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9篇
  6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苹果氮素营养研究Ⅲ.根外追~(15)N及其吸收、运转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自1982~1983年利用重氮研究根外追~(15)N的标记方法,及不同枝类、不同节位叶片;不同器官吸收、运转的特性。初步摸出了利用高丰度的~(15)N肥,采用浸泡的方法,研究不同节位叶片的吸N功能与运转特性还是可行的。结果表明,秋季根外追~(15)N时,以秋梢大叶吸~(15)N力最强,主要向顶端幼嫩部分运送,向下运送能力弱;春梢大叶与基部叶则与其相反,吸~(15)N量只占秋梢大叶的50%左右,主要向下运送,基本不向上运送。春梢旺长期进行根外追~(15)N时,向顶端幼嫩部分运送的量显著高于秋追~(15)N的。为合理进行根外追N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
在水稻主产区,农用车和灌溉机器主要以使用卧式单缸柴油机为主。由于水田作业条件差,湿式气缸套开裂故障率较高。  相似文献   
63.
鹅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原发或继发性的鹅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鹅的生殖器官,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该试验从病鹅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对分离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的系统鉴定,并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确定该菌为鹅大肠杆菌。动物试验证明,该菌株对雏鹅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64.
鹿结核病在国内外的梅花鹿、马鹿及驯鹿等鹿群中广泛流行.本病是危害鹿群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不仅阻碍养鹿事业的发展,而且也威胁着人和其他动物的健康.  相似文献   
65.
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黑龙江省五常市水稻种植发展较快,但是,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通过对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制约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问题所在,并研究制定出了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可行性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66.
周宏伟 《山东饲料》2013,(21):154+161
剖析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主体呈多样性趋势、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种类日益丰富,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科学性、规范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7.
长把梨贮藏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与果胶甲酯酶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长把梨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果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迅速提高,同时果肉硬度明显下降,果胶甲酯酶活性变化与硬度的关系不明显,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与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而果胶甲酯酶活性在整个贮藏期中由高到低变化较为平缓。果心组织比果肉组织具有更高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和较高的果胶甲酯酶活性,该两种酶、尤期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影响了果实质地及组织的稳固结构。  相似文献   
68.
塔里木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是在沙漠腹地生物防沙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公路沿线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选择和确定防护林生态工程营建的植物种、林地结构布局以及灌溉方式。塔里木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全长436km,林带宽度72~78m,林带面积3128hm~2;植物种选用抗逆性极强的柽柳、沙拐枣、梭梭、胡杨、沙枣等灌木及乔木;树种配置采用行间混交,林带结构选用株行距为1m×2m或1m×1m;整体布局包括阻沙带和固沙带;灌溉方式为滴灌;水源为公路沿线的高矿化度地下水。初步观测表明,防护林工程防护效益和环境改善作用明显,防护林灌溉取水没有对地下水环境形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9.
入库降温速率对鸭梨贮藏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宏伟 《果树科学》1992,9(1):36-38
  相似文献   
70.
文中分析了榆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史前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区域人口变化情形,探讨了陕北高原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变迁与史前石城兴衰的关系,揭示了陕北高原史前石城兴衰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史前石城集中兴建的龙山时期,气候总体较为冷干,而石城衰落、废弃的夏前期,气候却相对暖宜,陕北高原史前石城的兴衰与气候变化没有直接联系。2)陕北高原史前石城的兴衰与经济社会变迁存在明显联系。仰韶晚期粟作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人口的增长,在冷干气候背景下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先民食物不足进而引发部落间的冲突,在易于防守的梁峁上修建坚固的石城作为战时的避难场所成为先民应对区域内外冲突的必然选择。同时,部落日益强大的社会组织力,使较大规模的石城工程建设成为可能。随着陕北高原人口外迁和气候变得暖宜,社会趋于安定,失去用途的石城逐渐走向废弃。3)陕北高原史前石城兴衰并不是气候变化的直接产物,而是气候变迁背景下区域人地关系发生变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