mg2+)、总碱度、总硬度、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活性磷、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高锰酸钾指数(COD M n)和生化耗氧量(BOD5)。结果发现,吊养三角帆蚌显著降低水体中Ca2+浓度,但对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处理Ⅱ草鱼、鲫、鲢产量略高于处理Ⅰ,而鳙产量略低于后者,表明在草鱼、鲫、鲢、鳙混养系统中按1∶1的比例配养三角帆蚌不会导致草鱼和鲫产量下降,但导致鳙产量降低。处理Ⅱ浮游植物多样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种类数)、P、P/R、SD和DO略高于处理Ⅰ,而氨态氮、活性磷、TN、TP、COD M n、BOD5和TOC略低于后者,表明在混养系统中配养三角帆蚌可显著降低养殖水体Ca2+浓度,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P和DO并降低TN、TP、COD M n、BOD5和TOC。结果表明,在淡水鱼类混养系统中适度配养三角帆蚌可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助于降低养殖系统内氮、磷和有机废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方法对鱼蚌综合养殖水体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55 d的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施肥方法对鱼蚌综合养殖水体水化学的影响.鱼蚌放养种类为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鱼蚌比例为1.5∶1.施肥处理为施鸭粪(DM)、施化肥(CF)及结合施鸭粪和化肥(DC).实验期间定期采样分析水化学指标.各施肥处理间透明度(SD)、溶氧(DO)、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重碳酸根离子、钙离子(Ca2+)、镁离子(Mg2+)、总碱度、总硬度、氨态氮(TAN)、硝酸态氮(NO3-N)、亚硝酸态氮(NO2-N)、活性磷(PO4-p)、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均无显著差异,但围隔CF内PO4-P/TP显著高于围隔DM,5月20日-7月18日围隔CF内pH显著低于围隔DM.随养殖时间延长,各处理围隔内SD、DO、Ca2+和Ca2 +/Mg2+呈下降趋势,但TAN、NO2-N、TN、TP和CODMn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基础上少量施鸭粪、化肥或结合施鸭粪和化肥不会导致鱼蚌综合养殖水体主要离子、总碱度、总硬度、TAN、NO3-N、NO2-N、PO4-P、TN、TP和CODMn含量产生显著差异.相比之下,施化肥的水体CODMn较低,PO4-P/TP较高;施鸭粪的水体CODMn较高,PO4-P/TP较低;结合施鸭粪和化肥的水体CODMn和PO4-P/TP介于施化肥和施鸭粪的水体之间.鉴于结合施鸭粪和化肥的水体珍珠产量高于单独施鸭粪或施化肥的水体,可认为该施肥措施有利于三角帆蚌生长及其珍珠囊内的珍珠质分泌.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浮游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养殖对象之间的关系,2022年6月—9月采用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浙江省海宁市6处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了优势种类和多样性指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的体长、头胸甲宽、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不同稻田间无显著差异,但体长、头胸甲宽和体重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下降。虾引入稻田后会相对改善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群落多样性,然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群落稳定性逐渐降低。隐藻(Cryptomonas)、衣藻(Chlamydomonas)、小球藻(Chlorella)和中剑水蚤(Mesocyclops)是共作期间常见的优势种类。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或主要种类(浮游生物中排名前50的种类)与浮游动物的变化趋势不同,前者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后者则逐渐降低。分析发现,季节变化是驱动稻-虾共作模式下浮游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此外,虾的摄食作用也会对群落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肥满度与小球藻生物量显著负相关,表明养殖水体的水质对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平衡好水稻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对营养水平需求不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127团自1994年引进塔河马鹿以来,仔鹿死亡率达29%~32%。2004年引进天山马鹿,死亡率仍在28%左右。2005~2006年,针对仔鹿的出生、生长、疾病、环境等多方面原因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异地引进的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种是否适合本地养殖,对江苏省宿迁市的骆马湖(SQ)、江苏省兴化市的乌巾荡(XH)、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太湖(WJ)、湖北省大悟县竹竿河(DWX)和黑龙江省宾县的松花江(BX) 5个不同地理种群的野生宽体金线蛭亲蛭的繁殖力,稚蛭第21天时的成活率、生长指标,以及幼蛭第121天时的成活率、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在亲蛭体质量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的情况下,其各自平均产卵茧数量、卵茧平均质量和平均出苗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种蛭平均体质量与卵茧的平均质量、卵茧的平均出苗数量均成正比;各地区间稚蛭第21天时的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黑龙江宾县稚蛭从第11天起生长指标明显低于其他4个地区;江苏3个地区幼蛭第121天时的成活率明显高于黑龙江宾县和湖北大悟县幼蛭,黑龙江宾县幼蛭从第30天起生长指标明显低于其他4个地区。研究表明,江苏3个地区的宽体金线蛭较适宜本地区养殖,夏季水温应控制在30℃以下,在宽体金线蛭的养殖购种时最好选择与本地环境相近的亲本和蛭苗。  相似文献   
17.
