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462篇
农学   287篇
基础科学   284篇
  166篇
综合类   1932篇
农作物   299篇
水产渔业   201篇
畜牧兽医   973篇
园艺   405篇
植物保护   17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9篇
  1960年   4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61.
甘薯长足象,又称甘薯大象甲,属鞘翅目象虫科.它有许多俗名,成虫在浙江称猢狲蜩、硬壳蜩、摘头蜩,在福建称薯猴、铁马、藤龟等;幼虫在浙江称空心虫、空藤虫;在福建称蛀节虫、食节虫、大肚虫等[1].从众多的俗名看出,甘薯长足象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不同地区的种植者,依据其不同的特点或习性,给予了不同的名称.过去国内用的学名多是Al...  相似文献   
962.
黄灯笼辣椒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灯笼辣椒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激素对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对子叶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IAA与6-BA配合能明显提高子叶不定芽的分化率;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4mg/LGA3,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5mg/L IAA1mg/L AgNO36mg/L,平均诱导率达75%;不定芽伸长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3mg/L IAA1mg/L AgNO36mg/L GA34mg/L,平均伸长率可达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IAA0.5mg/L,生根率达95%;建立了辣椒子叶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963.
在河西沙漠绿洲边缘风沙危害重点区,为了提高流动沙丘的造林成活率,以达到防治风沙危害、保护和恢复绿洲边缘植被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研究选用沙生植物沙拐枣、花棒、梭梭一年生苗木,分别采用ABT生根粉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和500mg/kg不同浓度水平进行处理,以不处理的作为对照(CK),在流动沙丘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得出3种沙生植物经ABT生根粉处理的树种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各自不处理的成活率。其中沙拐枣和花棒两种树种经ABT生根粉150mg/kg浓度处理林成活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8.462%和81.429%。并且经ABT生根粉处理的造林树种与未处理对照造林树种相比有明显地增加根系数量及对高生长有显著影响作用。梭梭用ABT生根粉处理的造林试验,经调查数据分析显示200mg/kg浓度处理成活率高于其它水平处理及未处理的对照。  相似文献   
964.
丹参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丹参生长发育特性,提高其药材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方法]通过对丹参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调查,并对根中有效成分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研究丹参生长发育及其不同时期根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丹参根与根茎鲜重、茎叶鲜重、主根长、主根径、株高、茎粗等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丹参根的有效成分含量在生殖生长期高于营养生长期;丹参根中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总的变化趋势呈“低、高、低”的特征,均在7月中旬达到最高。[结论]得出了在丹参根药用成分最高时采收的时期。  相似文献   
965.
不同密度巨桉林草复合模式初期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株距为1.5 m,行距分别为3、4、5、6、8 m,相应初植密度为2222、1667、1333、1111、833株/hm25种不同密度的巨桉林中,设置3种巨桉林草复合种植模式:巨桉+鸭茅(简称模式Ⅰ)、巨桉+高羊茅(模式Ⅱ)、巨桉+牛鞭草(模式Ⅲ)。对该复合模式土壤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初期结果显示:土壤物理性质(容重、非毛管孔隙度与总孔隙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有机质变化3种模式大体一致,表现为5月>11月>8月,水解氮动态变化则表现为8月>5月>11月,而有效P与速效K均表现为5月>8月>11月;方差分析表明,3种模式间土壤各速效养分变化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由于处于林草复合模式初期,不同密度间变化差异尚不太明显。综合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模式Ⅲ(巨桉+牛鞭草模式)为该地比较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66.
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进行甘蔗脱毒苗快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型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系统(TIBs)在培养基配方、接种数量、蔗糖浓度及品种差异等方面对甘蔗脱毒组培苗快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PP333及6-BA+PP333均能促进组培苗分化,增殖率较高且生长整齐,可进入下一阶段培养;②GA3浓度为1.0 mg·L-1伸长培养效果最好,平均苗高9.87 cm;③每升培养液接种量为20株时的增殖率最高;④培养基蔗糖浓度以20 g·L-1较为适宜.利用该系统对ROC16和ROC22两个甘蔗品种的脱毒苗经过3个阶段的培养,ROC16增殖率达40倍,每瓶得苗800株苗左右;ROC22增殖率为30倍,每瓶苗的数量达600株.  相似文献   
967.
【研究目的】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方法,观察鹿茸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为鹿茸再生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采用组织学、MTT比色法、免疫组化等多种手段动态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核心部分,约150字鹿茸软骨细胞贴壁生长,原代细胞比传代生长速度快,原代及传代4代内的鹿茸软骨细胞均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软骨细胞呈三角形,多边形等多种形态,II型胶原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为阳性;【结论】体外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传代培养4代内细胞生长旺盛并维持其生物学特性,可满足后续实验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968.
MATLAB软件在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示踪试验的数据,由考虑扩散过程的椎流模型计算得到的平均水力停留时间r和水力停留时间分布的标准方差口;的理论值;利用数学软件MATLAB7.1模拟潜流人工湿地中的示踪剂浓度——时间响应曲线获得水力停留时间分布(RTD)函数,根据MATLAB软件中不同函数拟舍得到的r值与理论值间的比较,发现对数正态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实际得到的示踪试验浓度——时间曲线,本研究的潜流人工湿地中水流状况为有扩散的椎流模式.  相似文献   
969.
甘蓝型油菜CMS温度钝感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甘蓝型油菜CMS温度钝感不育系DA及其保持系DB的选育过程,分析比较了DA与23A、L17A和陕2A等不育系的花器形态、花期不同阶段和不同年份初花期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DA属于典型的花药败育型雄性不育系,不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在整个花期和不同年份都表现对环境温度变化不敏感。这可能与DA携带有对温度钝感的不育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70.
以不同基因型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16号、桂糖21号及拔地拉为供试材料,以近生长点0~3 cm的嫩叶鞘组织为外植体、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诱导初期不同分化刺激培养时间和不同激素组合(2,4-D 1.0~7.0 mg/L、ABA 0~2.0 mg/L)对愈伤组织胚性细胞团诱导或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6-BA 1.5 mg/L+NAA 0.5mg/L培养基中对嫩叶鞘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刺激培养24~72 h,可显著提高胚性细胞团的诱导率,以培养48 h的诱导率最高,平均诱导率为44.4%,比对照增加15.7个百分点;在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中,以在培养基MS+2,4-D 3.0 mg/L+ABA0.5 mg/L中培养的不同甘蔗品种胚性细胞团诱导率较高、生长较好,其次是MS+2,4-D 3.0 mg/L;在分化培养基MS+6-BA 1.5 mg/L+NAA 0.1 mg/L中对来自不同诱导培养基的胚性细胞团进行分化培养,结果发现在MS+2,4-D 3.0 mg/L+ABA 0.5 mg/L和MS+2,4-D 3.0 mg/L中诱导的胚性细胞团的绿苗分化率较高,不同甘蔗品种平均绿苗分化率分别为65.0%、64.9%,但绿苗生根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