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对宝鸡地区不同地貌区农村居民的灾害感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宝鸡农村居民的居住地貌类型区差异与灾害感知指数显著相关。居住在不同地貌区环境下的人群所担心的灾害类型与当地的真实自然灾害类型基本一致。就宝鸡地区渭河平原、黄土台塬和基岩山地3个主要地貌类型区居民而言,总体灾害感知和旱情感知以山区最强,平原最弱;旱灾因素感知以平原最强,台塬最弱;旱灾防治态度感知以台塬区最强,山区最弱;旱灾防治行为感知以山区最强,黄土台塬区最弱;旱灾承受力感知以黄土台塬区最强,平原最弱。  相似文献   
23.
探索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情况,为制定适应性策略提供了可靠基础。基于陕西省公众气候变化感知调查数据,利用SPSS 21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气候变化感知指数,对影响因素进行均值分析(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与性别之间无明显关联,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对气候变化感知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年龄与气候变化感知呈负相关,文化程度、收入与气候变化感知均呈正相关。各个职业中,离退休人员、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学生这三种职业对气候变化感知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24.
过去1500年关中西部农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旱涝灾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关中西部旱涝史料 ,统计出 7世纪到 2 0世纪的 1 50 0年间每个世纪发生的旱涝的年数 ,然后运用频数分析法及灾情等级指数 ,对关中西部地区农业旱灾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的农业旱灾频数与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旱灾在冷期多发 ,灾情在气候突变时加重。  相似文献   
25.
根据历史记载和灾害系统分析方法,认为黄河自东汉以来确实存在相对稳定的时期。黄河水患较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包括3个方面:(1)由气候原因导致的黄河下游来水量的减少和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由农转牧导致的水土流失的减少,进而使黄河下游河水含沙量的减少,河道淤积速率低。(2)王景治理黄河和黄河下游大量湖泊沼泽的存在大大提高了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3)由战乱导致的华北平原人口稀疏,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低。  相似文献   
26.
以清涧河流域水文站延川站和子长站建站以来的场次洪水实测洪峰流量为研究数据,通过线性倾向分析与累积距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并通过R/S法进行可持续性分析;利用M-K检验进行突变分析,采用复Morlet小波来诊断清涧河洪峰流量的周期特征,并分析洪峰流量极值与降水量极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涧河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发生在6、7、8、9月,集中发生在7和8月,且以发生在0:00—5:59、18:00—23:59的时间段内为主;年最大洪峰流量在波动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减少趋势,减少趋势具有微弱持续性;在该时间段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突变,突变点为2007年;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在该时间段内存在4、7、11年的周期,控制着年最大洪峰流量变化过程;相关性检验表明洪峰流量极值与降水量极值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上相关系数不显著。  相似文献   
27.
为正确认识关中-天水经济区气候变化特征,以1960—2014年研究区所辖的七市一区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量实测值为基础,综合运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函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并结合滑动t检验、Yamamoto分析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天经济区近55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强度均有上升趋势,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是气候变化的转折点,降水量、年平均气温较其它年代增幅明显。降水量存在准6、14、22、32年周期;降水强度存在准6、10、22、27、32年周期,年平均气温存在准28、22年尺度的变化周期。降水要素仅存在弱突变,气温要素呈现相对较强突变。研究区气候整体态势偏向暖湿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8.
公元600-2000年宝鸡地区洪涝灾害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公元600-2000年宝鸡地区洪涝灾害变化阶段、趋势、等级分布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为轻度涝灾、中度涝灾、大涝灾、特大涝灾4级,以中度和大涝灾为主,占灾害记录总数的71.55%,特大洪涝灾害发生较少,占灾害记录总数的8.94%。公元600-2000年的1 400 a可以分为14个洪涝灾害发生阶段: 10、11、12、13、14、15世纪为无洪涝灾害或极少洪涝灾害发生阶段,7、8、9、16、17、18、19、20世纪为洪涝灾害多发阶段。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具有空间差异,9个县区由多到少依次为:宝鸡、扶风、千阳、凤翔、凤县、陇县、麟游、岐山、眉县。最多与最少之间相差26次,空间差异较大。洪灾集中于夏、秋两季。宝鸡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地理位置、降水和气候异常波动以及人类活动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
干旱高温胁迫对小麦生长及木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两个水分处理(拔节期开始,95%和40%田间持水量)、两个温度水平(孕穗期开始,昼/夜温度分别为25℃/15℃和35℃/25℃)和两个春小麦品种(Superb和AC Crystal)在温室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了小麦不同生育期生长及开花期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成熟期产量及木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Superb成熟时间比适温处理下提前20天,AC Crystal提前21天;孕穗期高温干旱两种胁迫均显著降低了小麦的株高,并且两种因子结合后产生的作用最强,其中,Superb的株高降低了16.7%,AC Crystal降低了30.6%;两个小麦品种生育后期以AC Crystal的分蘖数较多,孕穗期温度水分适宜条件下AC Crystal分蘖数比Superb高18.7%,但其对温度敏感性较强。高温干旱显著降低了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值,Superb在干旱高温条件下Pn比其在温度水分适宜条件下降低了68.9%。高温增加了小麦籽粒木聚糖的含量,特别是水溶性木聚糖(WEAX),干旱环境下高温处理使得Superb的WEAX升高了49%;木聚糖含量与叶片各气体交换指标参数和产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0.
薛斯文  周旗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8):185-192+216
运用819份陕南调查数据,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对陕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效果感知、人地观念、文化程度、气候变化问题关心度、产业结构调整感知影响应对状况感知;民众的人地观念、风险观念通过影响气候变化原因感知进而影响民众对气候变化应对状况的感知;人地观念、风险观念影响气候变化原因感知;陕南地区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相关路径有19条,因果路径有9条。路径模型有空间差异,汉中市和商洛市表现出的是无中介的路径模型,而安康市则呈现有中介的路径模型,并与陕南地区整体表达一致。基于地理探测器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探究影响陕南地区气候变化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民众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感知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