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9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竹林地下鞭根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竹林地下鞭根系统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竹林地下鞭根系统的数量结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的研究,竹林鞭根系统生长特性以及经营措施对它影响的研究,竹根和竹鞭的解剖研究.竹林鞭根的生物量、能量和物质循环的研究,竹林鞭根的吸收能力、根际固氮以及内源激素和生物酶的研究等;总结了竹林地下系统研究的特点,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
竹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森林类型,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点.竹子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在减轻目前我们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竹林在控制土壤侵蚀,涵养水源退化土地的恢复,以及大气二氧化碳减方面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3.
我国能源竹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潜力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竹子个体大小、生物量高低及其分布状况和适应性, 文中列出了33种具有潜在能源化利用价值的竹种, 其中, 合轴丛生或散生型14种, 单轴散生型18种, 复轴混生型1种。  相似文献   
24.
采用凋落物袋法研究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凋落物叶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解540天后,20,30和46年生林分凋落物叶干质量剩余率分别为63.57%,59.80%和65.50%,30年生林分与20,46年生林分差异显著;凋落物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二次函数关系(P<0.01),与土壤水分含量呈线性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凋落物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比值呈极显著三次函数关系(P<0.01);20,30和46年生林分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比值分别为0.91 ~ 14.99,0.49 ~4.57和0.63~11.25,且马尾松林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比值为0~4.0时凋落物叶分解相对较快,4.0~12.0时分解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25.
沐川县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地碳截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四川省沐川县几种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植被覆盖类型下的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以人工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植被的碳储量最大.植被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是人工水杉林、天然次生林、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c林、农耕地、茶Camellia sinensis园;天然次生林凋落物的碳储量比其他的几种类型要高,分解后更利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的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依次为次生林、慈竹林、水杉林、茶园和农耕地.人工水杉林和慈竹林土壤也能有效地截留大气中的CO2,而农业用地最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5种植被类型下,总的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次生林、慈竹林、水杉林、茶园和农耕地.加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的保护,同时不断扩大人工林的种植面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的截留是缓解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一种重要措施.表5参16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竹林地下系统的结构,植物根系生物力学性质,植物根系与坡面稳定的关系以及今后竹林鞭根系统的研究重点等方面文献资料的检索,梳理了前人研究竹林地下系统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从事该项研究工作的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7.
利用Minirhizotron技术监测火炬松新根生长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inirhizotron技术 ,研究了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 19年生的火炬松新根生长动态。结果表明 ,火炬松新根的根量密度随时间呈增长趋势 ,在生长季末的 1、2月份达到最大。经过林地土壤干旱处理 (通过建立穿透雨隔离系统 ,阻止雨水到达地面 )的树木的根量密度自 9.3cm处 ,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 ,未经干旱处理的树木在离土表 80  10 0cm深处仍有较高的根量密度 ,达 3.4 8 5 .12条·m- 1,是经干旱处理树木对应土壤层次中根量密度的 10多倍。火炬松从 3月份开始发生新根 ,随后迅速增加 ,至 6月份发生最多 ,然后缓慢减少 ,5  7月的新根发生数占总量的 4 1.8% ,大部分新根发生在离土表 30cm以内的土壤中。 11个月的干旱处理显著地降低火炬松的根量密度 (1 1条·m- 1,未经干旱处理的为 3 2 7条·m- 1)和新根发生数 (5 7条·株- 1,未经干旱处理的为 15 6条·株 - 1) ,干旱处理还可导致新根推迟 1 0  1.5个月发生。 5a前在土表撒施化肥似乎对新根的发生和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8.
对浙江钱江源生态站大气降水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的径流水质指标进行逐月取样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集水区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年平均值达到8.10 mg·L-1,是大气降水的1.12倍;总氮含量年平均值达7.68 mg·L-1,是大气降水的4.49倍.大气降水的生化需氧量年平均值达2.10 mg·L-1,是天然次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树种的生理特性差异及其对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影响,为探究森林植被对NAI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6—9月,在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人工气候室内,分别对6个典型亚热带树种NAI效应进行连续定位监测,选择无植株的土盆作为空白对照,并对各树种叶片形态特征、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等性状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人工气候室放入植株后,NAI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植株NAI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红豆杉(876 ion·cm~(-3))枫香(828 ion·cm~(-3))杉木(733 ion·cm~(-3))榉树(685 ion·cm~(-3))青冈(677 ion·cm~(-3))闽楠(665 ion·cm~(-3))对照(345 ion·cm~(-3))。总体而言,针叶树种NAI效应显著大于阔叶树种(P0.05),落叶阔叶树种NAI效应显著大于常绿阔叶树种(P=0.05)。NAI浓度同树种叶尖数、叶片含水量和叶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叶绿素a/叶绿素b显著负相关(P0.05)。比较阔叶树种可得出,叶厚度及叶片长宽比与NAI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大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试验树种显著提高空气负离子(NAI)浓度,树种间NAI效应存在差异,针叶树种NAI效应高于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NAI效应高于常绿阔叶树种。叶片形态、叶尖数和光合荧光生理特性等是造成树种间NAI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GIS支持下的会稽山区香榧种群生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榧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经济效益最好的经济林树种之一.以RS、GIS 技术为工具,利用研究区高分辨率IKONOS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土壤图和实地调查等资料,探索会稽山区香榧种群生境特征.结果表明,香榧分布对地形因子的选择性强,96.2%的香榧分布在300~600 m高度带上,93.6%分布区坡度界于10°~30°,香榧对光照需求较高,74.4%分布于阳坡和半阳坡.香榧分布区母岩类型主要为酸性凝灰岩,香榧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75.2%的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61.6%的分布区土层厚度大于70 cm,最适宜的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泥土和黄泥土.通过香榧核心区和对照区气候资料的对比分析,阐明香榧核心区的气候特征与分配模式,证实香榧核心区的小气候与香榧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气候需求的高度匹配.研究结果为香榧的引种、扩种和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对其产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