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36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荔枝钾氮肥滴施比例及施肥方式对土壤pH和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施肥引起的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问题是限制其可持续应用的重要因素。2013 ~ 2018年在海南省澄迈县进行了荔枝滴灌施肥试验,探讨在磷肥土施条件下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K2O/N = 0.6、0.8、1.0和1.2)及在K2O/N = 1.0条件下以不同方式施肥(磷肥土施而钾氮肥滴施、全部肥料滴施及全部肥料土施)对砖红壤荔枝园0 ~ 30和30 ~ 50 cm土层土壤pH和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年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土壤pH、盐分及盐分阳离子(K+、Ca2+和Mg2+)和阴离子(Cl?、NO3?、SO42?和HCO3?)含量变化与钾氮肥比例之间均缺乏密切关系。然而,在试验结束时,偏施氮肥(钾氮肥滴施比例为0.6)由于促进Ca2+在两个土层的淋失而降低土壤pH,而合理滴施钾氮肥(钾氮肥比例为1.0)则稍提高土壤pH,对盐分及盐分阴阳离子含量影响则未达显著水平。全部肥料土施比全部肥料滴施有利于盐分阳离子的保存,对盐分阴离子的影响则不大,从而也有利于维持土壤pH。在荔枝滴灌施肥中,可将钾氮肥以1∶1的比例滴施且将磷肥土施,即使在降雨丰沛的荔枝产区长期应用,也可避免土壤酸化及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62.
主栽品种龙眼生物学性状及营养累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南龙眼主产区挖取16~17 a成熟期中高产石硖、储良、福眼和松风本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各1株,调查树体生物学性状,探讨养分元素在树体的累积和分配。结果显示,4株龙眼地上部树体生物量平均为264.3 kg(鲜重),果实、叶片和树干分别占地上部生物量的28.4%、12.3%和59.3%。在果实成熟期,叶片、树干、根系和果皮均以Ca含量最高,果肉以K含量最高,果核N含量最高。为生产50 kg果实,龙眼地上部需吸收N 668.6 g、P 102.0 g、K 461.6 g、Ca 1310.4 g、Mg 80.7 g、S 43.3 g、Si 63.8 g、Fe 20.1 g、Mn 5.8 g、Cu 349.9 mg、Zn 1245.9 mg、B 849.5 mg和Mo 8.7 mg。Ca是龙眼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收获50 kg龙眼果实,带走养分量为N 167.8 g、P 23.1 g、K 156.4 g、Ca 57.0 g、Mg 12.6 g、S 8.4 g、Si 0.7 g、Fe 0.7 g、Mn 0.4 g、Cu 110.5 mg、Zn 155.6 mg、B 125.3 mg和Mo 1.6 mg。为维持立地土壤养分肥力及龙眼植株正常生长,果实带走养分量应为翌年施肥量的下限。对生产中因营养问题引起的龙眼叶片缺素和果实生长异常现象进行讨论后,建议今后加强龙眼Ca、Mg、Si和B营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为考察有机胂饲料添加剂降解转化后其含砷代谢物在土壤和蔬菜中累积及其植物有效性,利用鸡只喂饲含洛克沙胂饲料后排泄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应用于茼蒿的种植,收获后测定土壤及茼蒿植株不同部位砷形态化合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洛克沙胂的降解产物主要为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4-羟基苯胂酸(4-HPA)及少量其他未知形态含砷代谢物。经检测,茼蒿地上部的砷化合物仅为As(Ⅲ),地下部为As(Ⅲ)及As(Ⅴ)。施用对照鸡粪及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的茼蒿可食用的地上部As(Ⅲ)及总砷含量均低于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与对照鸡粪相比,施用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显著提高茼蒿地上部As(Ⅲ)、地下部As(Ⅲ)及地下部As(Ⅴ)含量,提升率分别为13.8%±0.4%~37.4%±6.5%、112.9%±4.5%~123.2%±6.5%及44.4%±2.6%~78.0%±5.1%。添加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显著提高土壤中可提取的As(Ⅲ)及As(Ⅴ)含量,提升率分别为49.1%±4.4%及33.4%±2.3%。3个不同生长阶段茼蒿采收后,添加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土壤中可提取的As(Ⅲ)及As(Ⅴ)仍然比对照处理提高4.9%±1.0%~20.0%±1.2%及11.7%±2.4%~18.0%±4.7%。添加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的土壤中As(Ⅲ)及As(Ⅴ)的茼蒿吸收率分别比对照鸡粪处理提升25.8%及14.3%。综上所述,砷可通过有机胂→饲料→畜禽→畜禽粪便→土壤途径传递并被蔬菜吸收累积,当季施用含有机胂代谢物鸡粪对蔬菜是安全的,但会增加土壤中含砷代谢物的含量,因此不可忽视连续施用时的累积风险。  相似文献   
64.
