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29篇 |
3篇 | |
综合类 | 101篇 |
农作物 | 11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干旱胁迫严重限制了甘蓝型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耐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将QTL定位与转录组测序相结合,是鉴定甘蓝型油菜耐旱候选基因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干旱敏感品系三六矮和耐旱品系科里纳-2构建的F2:6和F2:8重组自交系群体幼苗进行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利用SSR和SNP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鉴定耐旱相关QTL和候选区间,结合耐旱材料No11和干旱敏感材料No28的转录组测序,筛选耐旱相关候选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甘蓝型油菜幼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使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耐旱相关QTL和候选区间分布于A01、A02、A06、A08、A09、A10、C02、C03、C04、C06和C09染色体;对耐旱材料和干旱敏感材料正常灌溉、干旱24 h、36 h和48 h进行转录组分析,主要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光合作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核糖体、昼夜节律及角质、木栓素和蜡质的生物合... 相似文献
32.
33.
三种评价品种稳定性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线性回归Eberhart和Russell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MMI)模型以及高稳系数法(HSC)同时分析2002~2003年度重庆市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稳定性,对3种评价品种稳定性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线性回归Eberhart和Russell模型和高稳系数法(HSC)可以为选择高产、稳产的油菜新品种提供有益的参考,但两者都有不足之处;AMMI模型通过从加性模型的残差中分离模型误差与干扰,可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并且借助于双标图可以直观地描绘和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模式;三者中,AMMI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品种稳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4.
甘蓝型黑籽和黄籽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色泽差异研究:Ⅰ.花色素、苯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变化及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蓝型油菜种皮的花色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苯丙氨酸的动态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黑籽种皮的花色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高于黄籽,但黄籽种皮的游离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黑籽,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花色素,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解氨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黑籽的花色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呈正相关,与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呈负相关,说明油菜黑籽与黄籽种皮的颜色差异与花色素含量有关,花色素可能由游离苯丙氨酸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35.
化学杀雄剂SX-1对重庆地区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学杀雄剂SX-1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为杂交油菜制种提供应用依据。[方法]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SX-1,分别在渝黄2号母本单核期及10d后,用小型喷雾器将药剂均匀喷施在叶片表面,每2d对各处理油菜的生长和开花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首先喷施SX-1的1号药剂(5.5mg/L),10d后再喷施SX-1的2号药剂(7.0mg/L)的杀雄效果最佳,全不育率达100%。同时经SX-1诱导所得不育株的植株高度下降,茎秆木质化程度加深,花瓣变小,花瓣颜色变浅,花丝缩短,花期推迟,自交不结实,异交正常结实;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而花蕾中脯氨酸含量下降。[结论]化学杀雄剂SX-1能有效地杀死油菜花粉,达到化学杀雄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基于加性-显性效应的杂种表现分子标记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甘蓝型油菜为研究材料,探索杂种表现分子标记预测模式。【方法】以6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11份恢复系为亲本按NCⅡ设计配制成66个杂交组合。利用F1的9个性状的表型值对亲本材料的SSR和AFLP标记位点进行筛选,建立标记效应和标记型值估算体系,估算这些特异标记位点对性状表现的效应及杂种标记型值,进而分析杂种标记型值与杂种表现的相关性,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9个性状杂种表现的分子标记预测模型。【结果】114个SSR和205个AFLP标记位点中,在0.01显著水平下9个性状筛选到的特异性标记位点分别为39~85个;不同标记位点对性状表现的效应大小、方向及作用方式存在广泛差异;9个性状的杂种F1标记型值与性状表现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6824~0.8113。9个预测模型中分别包括了6~14个标记位点,可决系数R2为0.5191~0.6783,预测模型稳定性强,精确度较高。【结论】利用标记型值预测作物杂种表现是一种有效的新途径,可以利用较少的标记位点建立甘蓝型油菜杂种表现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7.
38.
39.
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渝黄1号是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油菜研究室采用化学杀雄配制的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经重庆市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区示范,表现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出油率高、油清澈透明、抗(耐)病害、熟期适中等特征。重庆市区试两年平均产量1888.6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0.9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36.7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4.3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达3214.50kg/hm^2。200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0.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为材料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用ADM模型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有效角果数以显性相关为主。主要体现在杂种一代。单株有效角果数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在遗传上没有紧密的联系。每角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株高、纤维素含量和黄籽度等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遗传因子,通过单个性状间接选择不能有效改良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