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荃优华占是由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荃9311A与恢复系华占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广适的杂交中稻新组合。阐述了荃优华占的品种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2.
"新优188"水稻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特征特性 新优188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早熟、优质、高产三系杂交晚籼新品种.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推广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新组合丰两优香一号。[方法]对丰两优香一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综述。[结果]2006年该品种通过江西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安徽省及国家农作物委员会审定,在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省种植,均表现突出。[结论]该品种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34.
丰优512系安徽省黄山市农科所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农丰A与恢复系YR51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2010年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5.
36.
抛秧稻田杂草发生特点与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业结构调整后,水稻抛秧已成为我省水稻最主要的栽培方式,2002年我市抛栽稻2.56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7.5%.  相似文献   
37.
采集了3株四川盆地不同地区的自然生长的香椿,通过树干解析分析,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香椿在前8 a生长期内材积生长较慢,但胸径和树高生长较快;在随后的9 a到20 a生长期内,胸径和树高生长量最大,且较为稳定,材积生长迅速。其中5 a~10 a是树高生长的速生期,5 a~20 a是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20 a之后的生长期,虽然材积仍在增长,但渐趋缓慢。本文还建立了香椿树胸径、树高和材积总生长量的回归模型,可为香椿木材定向培育技术及经营管理和香椿造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不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新优188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水稻品种新优188筛选最适宜的栽插密度,通过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栽插密度对新优188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优188产量随密度(18.0万~30.0万穴/hm2)逐渐增加,在30.0万穴/hm2密度下产量最高,但在33.0万穴/hm2产量又下降,各密度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数受影响最大。新优188较为适宜的栽插密度在30.0万穴/hm2左右,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可发挥最大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9.
水稻新品种丰优293抗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丰优293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水稻品种丰优293和11838(对照)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施纯氮225、150、75kg/hm^2)对2品种抗倒性(株高、重心高度、节间壁厚和倒伏指数)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总结了丰优293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结果J3种肥力水平下,丰优293的倒伏指数、株高、重心高度均低于11838,而基部3个节间的厚度明显厚于11838;3种肥力水平下,丰优293的穴穗数低于11838,但其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高于11838。[结论]相同肥力水平下。丰优293的抗倒性和产量均优于11838。丰优293的最适播期为4月中下旬,最适移栽时问为5月中下旬,秧田用种量和扦插密度分别为180kg/hm^2和16.5cm×23.1cm。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樟树人工林中开展了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年)]、低氮[N1,30 kg/(hm~2·年)]和高氮[N2,60 kg/(hm~2·年)]3种氮处理,分别在施氮前期(3个月)、中期(6个月)、后期(12个月)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0~1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在3个月和12个月后受高氮沉降的显著促进作用;淀粉酶活性在施氮6个月和12个月后受氮沉降的显著促进作用;受氮沉降影响,蔗糖酶活性在施氮12个月后显著提升。在1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淀粉酶、蔗糖酶活性受氮沉降的影响不显著。从施氮时间来看,氮沉降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在施氮后3个月时,0~1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活性受低氮沉降的显著促进作用;在施氮后6个月时,10~2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活性被氮沉降抑制。氮沉降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则相反,在施氮后3个月时,10~20 cm土层脲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在施氮后12个月时,0~10 cm土层脲酶活性受氮沉降的显著促进作用,10~20 cm土层脲酶活性仅受高氮沉降的显著促进作用。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