 为探明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应用系统研究法研究了广州市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及四会大沙点这6大典型香蕉主产区蕉园土的养分状况,盆栽试验以巴西香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Brazil)为指示作物。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番禺南沙点为K>B>P>Mn>Zn>S>Cu,番禺东涌点为Mn>K>P>S>Zn>B>Cu,番禺灵山点为B>P>K>Zn>S>Cu>Mn,高州沙田点为S>K>P>B>Cu>Mn>Zn,博罗长宁点为B>P>K>S>Cu>Zn>Mn,四会大沙点为B>P>K>S>Cu>Zn>Mn。(2)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分别为:番禺南沙点为N, P ,K,番禺东涌点为N,番禺灵山点为N,高州沙田点为 N,博罗长宁点为 N,P,四会大沙点为 N,P。N是这6大香蕉主产区蕉园土普遍存在的养分第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5.
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四氢呋喃和抗坏血酸,对传统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检测方法——1,2-苯二硫酚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并用4种常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WG)、68%霜脲锰锌WG和55%唑醚代森联WG]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1,2-苯二硫酚浓度为12 mmol/L、代森锰锌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p H 9.3)及代森联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p H 10.0)解络合、且同时添加体积分数为4%的四氢呋喃和40 mg/L的抗坏血酸时衍生化条件最优。除55%唑醚代森联WG外,其他3种商品杀菌剂待测液在衍生化后48 h内均保持稳定且相对标准偏差5%,满足测试要求。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检出目标物明确,不受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常见代谢物乙撑硫脲及二硫化碳的影响,检测效率高,适用于该类杀菌剂的批量测试。  相似文献   
66.
根据鸡、鸽粪含氮量计算其用量[0~225kg(N)·hm-2]进行连续4茬菜心田间试验,研究施用鸡粪和鸽粪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鸡、鸽粪单施或与无机肥配施均降低第1、3茬菜心产量,提高第2茬产量;第4茬除单施鸡粪和低量鸽粪配施处理外,其他所有处理菜心产量均有提高.单施最高量鸡、鸽类处理和低量鸡、鸽粪配施处理降低第1茬菜心硝酸盐含量,高量配施处理含量提高;第2~4茬所有施用鸡粪和鸽粪处理均可提高菜心硝酸盐含量,整体上硝酸盐含量随鸡、鸽粪用量增加而提高.施用鸡、鸽粪对第1茬菜心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大,降低第2和第4茬含量,却提高第3茬含量.4茬施用鸡、鸽粪处理均降低菜心可溶糖含量.  相似文献   
67.
2013~2015年选择荔枝生产中4种常用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花生麸),以化肥单施为对照,探讨化肥与有机肥以等氮量配合施入土壤后,对荔枝果实产量、品质、风味、重金属(Cu、Zn、As)含量、耐贮性、树体病虫害发生及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化肥单施处理相比,2014年除配施花生麸处理稍微减产外,配施3种禽畜粪增产16.8%~28.5%。2015年配施花生麸增产14.1%,其他3种有机肥增产41.6%~54.5%;配施处理对果实单果重、品质、风味、重金属含量和耐贮性影响不大,但明显改善果色;配施处理降低叶片病害发生,尤以降低藻斑病发生作用较为明显,但对果实主要虫害发生没有影响。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性质未表现出明显影响。因此,在荔枝生产中实行化肥和有机肥合理配施效果较好。如以等氮量施入鸡粪、猪粪和牛粪,则配施效果相当,花生麸则稍差。  相似文献   
68.
