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目的】研究棉花苗期不同盐化土壤条件下水盐运移规律,分析不同棉花品种成苗规律与土壤盐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盐渍化条件下棉花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南疆主栽棉花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56号、新陆中87号为材料,于2021年布置完全随机盆栽试验,依据全国土壤盐渍化分级标准设置3个盐分梯度:3、5和15 g/kg(依次记为S1、S2、S3),试验土壤为南疆小海子灌区原状盐渍土。【结果】(1)灌水一段时间后,在土壤含盐量为15 g/kg的条件下,土壤含水率高于其他处理;(2)不同盐度处理0~20 cm土层含盐量都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随着土壤初始含盐量的增加,表层返盐加重;(3)塔河2号、新陆中56号和新陆中87号棉花在土壤含盐量分别达到6.94、7.04、7.09 g/kg时,成苗数为0,可作为棉花苗期耐盐极限值。【结论】当土壤盐分达到耐盐极限值时,土壤渗透性减弱,返盐加重,严重影响棉花成苗。棉花苗期对土壤盐度响应显著,盐渍土种植棉花应以盐定水,及时调控土壤盐分含量。  相似文献   
72.
新疆滴灌施肥棉花生长和产量的水肥耦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石河子棉花种植区,研究了滴灌施肥棉花生长和产量的水肥耦合效应.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和5个NPK施肥水平.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对株高、有效铃数、百铃质量、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影响均在0.05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在0.01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变化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对株高、叶面积指数、有效铃数、百铃质量和籽棉产量影响在0.01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水肥交互作用对单株有效铃数、百铃质量和籽棉产量影响在0.01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施肥过高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灌水量为60%ETc,施肥量为300 kg/hm2∶120 kg/hm2∶60 kg/hm2(ωNωP2O5ωK2O)时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均最高,灌水量为100%ETc,施肥量为150 kg/hm2:60 kg/hm2∶30 kg/hm2(ωNωP2O5ωK2O)时氮、磷、钾养分回收率最高.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等角度综合考虑,灌水量100%ETc、300 kg/hm2∶120 kg/hm2∶60 kg/hm2(ωNωP2O5ωK2O)为最佳滴灌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73.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在地膜栽培及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将滴水毛管铺设于膜下,不仅便于水滴直接渗入作物根部,而且进一步降低了棵间蒸发,改变了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温度、水分状况等因素,节水、增产效果极为显著。为此,我们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场、农八师总场、一二一团等地进行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75.
棉花膜下滴灌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膜下滴灌试验的结果表明:棉花膜下滴灌较常规的沟灌节水57.6%,肥料利用率提高20%,土地利用3%,减少化控1次,籽棉666.7m^2(即旧制1亩,下同)产量提高25.7%,扣除成本后666.7m^2新增效益196.42元。  相似文献   
76.
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区域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得出中国西北与中亚干旱区绿洲的降水特点差异较大,中亚地区年均降水量313.2mm,6-9月降水24.3mm,降水系数平均8.07%,水热配合强不同期,冬春季相反;河西走廊等年均降水量110.6mm,6-9月降水79.8mm,降水系数平均72.14%,水热配合强同期,冬春季相反;新疆处于之间。另外,研究区域"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各子系统降水量差异很大,但同一季节的降水系数却很近似。上述特点深刻影响着各地的水资源利用决策及农业生产。对于新疆南疆地区而言,更需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特点选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投入,兴建绿洲农业现代节水型水利工程,结合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从"内涵"节水入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灌溉面积,提高人均耕地,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大范围的科技扶贫,将有利于社会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77.
确定新疆滴灌春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适宜水分下限,可为该地区滴灌春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制度建立提供技术依据。以郑单958为试材,采用宽窄行覆膜种植,井水滴灌方式灌溉,分别在玉米拔节—抽雄期、扬花—灌浆期、乳熟—完熟期均设置3个不同的土壤水分下限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适宜灌水下限不同,拔节—抽雄期、扬花—灌浆期、乳熟—完熟期土壤水分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60%、90%和70%时,玉米生长发育最好,产量(15.61 t/hm~2)和水分利用效率〔29.14 kg/(hm~2·mm)〕最高,该处理(T_3)下全生育期总灌水量为464.2 mm。利用试验结果分别拟合产量与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曲线,结果显示,耗水量为540.27 mm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7.97 kg/(hm~2·mm)〕,耗水量为570.68 mm时玉米产量最高(15.58 t/hm~2),该拟合结果与T_3处理的实际测定结果相近。滴灌条件下,春玉米拔节—抽雄期、扬花—灌浆期、乳熟—完熟期的适宜土壤水分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60%、90%和70%。  相似文献   
78.
为了研究氮胁迫下、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藏羊(Tibetan sheep)和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5岁、体重分别为(50.13±2.42)、(50.30±2.42)kg和体况相近的健康藏羊和小尾寒羊羯羊各24头,藏羊和小尾寒羊都随机分为低能(LE)、中低能(MLE)、中高能(MHE)和高能(HE)4个试验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试验饲粮的粗蛋白(crude protei,CP)含量相近(6.97%)而能量不同,其消化能(digestive energy,DE)水平分别为8.21、9.33、10.45和11.57 MJ·kg-1。试验分预饲期14d,正试期42d。结果表明,1)氮胁迫下,营养物质摄入量不受绵羊品种的影响(P0.05)。随着日粮能量水平升高,DE和有机物(organic matter,OM)摄入量线性增加(P0.01),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re,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re,ADF)线性降低(P0.01),其余养分指标不受影响(P0.05)。2)氮胁迫下,藏羊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且两者均随着日粮能量水平升高而线性增加(P0.01)。当日粮能量处于中低能水平时,藏羊ADG为正值而小尾寒羊仍为负增重。3)氮胁迫下,藏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ol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及血小板(platelet,PLT)均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5),WBC、RBC、HGB及HCT随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极显著降低(P0.01),而PLT随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极显著增加(P0.0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氮胁迫下,与小尾寒羊相比,藏羊日粮能量水平增加后的生长性能改善效果更好;在血液生理指标方面,藏羊对于营养和环境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9.
青藏高原草原牧区典型家庭牧场选择对牧区畜牧业科研成果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玛曲县20户家庭牧场为基础,以户均草地面积、家畜数量、经济收入和支出4个因素作为典型牧户的选择依据,并分别对以生产资料为依据的典型家庭牧场、以经营水平为依据的典型家庭牧场和以生产资料和经营水平综合的典型家庭牧场进行了分析,选出牧户2、12、13和19为研究区典型家庭牧场,其户均草地面积、家畜数量、经济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95.0 hm2、452.5羊单位、5.08万元和4.18万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家庭牧场能代表调查区多数家庭牧场草畜生产经营状况和牧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0.
反刍动物通过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可以利用大量纤维性饲料。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和多组学的发展,调控瘤胃微生物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的稳定性,导致调控技术收效甚微。然而,如果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的早期进行人为干预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规律对科学调控瘤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近年来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过程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过程与调控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