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236篇
农学   122篇
基础科学   102篇
  55篇
综合类   616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407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九山镇党委、政府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 ,以市场为导向 ,以林果基地建设为重点 ,坚持“科技服务支撑 ,信息服务切入 ,流通服务增长” ,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小流域经济产业化路子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2.
月鳢鱼种日摄食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鳢鱼种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其摄食活动主要在白天进行,以15:00~18:00最为活跃,属于白天摄食而偏于黄昏。了解其摄食节律,可为制定养殖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使用益生菌是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细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方法之一。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可在机体内分泌抗菌物质,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增强抗毒抗病能力等功能。研究了不同氧环境和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 harveyi)、溶珊瑚弧菌(V. coralliilyticus)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牛津杯法和液体培养法结合PCR荧光定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评价了嗜酸乳杆菌对上述弧菌的拮抗效果及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厌氧条件下,哈维氏弧菌的菌量显著高于在好氧环境培养后的菌量(P<0.05)。不同培养基配比对4种细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嗜酸乳杆菌对3种弧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对虾肠道菌群背景下,嗜酸乳杆菌对副溶血弧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处理组的弧菌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高菌量组的有益菌属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对上述3...  相似文献   
44.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碳氮组分,是衡量土壤碳氮周转与养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探讨秸秆配施氮肥、氮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易氧化有机碳和速效氮的影响,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长季不同氮肥用量与基追比的土壤活性碳氮变化特征,为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湖北省荆门市田间试验中设置施氮量、秸秆配施氮肥和施氮时期3个大田试验。施氮量:不施氮(N0),推荐施氮(165 kg·hm -2,N165),习惯施氮(195 kg·hm -2,N195);秸秆配施氮肥:秸秆移除(CK),秸秆还田(移栽前将上季小麦秸秆全部还田,S),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腐解菌剂(SM);施氮时期:基施﹕拔节期﹕抽穗期氮肥施用比例为7﹕3﹕0(R1),5﹕3﹕2(R2),10﹕0﹕0(R3)。【结果】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但是其成熟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DOC)显著降低。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含量(DON)。腐解菌剂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DON含量,拔节期易氧化有机碳含量(ROC)也显著降低。秸秆还田下增加氮肥用量显著提高了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土壤速效氮含量(AN);推荐施氮处理(165 kg N·hm -2)的DON和AN含量显著升高;农民习惯施氮处理(195 kg N·hm -2)降低了DON和AN含量;增加追施氮肥比例对土壤SMBC和DOC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提高了水稻拔节期SMBN和ROC含量。【结论】施氮量及其基追比是影响秸秆还田下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主要因素,合理配施氮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速效氮及水溶性有机氮等活性碳氮组分含量,增加追肥比例也能提高水稻生育期内土壤活性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45.
干旱是限制我国甘蔗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采用桶栽和人工控水的方法,对云南省甘蔗主产区临沧市选取的20个甘蔗品种(系)进行抗旱性分析,通过测定苗期和分蘖期的8个抗逆生理指标,以及分蘖率、成活率和株高3个生长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甘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甘蔗分蘖率、株高和成活率呈下降趋势,而甘蔗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SOD和POD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通过模糊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0份甘蔗品种(系)材料分为3类,其中7个为抗旱品种(系),6个为中等抗旱品种(系),7个为不抗旱品种(系);根据抗旱综合值,7个抗旱品种(系)的抗旱能力排名为:‘桂糖06-2081’>‘柳城05-136’>‘福农38’>‘柳城03-1137’>‘德蔗03-83’>‘云蔗05-49’>‘福农40’。相关分析表明,与甘蔗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的指标分别为成活率、株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标分别为质膜透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46.
山东省种稻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稻种资源。这些品种资源一般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种性稳定,稳产保收,曾在山东水稻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近年,生产上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农民对高产抗病水稻品种需求迫切,这就要求水稻科研院所利用好的种质资源,尤其是地方品种资源,尽早地研究出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我们通过近几年的种植、观察、鉴定,基本掌握了山东地方稻种资源概况。  相似文献   
47.
水稻种子^60Coγ辐射后代结实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γ射线对6个常规水稻,2个杂交水稻干种子辐照,对其M1,M2代相同的不同结实性单穗进行M2,M3代群体观察与考查,发现M2,M3代群体平均结实率均比上代结实率有正增长的趋势。但当上代结实率达到一般品种正常结实率后,其后代群体平均结实率则表现为负增加。初步探明连续选择M1,M2代结实率在50%-60%之间的单穗,其M2,M3代群体平均结实率均有一致的提高,出现比相应对照品种结实率高的个体  相似文献   
48.
几种缓释肥料包膜的性质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为了研制价廉物美、资源丰富、加工方便、适合我国国情的缓释肥料,笔者对国内外市场上出售的部分缓释肥料进行了剖析。方法是:⑴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⑵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⑶烘干称重法测定皮芯比;⑷化学分析法测定主要养分含量;⑸浸泡法和淋溶法测定养分的释放速度。这5项参数是缓释肥料的重要指标,为研制国产缓释肥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9.
2BM-2/3型免耕播种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BM-2/3型免耕播种机与小四轮拖拉机相配套,能够一次完成扒秸破茬松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播种沟低于地面5cm左右,还能起到探墒播种的作用。也适应于硬茬地和翻耕地,对麦茬地按时间复播玉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桁杆张网渔具菱形和方形网目网囊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套网法作为选择性试验方法,Logistic曲线作为选择性曲线模型,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估算,对桁杆张网渔具不同网目尺寸(25mm、30mm、35mm、40mm以及45mm网目大小)、不同网目形状(菱形网目和方形网目)的网囊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菱形网目网囊对黄鲫和银鲳的50%选择体长(或叉长)比相应方形网目的大(分别为3.79%和31.25%),而对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比相应方形网目小(7.92%);各菱形网目对黄鲫、小黄鱼和银鲳的选择范围都比相应方形网目大(分别为20.76%、5.36%以及45.99%)。这与传统认为方形网目选择性优于菱形网目的观点存在差异。通过讨论,认为黄鲫和银鲳体形较扁,游泳能力较弱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网囊结构改革时,不能盲目遵循方形网目优于菱形网目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