在我国龙眼主产区采集龙眼园土壤样本312个,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指标,评价龙眼园土壤养分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除四川龙眼园土壤pH值为中性外,其他龙眼主产区龙眼园土壤pH整体为酸性;龙眼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弱;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为中下,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除四川龙眼园为丰富外,其他产区整体均为低水平;有效磷、有效硫和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铜含量则为中上水平,而土壤有效硼和钼含量缺乏。硼和钼是我国龙眼园土壤最普遍缺乏的元素,钙、镁次之。建议龙眼园注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pH,重点加强龙眼硼、钼和钙施用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采集了华南荔枝主产区不同产地的11个优新品种荔枝果穗,测试了叶片、枝条及果实不同部位(果柄、果蒂、果皮、种柄、果肉及种子)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比较不同养分元素在荔枝叶片、枝条和果实的累积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多数养分元素如N、Ca、Mg、Fe和Mn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而P和K则在叶片中含量最低,在果柄最高,部分元素如Zn、B和Mo在种柄含量最高,在果肉最低。根据养分从叶片向不同部位的移动性,Mo从源(叶片)到库(果实)的转移能力最强,表现出优先向繁殖器官转移累积的特点;K、P、Zn、Cu和B的移动能力也较强,Ca、Mg、Fe和N则较差,而Mn的移动性最差。如对养分从叶片至种子的逐级转移能力进行比较,则K、Cu、P、B在不同部位的逐级移动能力强;Mo、Mg、Zn和N整体移动性也较强,但同时均存在从果皮或种柄向果肉移动的运输障碍;Fe和Mn逐级移动能力中等,但也存在从种柄或果皮至果肉移动性差的共性问题;Ca的逐级移动能力均较差,尤其难以从果皮及种柄运输至果肉。综合而言,Ca、Mn、Mg、Mo、Zn营养从果皮或种柄到果肉的移动性低,尤其是Ca和Mn极难从果皮或种柄移动到果肉,可能成为荔枝果实发育的营养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0.
无核荔原产海南,是我国稀有的荔枝品种。无核荔存在采前严重落果现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品种种植效益的提高及推广种植前景。在海南澄迈无核荔主产区挖取3株成熟期中产且基本没有裂果的无核荔,测定不同部位大中微量元素含量及果实风味品质指标。结果显示,为生产50 kg果实,无核荔地上部树体需要累积N 1181.6±199.7 g、P 188.3±22.3 g、K 740.2±87.8 g、Ca 1053.7±229.8 g、Mg 218.1±24.2 g、S 90.8±8.2 g、Si 133.7±25.5 g、Fe 125.9±48.6 g、Mn 5967.1±5174.4 mg、Cu 590.0±261.7 mg、Zn 1835.7±322.7 mg、B 1940.5±101.6 mg、Mo 12.8±5.6 mg,养分累积比例N:P:K:Ca:Mg为1:0.16:0.63:0.89:0.18。收获无核荔果实带走的养分占地上部树体养分总量比例分别为:N 7.4%、P 6.4%、K 12.1%、Ca 1.0%、Mg 4.5%、S 6.5%、Si 0.3%、Cu 8.4%、Zn 7.0%、Fe 0.1%、Mn 0.7%、B 7.3%%、Mo 5.2%。无核荔果肉游离氨基酸总量为695.6±41.3 mg/kg,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组分的34.0%;果肉风味氨基酸以甜味氨基酸比例最高。无核荔果实呈香物质为烯类,最主要为香橙烯(43.2%)和石竹烯(21.1%)。为无核荔的养分管理及果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