2018年7月12日采样分析江苏省泗阳县9处青虾(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养殖中期水体的理化环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并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青虾养殖水体中,溶氧(DO)>8.44 mg/L、pH 7.91~9.26、总氮(TN)1.030~1.571 mg/L、总磷(TP)0.174~0.421 mg/L、高锰酸钾指数(COD Mn )4.39~8.16mg/L,说明青虾养殖水体具有DO和pH较高,N、P及有机质较低的特点。养殖水体内共观察到浮游植物64属/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浮游植物密度为0.06×10^8~3.06×10^8个/L。RDA分析显示,水温、亚硝酸盐氮(NO2^--N)和COD Mn 是影响青虾养殖水体中优势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混养种类对青虾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管理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更显著。鉴于所调查的青虾养殖水体内pH和Ca 2+质量浓度低于青虾生长最适值及TP和COD Mn质量浓度升高会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建议适当施加生石灰来提高养殖水体中的pH和Ca 2+质量浓度,并通过建立构建生态沟渠、生态塘等生态工程化设施控制养殖水体中TP和COD Mn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前,青虾养殖过程中多采用直接向养殖池塘中投放抱卵虾养成的方法,虽然操作简单、易于实施,但幼体成活率低、孵化不同步、密度无法控制,造成青虾规格参差不齐、总体偏小、商品率低.专池繁育青虾仔虾再按计划放养,越来越多地被养殖户接受.然而,由于青虾苗种培育产量低、放养量多、运输难度大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市场上大规格苗种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9.
唐金玉  王岩  任岗  李由明 《水产学报》2019,43(6):1438-1448
通过93 d围隔实验比较了增加摄食配合饲料的鱼(草鱼和银鲫)密度和添加EM菌对三角帆蚌、草鱼、银鲫、鲢和鳙综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采用2×2实验设计,设4个处理:LF0(20尾草鱼+10尾银鲫)、LFA(20尾草鱼+10尾银鲫+EM菌)、HF0(40尾草鱼+20尾银鲫)和HFA(40尾草鱼+20尾银鲫+EM菌)。所有处理中三角帆蚌、鲢和鳙密度相同,均为每个围隔内40只蚌、8尾鲢和2尾鳙。实验期间围隔内不换水,每天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定期向LFA和HFA围隔内泼洒EM菌。结果显示,围隔内出现浮游植物超过81种,分别隶属7门、32科、73属;实验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微囊藻和栅藻,后期转为微囊藻、平裂藻和腔球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3.2×108~8.3×108个/L;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和EM菌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高密度草鱼和银鲫组(HF0和HFA)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呼吸强度较高,初级生产力较低;添加EM菌可降低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增加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在蚌鱼综合养殖中放养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20.
对3种放养处理[T1,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少量鱼类共养;T2,与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共养;T3,与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共养]条件下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虾体的生长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为淡水经济虾类养殖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结果发现:日本沼虾的全长、头胸甲长、体长和体重在不同放养模式下差异显著(P<0.05),肌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16.54%~17.97%、1.86%~2.25%、0.95%~1.12%和78.69%~80.56%,粗灰分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共检出氨基酸17种,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0.88~73.13,不同处理间丙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共检出脂肪酸16种,不同处理间脂肪酸种类组成和C18:2 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检测的9种矿物质元素(Na、K、Ca、Mg、Fe、Cu、Zn、Mn、Cr)中,Na、Mn、Fe、Zn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放养模式对日本沼虾的生长性状和肌肉营养具有显著影响,可能与不同放养结构和管理措施造成的养殖环境和食物资源差异有关,生产中需根据放养模式调节营养成分的添加。相较之下,日本沼虾与中华绒螯蟹和少量鱼类共养时,虾肉的鲜美程度、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相对更高,可选择该模式来改善养殖虾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