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37篇
水产渔业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两种耳石分析法在鲚属种间和种群间识别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耳石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对281尾2龄长江凤鲚(Coilia mystus)和刀鲚(C.nasus)个体的矢耳石形态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耳石形态测量法对凤鲚与刀鲚种间的正判率达90.9%,但2个刀鲚生态型种群之间的判别成功率仅为76.9%。而运用傅里叶耳石形态分析法,凤鲚和刀鲚物种间的识别率高达100%,2个刀鲚生态型间的识别率也提高至86.8%。可见,两种耳石形态分析法对鲚属种间的识别效果均很好,但对种群分析而言,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刀鲚2种不同生活史种群的遗传结构差异以及成因,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及转座子展示技术,从刀鲚基因组中分离、鉴定出一类新的、命名为Cn-Tc1的转座子。该转座子全长1896 bp,为鳀科鱼类第一类被挖掘的Tc1转座子。Cn-Tc1自身包含另一个长度为1040 bp的类Tc1,表明Cn-Tc1在基因组内的转座经历过多次迸发。Cn-Tc1的5’和3’末端反向重复序列长度分别为64和83 bp,转座插入位点具有"TATA"基序。预测的Cn-Tc1转座酶具有与DNA结合的保守结构,提示其仍具有转座潜能。Cn-Tc1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GC含量呈不均匀分布,均值低于AT含量。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估算了靖江、象山、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以及崇明等水域刀鲚种群基因组中Cn-Tc1拷贝数,分别为3.140×103、2.992×103、6.876×103、5.205×103、5.531×103和3.046×103个。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象山、崇明、靖江种群间的拷贝数差异性不显著,而与其他种群的差异性均显著;鄱阳湖、太湖和洞庭湖种群之间差异性亦不显著,但与其他种群均呈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n-Tc1促进了遗传结构的改变,为刀鲚种群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自然选择的基础。  相似文献   
33.
蛇鳗科鱼类广布于各大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大陆架水域,可依靠尖突的头部和尖秃骨化的尾端在沙土或珊瑚礁前后潜穴。蛇鳗科是鳗鲡目中体形较为特化而种类分化最多的一个科,目前已发现55属260多种。但其外形相似,又缺少鳞片、腹鳍和尾鳍等结构,鉴别特征较少。一般依据胸鳍的有无或发达程度,背鳍起点、鳃孔、肛门、鼻孔和眼等的相对位置,颌的发达程度和颌上是否具须,齿的形状和排列方式,身体的斑纹,以及头部和体侧的侧线孔数目等进行鉴别。通过全面考察蛇鳗科的研究历史,详细总结了该科的形态特征和类群划分,概述了其生态特点和地理分布。对中国已有种类进行了详尽的整理,编制了包括13属33种蛇鳗科鱼类的属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4.
吴利红  唐文乔  张亚 《水产学报》2017,41(2):212-220
为探讨凤鲚和刀鲚溯河产卵洄游距离差异的可能原因,本研究从雌性繁殖群体体内脂肪储备和转移的角度,对这两个近缘种进行了分析。对凤鲚的研究结果显示,到达产卵场的个体中,5月份个体的体长、体质量和肌肉脂肪含量均显著大于6、7、8月份的个体,表明个体大、肌肉脂肪积累多的个体较早地完成了生殖洄游过程。与同一发育时期的刀鲚相比,凤鲚的平均肝体指数相对较大,Ⅲ、Ⅳ期卵巢指数GSI高出约5倍。表明在繁殖季节,凤鲚体内更多的能量集中到卵巢及更容易被转移的器官。脂肪含量分析显示,凤鲚的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分别约是刀鲚相同发育阶段脂肪含量的1/3和1/2,但卵巢脂肪含量则相反。表明凤鲚将更多的脂肪积聚在繁殖器官中,而刀鲚则主要积聚在运动器官中。从躯干脂肪总量的变化分析,刀鲚躯干脂肪总量从Ⅱ期的97.73%下降至Ⅳ期的91.02%,凤鲚则从Ⅱ期的91.02%迅速下降至Ⅴ期的34.69%。二者的肝胰脏脂肪含量较稳定,但凤鲚的卵巢脂肪含量要明显地高于刀鲚。研究表明,这种将体内大部分脂肪用于性腺发育,躯干脂肪又很快耗尽的现象,可能是小型短距离溯河产卵洄游鱼类的共有特征。  相似文献   
35.
