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96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62篇
  78篇
综合类   650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529篇
园艺   181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各种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型传感器迅速发展,接口纷繁复杂,使得数据传输与处理过程出现多线多转换的问题。为提高农机作业数据传输效率、方便使用,设计了一种能够将多种传输方式智能地转化为统一方式的接口适配器,解决了在不改变原有硬件情况下农业装备多输入单输出协议转换问题。采用独立接口取代多接口转换,简化了多网络传输,实现了现代农机中多种总线互联通讯,为实现农机装备工况信息智能化采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重庆市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世界花卉销售额达2500亿美元。2006年中国花卉生产面积72.2万hm^2,花卉销售额556.6亿元,出口额6.1亿美元。2006年重庆市花卉种植面积1.67万hm^2,花卉生产温室大棚面积13.5万m^2,全年销售各种盆花1500万盆、鲜切花1000万支,年销售额7.15亿元。阐述了世界花卉生产特点、我国花卉产业特点、重庆市花卉产业现状,在对重庆市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及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花卉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3.
油茶幼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江西宜春油茶幼林土壤进行了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宜春油茶幼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N、P、Ca,盆栽不施N、P、Ca作物分别减产63.97%、61.32%和19.08%。  相似文献   
94.
云南元江野生稻抽穗开花期耐热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以籼稻(Oryza sativa ssp. indica) 品种特青为遗传背景的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 Griff.)(简称“元江普野”)渗入系为材料,调查温室高温胁迫条件下野生稻渗入系和受体亲本特青的结实率,采用单标记回归分析法,共检测到4个抽穗开花期耐热性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1、3、8和10染色体。其中位于第1和3染色体上的2个QTL(qHT1和qHT3),贡献率分别为12%和6%,来自元江普野的等位基因能提高群体的耐热性,分别可增加9.13%和6.71%的结实率。而位于第8、10染色体上的2个QTL(qHT8和qHT10),贡献率均为6%,来自元江普野的等位基因降低群体的耐热性,加性效应分别为-6.44%和-4.44%。研究结果不仅为耐热水稻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而且充分显示了利用野生稻的优异基因改良栽培稻抗逆性状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5.
利用农田表层(0~20cm)有机碳估算1m土体有机碳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土壤有机碳(SOC)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表层(0~20cm)和1m土体的SOC是评估农田SOC的两个重要指标[1]。很多研究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来估算农田SOC[2-6],一些研究已表明近20年来我国耕作土壤,尤其是表层(一般为0~20cm)的SOC基本呈增加的趋势[5-8],这与秸秆还田、有机肥与化肥合理施用以及少(免)耕技术推广有关[9-10]。但由于农田SOC,至少是表层SOC,是  相似文献   
96.
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科研上的投入不断加大,提高了农业科研在整个科研投入中的比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科研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科研管理工作还比较滞后,科研投入的效益亟待提高.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农业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需要更加科学、规范地进行项目预算编制,加强项目执行财务管理.项目组调查研究了重庆市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从“做好项目预算编制”及“加强项目财务管理”两方面提出了提高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
针对当前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提取冠层温度不准确、监测作物水分胁迫状况精度不高的问题,该研究以不同水分处理的拔节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获取试验区域热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资料,分别采用Otsu算法、EXG-Kmeans算法和Otsu-EXG-Kmeans算法获取冠层区域图像,并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而后采用最优算法求得对...  相似文献   
98.
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的中国农业种植制度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多熟种植是中国重要的种植制度,对保持和增加粮食产量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复种指数受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状况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及时获取其变化信息对估计粮食产量变化及其原因和农业发展科学决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地域辽阔,作物种植制度复杂多样,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及时满足政府获取种植制度变化的要求。卫星遥感是探测大尺度土地覆被格局及变化最有效手段,因此可以作为获取区域和全国尺度作物复种指数的一个重要途径。该研究探讨了应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定量表达全国种植制度信息提取的方法及可行性,采用峰值特征点检测法结合作物生长季相特征及农田管理特点(播种和收获)提取了中国农田的多熟种植信息,并与统计数据的复种指数进行比较验证,为进一步进行农业种植制度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青贮方式会影响青贮饲料的品质,进而影响到青贮饲料的饲喂效果。为筛选出青贮效果好,青贮饲料报酬及育肥效益高的玉米青贮方式。基于牛只体况,年龄、体重相近的原则,选取24头12月龄的“平凉红牛”阉牛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窖贮青贮玉米+精饲料,试验组饲喂裹包青贮玉米+精饲料,共饲喂90 d,比较裹包青贮玉米和窖贮青贮玉米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其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青贮方式下,全株玉米感官品质无差异,但全株玉米裹包青贮组干物质、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窖贮青贮组(P < 0.05);饲喂裹包青贮+精饲料组的“平凉红牛”平均日增重较窖贮青贮+精饲料组高7.14%,每头牛日纯利润比窖贮青贮+精饲料高3.24元。综上所述,裹包青贮方式可有效保存饲料原料养分,且饲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0.
为探求微孔陶瓷灌水器与迷宫流道灌水器在不同水质灌溉条件下抗堵塞性能的差异及堵塞机理,该研究选择了微咸水(A1)、肥水(A2)、微咸水加肥(A3)3种不同水质,分析管间式微孔陶瓷灌水器和6种常用的迷宫流道灌水器在不同水质灌溉条件下的平均相对流量变化规律,并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堵塞物质组成成分,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测堵塞物质表面微观形貌及动态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各灌水器的流量随着灌溉运行时间的推移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A1处理下陶瓷灌水器的流量下降最慢,表现出优于迷宫流道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A2、A3处理下陶瓷灌水器的平均相对流量下降速度先慢后快,试验结束时平均相对流量降幅最大,抗堵塞性能较差;A1处理下堵塞物质的主要成分是CaCO3,A2、A3处理下堵塞物质的主要成分是(NH4)2SO4;A1处理下各灌水器堵塞物表面微观形貌的生长过程为晶体颗粒不断团聚,A2、A3处理下堵塞物的动态生长过程为絮状物不断黏合成板块状或膜状。陶瓷灌水器堵塞发生在内壁上,堵塞物未进入到灌水器内部微孔中,随着堵塞物质增多且变得紧密复杂逐渐覆盖了内壁上的孔隙导致堵塞;迷宫流道灌水器是由于堵塞物质在流道内沉积导致过水断面减小,从而造成堵塞。研究结果可为陶瓷灌水器的应用及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