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湖南省部分地区禽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湖南省长沙、益阳、常德3市6个鸡场的436只鸡,2个鸭场的160只鸭,2个鸽场的32只鸽,1个鹌鹑场的30只鹌鹑采粪样检查。结果,3个市的鸭均有隐孢子虫感染,感染率分别为4.59%和3.75%。其中2 ̄18周龄鸡的感染率为7.14%,25 ̄60周龄鸡的感染率为1.51%;AA鸡,伊莎鸡和艾维茵鸡的感染率分别为5.56%、5.21%和3.33%,罗曼鸡,长沙黄鸡为阴性,鸽和鹌鹑未查到隐孢子虫。剖检  相似文献   
52.
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是规模化猪场冬春季节的三类重要疫病.其中最近三年,口蹄疫的危害主要以“发病急、传播快、流行广、乳仔猪死残率高”等特点在以上三类疫病的危害中位居首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则主要表现出发病猪水样腹泻,迅速脱水死亡,日龄越小的仔猪,死亡率越高等特点,对哺乳及保育仔猪危...  相似文献   
53.
试验测定了松乳菇菌丝体胞内多糖与胞外多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常见5种病源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多糖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抑菌效果不明显,胞内多糖对大肠杆菌效果也不明显,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胞外多糖是25和150mg/ml,胞内多糖是50和200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胞外多糖50和100mg/ml;对巴氏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胞外多糖12.5和50mg/ml,胞内多糖100和150mg/ml。  相似文献   
54.
猪胚胎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养猪业中.猪繁殖障碍严重影响着养猪生产.母猪胚胎死亡给养猪户带来了很大损失。据报道,母猪在妊娠期间约有25%。40%胚胎死亡,因此,了解胚胎死亡原因,分析并解决(降低)胚胎死亡率.提高母猪每窝产仔数显得日益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情况.将猪胚胎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5.
小白鼠口服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配制成100mg/mL、200mg/mL、300mg/mL三组悬浊液,第一次灌服小白鼠每只4mL,以后用此悬浊液作饮水,连服7天,观察小白鼠的急性毒性反应(LD50试验)。进而将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按1.0%、2.0%、3.0%的配比加入饲料,饲喂小白鼠60天,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三组小白鼠无任何不良反应,饲养至60天,小白鼠发育与繁殖正常,剖检未查见组织器官病变。亚急性毒性试验中,三组小白鼠亦无不良反应,小白鼠发育与繁殖正常,剖检未查见组织器官病变。  相似文献   
56.
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防治断奶仔猪下痢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剂量的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和氟哌酸散剂对196头断奶仔猪分8组进行防治下痢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拉稀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0.5g/头次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与500mg/头次氟哌酸对仔猪拉稀临床效果相当,治愈率达90%以上;预防以日粮中添加0.2%HM-强效复合微生态制剂与日粮中添加0.05%氟哌酸的效果接近,预防保护率分别为96.4%和92.9%.  相似文献   
57.
为评估DHI中的体细胞值对奶牛乳房炎的预警作用,以湖南省DHI中心对宁乡某规模化奶牛场2019年3-4月份DHI数据为基础,结合乳房炎快速检测液,筛选临床或隐性乳房炎奶牛,确定为药物治疗效果试验组。采集筛选牛群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合药敏实验开展针对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从试验组奶样中均分离出各种乳房炎致病菌,其中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敏感药物治疗后,患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下降极显著(P<0.01)。结论:体细胞数(SCC)作为DHI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奶牛乳房炎起到第一预警作用;DHI报告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使DHI成为牛场发现管理问题、增加养殖效益的有效工具,切实服务于奶牛场的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8.
为评估不同厂家猪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将150头猪分为三组,分别使用A、B、C厂家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每组50头,包含怀孕前期母猪、怀孕中期母猪、怀孕后期母猪、45d保育猪、90d育肥猪各10头。记录母猪免疫前、免疫后2h、免疫后20h的体温,记录所有猪只接种过程中疫苗的通针性,应激头数,应激程度,以及免疫后三餐的采食量。测定每组免疫前、一免后30d、二免后30d的血清抗体。结果:一免后2h母猪体温升高数值,C组B组A组;二免后2h母猪体温升高数值,C组A组B组;保育猪应激反应严重程度,A组B组C组;母猪一免后30d和二免后30d的FMDV-O型抗体平均值,C组A组B组;母猪一免后30d和二免后30d的FMDV-O型抗体合格率(抗体效价=64),C组A组B组;保育猪免疫后30d的FMDV-O型抗体平均值,C组A组B组;保育猪免疫后30d的FMDV-O型抗体合格率(抗体效价=64),C组B组A组。结论:综合三种疫苗的安全性和猪群FMDV-O型抗体水平结果,疫苗C的免疫效果最佳,疫苗A次之;三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59.
自2011年2~8月,先后从湖南省规模猪场采集53份组织样和572份血清样,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抗原和抗体分别进行了检测。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原检测中,共检出阳性样品18份,检出率为34%,入夏后的抗原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节;另外,从抗体检测结果来看,入夏后,各规模猪场的蓝耳病抗体水平的阳性率和整齐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之前的正态分布向不规则变化。结果表明:入夏以后,各猪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开始变得活跃,应该提早进行风险评估,做好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60.
兽药残留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兽药在畜禽养殖生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防治、促进畜禽的健康与生长中,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存在滥用、误用兽药的现象,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一些治疗与预防用兽用药物的长期或过量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