测定了21尾长江口鲚属鱼类mtDNA D-loop区全序列,长度在1 233~1 372 bp之间,其中凤鲚长达1 372 bp,短颌鲚为1 233 bp,刀鲚和湖鲚出现长度的异质性现象,各具有1 271 bp和1 233 bp两种类型.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区.终止序列区长650~790 bp,包含了多个重复的ETAS,结构为:TACATAT---ATGTAqTATAT.全序列21次转换中的17次和9次颠换中的7次都发生于该区.终止区还包含140个多态位点和97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分别占整个D-loop区相应位点的80.9%和78.9%.中央保守区中的CSB-F、CSB.E、CSB-D等保守序列分别为CSB-F:ATGTAGTAAGAGACCACC,CSB-E:AGGGACAACTGTGGGGG,CSB-D:TATTCCTGGCATCTGGT,有24个多态位点和18个系统发育信息位点来自该区.在保守区识别了CSB1、CSB2和CSB3,序列为CSB1:TT-ATAGAAGA-T-ACATAA,CSB2:AAACCCCCTTACCCCC,CSB3:TGTCAAACCCCGAAA,仅有9个多态位点和8个信息位点.研究表明D-loop区的序列变异主要来自终止序列区.  相似文献   
36.
长江口地处长江与东海、黄海的交汇处,是窄脊江豚东亚亚种和长江亚种的重叠分布区和死亡率高发区。筛选出16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采自长江口的36头窄脊江豚东亚亚种样本作了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动态分析。结果显示,除了2个微卫星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外,其他14个位点均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16个微卫星位点共获得了12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达8. 1个。计算获得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 73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 75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均在0. 5以上。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印度洋江豚和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相近,但明显高于大熊猫、东北虎等陆生珍稀哺乳动物。杂合度检验和Mode-shift模型分析显示,该种群未经历过近期的遗传瓶颈效应。Msvar软件的4次模拟均未发现该种群在历史上发生过明显的有效数量波动,估算的当前有效种群大小约为5 623头。研究显示,在长江口发现的窄脊江豚东亚亚种个体,属于一个大而稳定的种群。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长江口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幼体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和多样性组成,探索其潜在功能,采用MiSeq 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22年1―4月每月VA期和VB期2个发育时期的肠道样本进行微生物测序,分析了肠道微生物的OTU数量、菌群组成、丰度及Alpha多样性,并预测其功能。8个样本共测得1467个OTU,每个样本平均396个。共鉴定出51门、140纲、286目、414科、643属、959种,每个样本平均包含26门和229属,并表现出随月份递增而门数和属数明显减少的现象。在门水平上,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1.3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10.61%)为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主要由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35.10%)、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6.75%)、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7.99%)、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4.82%)、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4.21%)等组成,显示了一组与其他鱼类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群落。1月组的肠道...  相似文献   
38.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鱼类资源及其保护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九段沙湿地是长江口新生成的沙洲,有鱼类128种,分隶于18目48科。其中河口性和近海性鱼类各约占l/3,淡水鱼类l/5,沿岸性和江海洄游鱼类各约占l/10。鱼类区系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度类型。在这些鱼类中,成鱼体长不足20cm的小型鱼类约占总数的l/4;体长超过50cm的大型鱼类只约占l/10,中型鱼类超过3/5。几乎没有以浮游植物为主食的鱼类,凶猛鱼类也仅几种,大多数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或浮游动物为主食。除河口和洄游性鱼类,其他生态类群的出现有明显季节性。九段沙鱼类不仅具有很强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和生态类群多样性,还包含着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保护所产生的感染力,不仅局限于长江河口本身,还影响到整个长江以及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沿海的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39.
对比研究了雌性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分别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地欧酮(DOM)以及它们的混合制剂后,催乳素、皮质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混合注射组的皮质醇水平波动较大,8 h时达到峰值(881.56±11.85)ng/m...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有氧运动强度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血液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斜带石斑鱼放置在4个运动强度(对照组0 bl/s、实验组0.5 bl/s、实验组1.0 bl/s和实验组2.0 bl/s)中进行8周的训练实验。结果表明,1.0 bl/s运动强度对斜带石斑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成活率(SR)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B)、补体C3含量和溶菌酶(LYZ)、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1.0 bl/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其中1.0 bl/s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白蛋白(ALB)和补体C4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0 bl/s组中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8周运动训练对肝脏HSP70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1.0 bl/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总之,1.0 bl/s运动强度可提高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速度、增强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上调HSP70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