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2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40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根据榆林市金鸡滩乡海流滩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林木覆盖度极大为目标,对该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结构优化研究表明。按优化模式实施后,到2000年,林木覆被率达52.4%,农、林和牧(草场)土地利用面积之比为1:5.4:0.5.  相似文献   
53.
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州露天矿不同排土场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排土场,物种组成变化较大,由草本群落逐渐演变为乔木群落;物种综合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排土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4.
为提高困难立地的造林成活率,减轻风沙危害,在位于北京市北部的延庆县龙庆峡荒滩布置固体水造林的应用试验.试验过程中调查苗木的成活率和相关生长指标,并应用统计软件S-PLUS分析、研究固体水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造林后的前3个月内,固体水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成活率均超过90%;固体水施用量的增加对苗木的成活率和相关生长指标的影响呈相应增加趋势;固体水缓释供水、持续供水和无渗漏等特点,使固体水造林技术更适合在干旱缺水、灌溉困难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青海云杉和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林地蒸散和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4年5~10月.通过测定青海大通一块退耕地上17年生的青海云杉和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树木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月变化动态规律以及树木蒸腾总面积来确定混交林的蒸腾量,根据植物的蒸腾量估算树木在生长季的耗水量,进而推算出林地蒸散和水量平衡。研究表明.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生长季林地总蒸散量为251.80mm,以林木的蒸发散为主,占总蒸散量的80%,占同期降雨量的58%;灌草蒸散占总蒸散的13%;而土壤蒸发仅为25.71mm,占总蒸散的7%。  相似文献   
56.
植被系统受干扰效应分析与建设方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系统受到干扰后,会出现弹性极限与塑性极限。在弹性极限以下的轻度干扰,植被系统受力后产生的应变可以通过植被本身的自组织能力得以自我修复;中度干扰、严重干扰的应力介于弹性极限与塑性极限之间,其应变可通过人力与自然力的综合作用来加以恢复;剧烈干扰的应力在塑性极限或断裂点以上,系统完全崩溃,需要通过人力重新建造。植被保护是植被恢复、重建的保证。在持续干扰条件撤除后,植被系统将自行或在适度人为措施干预下进入自然演替序列。  相似文献   
57.
阜新矸石山土壤渗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典型矸石山阜新孙家湾地区,对阴坡阳坡土壤入渗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孙家湾矸石山土壤的渗透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排矸年限不同坡向土壤渗透速率差异较大,不同排矸年限间相同坡向土壤渗透速率的差异也十分显著。孙家湾阴坡排矸30年以上和排矸8~15年限的土壤渗透过程符合对数曲线,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植被的覆盖情况影响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58.
煤矸石废弃地复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煤矸石风化物性质、水体污染、废弃地基质改良、植被对废弃地的反馈作用、废弃地植被演替及复垦物种选择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国内煤矸石废弃地的研究现状和实践需要,提出我国近期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9.
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退耕还林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涉及范围较大,形式多样。针对退耕还林项目科学管理和退耕还林的效益评价等内容,初步研究了利用遥感影像采集退耕基础数据,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建立县级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以各项指标的综合管理为依据,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规划,以期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0.
为明确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方向,2002年至2003年,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20世纪80年代退耕还林后,现存人工林群落标准地调查和解析木分析,研究了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云杉混交林、落叶松纯林、紫果云杉纯林、白桦纯林等5种类型的林木生产力和林木水分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的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约为8 462 kg/(hm2·a),2 100~3 333株/hm2密度的青杨灌木混交林、白桦纯林、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云杉混交林的生产力指标可作为该地区常规造林技术条件下乔木成林的现实生物量生产潜力标准.其中,紫果云杉纯林和白桦纯林成林的现实潜在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7.22和22.14 kg/(hm2·mm·a),青杨灌木混交林和白桦云杉混交林成林的现实潜在水分生产率分别为21.14和19.09 kg/(hm2·mm·a).表明上述类型的造林模式是今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