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35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旱地玉米施肥增产机制和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2.
以山西省寿阳县国家褐土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为研究平台,定量评价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为建立褐土区合理施肥模式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了长期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肥力质量差异。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酶活性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肥力质量排序为:N3P2M3>M6>N4P2M2>  相似文献   
33.
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磷素累积及层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县褐土旱地1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及单施有机肥都能显著增加0~4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单施化肥能够提高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长期施肥主要增加了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土壤磷素层间分布随不同的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自然状态下小叶锦鸡儿、梨、枣、桃4个树种的芽、叶、枝中甜菜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各树种芽中均含有高水平的甜菜碱;从叶片和枝条水平来看,小叶锦鸡儿与枣的水平相近,梨与桃相近,且叶片和枝条结果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5.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雪  周怀平  解文艳  杨振兴  程曼  杜艳玲 《土壤》2018,50(2):414-420
为提高我国北方旱地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可降解类型地膜的应用前景,在山西省农科院东阳试验基地,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定点定位设置普通地膜、渗水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光降解地膜4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模式,以不铺膜为对照,研究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模式对农田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覆膜处理下的土壤温度在生育前期土表处分别较不铺膜处理高3.1~5.9℃;渗水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光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处理次之,不铺膜对照处理最低,渗水地膜、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高11.0、5.9、12.8、5.4 kg/(mm·hm~2)。产量方面,与对照相比较,渗水地膜、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处理2015年的增产率分别为20.3%、0.1%、15.4%、8.8%;2016年的增产率分别达到44.8%、36.1%、53.6%、31.6%,表现为生物降解地膜渗水地膜普通地膜光降解地膜。地膜增温保墒作用下,处理之间的增产效果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协同,其中生物降解地膜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在未来可替代普通地膜推荐应用到旱地玉米中,同时达到缓解农田残膜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构成的演变特征,以深入了解有机肥对土壤碳固存能力的影响机制,为通过科学养分管理实现褐土生态环境稳定和提高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有机无机肥配施试验于1992年在山西寿阳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种植制度为一年一季玉米。试验采用氮、磷、有机肥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共18个处理,本研究选择其中的9个处理:N0P0M0、N1P1M0、N2P2M0、N3P3M0、N4P4M0、N2P1M1、N3P2M3、N4P2  相似文献   
37.
以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长期玉米种植区褐土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期为北方旱地褐土培肥、提高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连续30年(1992—2021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按照等碳量秸秆还田,设置4个处理[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粉碎直接还田(SC)、秸秆过腹还田(CM)、秸秆不还田(CK)]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M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较SM、SC显著提高了29.23%、35.72%。(2)CM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77.72%,且与SM、SC差异显著;SM、SC、CM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26.39%、43.51%、70.83%;SM、SC、CM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4.32%、31.47%、60.00%。(3)SM、SC、CM、CK间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效率无显著差异,SC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28.04%、17.10%,SM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较CK显著降低了11.48%,CM对于土壤碳素效率无明显...  相似文献   
38.
晋东豫西(寿阳)旱农试区水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晋东豫西(寿阳)旱农试区,研究土壤水肥状况及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土体贮水量影响玉米的产量和生育期耗水量,适宜的土壤水分状况,有益于产量的提高,耕层土壤养分越充裕,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就越高,相反,则越低,适宜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玉米水分的吸收及其有效利用,各种肥料的优化施用,培肥土壤实行秋季施肥,是改变该区低产面貌,有效利用降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9.
旱农区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旱的山西寿阳试区,通过7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式的秸秆还田结合秋施肥是一项适用于该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功效,特别是土壤表土的含水率较春施肥提高了1.09%~3.04%,从而提高了春玉米的出苗率,使得苗齐、苗壮。秸秆还田秋施肥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6~0.29 g/kg,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9%~13.9%和3.0%~9.1%。从5年的产量统计结果看,秋施肥和春施肥处理相比较,玉米籽粒增产2.56~3.88 t/hm2,增产幅度为8.10%~13.4%。  相似文献   
40.
施肥和降水年型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山西省寿阳县旱农试验区,经过长达10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是不施肥处理的2.25倍;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受生育期降水量和播前土壤贮水量两个因素的影响.干旱年份,玉米产量的提高更依赖于土壤水分、养分的协调供应,施肥的增产效果受到土壤水分亏缺的限制,合理施肥、培肥土壤、保蓄水分,可增强旱地玉米抵御干旱的能力;丰水年份和正常年份,肥料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丰水年份应注意蓄水保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